推进港口资源整合 水运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产业链、供应链保持了稳定和韧性。产经版即日起推出“产业聚焦·新趋势新亮点”系列报道,聚焦产业发展的新举措、新趋势、新亮点。
在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现场,万吨货轮停靠在码头边,巨大的桥吊呼啸往返,将各色集装箱精准抓取,放置在一辆辆导引车上,安静而迅捷。
在渤海湾,满载货物的巨轮在塔桥指挥下轻松停靠天津港。岸边的集装箱码头,智能运输机器人自如穿行,42个自动化轨道桥次第排开、快速运转。
在长三角,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实施“内支线集装箱船舶双档靠泊”,标志着洋山深水港一至四期集装箱码头全部实现“双档靠泊”,保障长江内支线集装箱船舶通行提速。
今年以来,我国水运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目前已经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16座、在建10余座,已建成和在建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补齐水运基础设施短板,平陆运河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全线开工。持续推进水运降本增效,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水运保通保畅工作,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优先引航、优先过闸、优先锚泊、优先靠离泊。着力强化水运绿色智慧转型,自动化码头规模位居世界首位。”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介绍。
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完成水运建设投资734亿元,同比增长30.3%,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为稳增长、扩内需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行业把稳增长、扩内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规模,其中,水运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付绪银表示。随着投资的加大,水运基础设施短板正在逐步补齐,平陆运河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全线开工。
专家指出,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的比较优势,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通道和关键节点,也是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攻方向。水运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明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在内河水运建设方面,1月份至5月份,内河水运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4亿元,同比增长41.5%。其中,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已于今年5月23日全线动工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23亿元,项目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80亿元。安徽省引江济淮航运工程在去年主体工程试通航的基础上,正加快向今年10月份全面通航目标迈进。长江中游宜昌至昌门溪二期、长江上游九龙坡至朝天门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等完成竣工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小清河复航工程全线通航。一系列内河水运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加快了内河水运大通道扩能升级,提升了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畅通保障能力。
“在沿海水运建设方面,交通运输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保障推动项目加快建设。”付绪银介绍,1月份至5月份,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加大用海、用地和资金保障,出台推进码头改扩建政策,推动沿海水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4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二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实现交工验收,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广西钦州大榄坪南9-10号自动化码头等项目通过竣工验收,这些项目的加快建设,不仅为促进有效投资打下坚实基础,也有力促进了世界一流港口建设。
“近年来,交通运输重大工程项目陆续开工、有序推进,对稳定经济大盘起到重要作用。”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交通经济研究团队专家罗诗屹表示,建议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持续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并继续谋划后续批次重点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向绿色低碳智能转型
“交通运输向绿色低碳智能方向转型,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水运局局长李天碧指出,近年来,我国水运绿色低碳智慧发展明显加快,服务的质效也在持续提升。
在港口方面,交通运输部门不断完善绿色港口的标准体系,去年以来先后发布了《水运工程节能设计规范》《港口工程绿色设计导则》等标准,通过标准引领,推动港口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推进港口大宗散货绿色集疏运,沿海主要港口煤炭集港都是通过铁路或者水路完成。数据显示,1月份至5月份,煤炭、矿石通过铁路、水路、封闭式皮带廊道和新能源汽车等绿色运输方式的疏港比例进一步提升到92.7%和79.1%。另外建立了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到去年底基本做到了船舶污染物的来源可寻、去向可溯,构建了多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格局,基本转入常态化运行。
