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丨关税威胁下,美国人开始“囤货”?
“加征关税将推高物价、加剧通胀”“不利于工人和美国的长期利益”“美国供应链和制造商将深受其害”……随着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临近,美国国内对美发起新一轮关税战的担忧日益上升。
2018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挑起中美经贸摩擦。2021年以来,拜登政府延续了加征关税措施。去年11月,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声称,将在上任第一天就签署行政令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10%的关税。过去几年的事实证明,美对华关税战伤人害己,埋单的主要是美国民众和企业。是否要继续为错误做法付出代价?美国新一届政府需仔细掂量。
近期,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了华盛顿州塔科马市市民赫歇尔·威尔逊的故事。自美国大选以来,他已经囤积了300美元的商品,并计划之后每月再多花100美元囤货,原因是担心美政府兑现关税威胁后,自己将付出更大的代价。美国去年12月一项针对2000名美国居民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人出于对未来关税的恐惧而增加购买。
这种“囤货”的行为并不令人惊讶。多项研究显示,关税压力最终转嫁给了美国消费者。芝加哥大学近期调查显示,高达98%的经济学家认为高关税主要由美国消费者承担。据穆迪公司早前推算,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对华关税92%的成本,美国家庭每年因关税而增加1300美元的开支。
同时,这种“涨价”对美国高通胀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导致其最高通胀率一度达10%左右。正如德国美国商会主席西蒙尼·梅恩指出,一旦某国试图用关税对本国贸易进行保护,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商品交换变得困难。这种人为的限制会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美方加征关税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推动制造业回流,但结果适得其反。美国《新闻周刊》等媒体认为,关税无法复兴美国制造业,反而会阻碍“重振美国制造”。有分析称,美国制造业严重依赖从世界各地进口大量中间品,对这些中间品征收高额关税,只会大幅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竞争力。国际金融危机时,制造业在美国GDP中的占比为12%,如今降至10%左右,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与其想着通过关税强盛制造业,不如反思下美国经济真正存在的问题。
再来看就业。关税看似“保护”了相关行业,但它对就业的伤害已经在更大范围显现。以美国对中国钢铁和铝征收的关税为例。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监管与市场中心主任桑贾伊·帕特奈克近期的研究发现,关税可能保护了美国钢铁行业的部分就业机会,但任何使用美国钢铁的企业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价格,而且往往不得不减少产量,导致可能无法雇用那么多员工。帕特奈克称,关税导致美国各行业至少损失14万到27.5万个岗位。还有分析指出,美国高关税