在船舶方面,积极构建清洁低碳用能体系,大力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航线、重点船舶靠港使用岸电。长江经济带1.2万艘船舶完成了受电设施改造,1月份至5月份,长江经济带港口和水上服务区岸电使用将近4000万吨,同比增长54%。同时,积极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全国有450艘LNG动力船舶,大约有150艘电池动力船舶。
同时,智慧港航建设成效显著。积极引导智慧港口发展,先后发布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计规范、建设指南和自动化散货码头技术规范。同时积极推进智慧航道建设,充分运用5G、北斗、大数据等技术,推进长江水系电子航道图的干支联通,加强航道运行监测,推动多梯级船闸联合调度、推进水上服务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基于区块链的海运进口集装箱、大宗散货电子放货平台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水运清洁低碳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统筹推进绿色港口、绿色船舶发展,大力推进智慧港口、智慧航道建设,不断增强水运发展的新动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篇。”李天碧指出。
推进港口资源整合
“我们将加快建设总投资558亿元的集装箱、滚装、LNG等21个码头项目,实施综合港区、散货港区20万吨级航道改造提升以及煤炭港区7万吨级双向航道工程,全力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持续优化完善港口功能布局,坚定不移把黄骅港打造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河北省沧州市市长向辉介绍。
像沧州港一样,全国各地都在全力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
“推进港口资源深化整合,17个省(市)组建港口集团。指导地方推动我国10个沿海省份、7个长江沿线省份,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组建了省级层面的港口集团,初步实现了港口资源利用集约化、运营一体化、竞争有序化、服务高效化。”付绪银介绍,去年10月,河北港口集团重组成立,将秦皇岛、唐山、黄骅的港口业务重组整合,有力促进河北港口深度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港口运行保持良好态势。数据显示,1月份至5月份,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67.5亿吨,同比增长7.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2亿标准箱,同比增长4.8%。三大世界级港口群正在形成,推进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协同发展,提升世界级港口群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港口铁水联运功能不断提升。充分发挥水路、铁路运输比较优势及综合运输组合效率,交通运输部联合4部门印发《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快推进集疏港铁路建设,增强港口集聚辐射能力。1月份至5月份,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396.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2%,有力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
齐 慧
齐 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本轮降雪过程基本结束 未来几天气温持续偏低
- 华致酒行亮相春糖会 引领酒类连锁新风尚
- 苏丹发生武装冲突 中国外交部:呼吁苏冲突双方尽快停火
- 雁栖湖畔“地球”转起来 能精准模拟地球上气象洋流植被等变化
- 新银发族“求知若渴” 老年大学如何满足?
- 广西高校教师产教融合 培养创新技能人才
- 巴勒斯坦红新月会:燃料耗尽,加沙圣城医院已停止服务
- 房地产市场仍需增信心促转型
- 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持续偏低 山东半岛有降雪
- (粤港澳大湾区)深南高铁全线首座隧道贯通
- 德国TÜV莱茵在穗启用新能源部件检测中心
- 两岸专家学者共话中华文化传承发展
- 山东打造“鲁台会”品牌 持续推进两岸经贸交流
- 川渝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报告:食品和餐饮服务投诉居首
- 中国移动2024年将在300多个城市启动5G-A商用部署
- 江苏扬州立法护航 全力推进产业科创名城建设
- 未来已来,短视频阅读让好内容“大众化”
- 又一名美官员因不满美国政府对以色列的政策辞职
- 胰岛素行业将迎巨变?
- 从“新疆土陶艺术展”看民族交流和非遗传承
- 热门推荐
-
- 中国驻日本使馆发言人就日方涉靖国神社消极动向答记者问
- 航天英雄杨利伟走进上海校园 为孩子们讲故事、交流互动
- 释放“西引力” 西安聚力打造智慧产业新高地
- 浩吉铁路线上的“驭龙”者
- (新春走基层)“冷冰雪”点燃“热经济” 新春冰雪旅游火爆江南
- (寻味中华 | 文博)探访林徽因设计的“最文艺火车站”
- 山西回应“中考部分考区英语听力内容不能正常播放”:未完成听力考试考区重考
- 湖南救援力量驰援西藏地震灾区:爱心帐篷暖人心
- 北京“前门国潮消费季”开启 助推消费提质升级
- 明代吴门文人书画及雅玩“惊艳”何香凝美术馆
- 在中国边城满洲里 国际友人提前过端午节
- 马来西亚“一马公司”等起诉前总理夫人 追讨逾3亿美元
- 央行:将开展50亿元票据互换(CBS)操作
- (第20届东博会)第三届中国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动中国产品进东盟
- 广深城际启用新的列车运行图
- 沙特宣布将在7月份每日额外减产原油100万桶
- 关注口腔健康生态 《中国口腔健康发展报告(2022)》在京发布
- 新疆首个数字人警察上岗
- 11只东方白鹳迁徙途中遇暴雪掉队 吉林跨省护送与种群汇合
- 美国佐治亚州因高通胀进入紧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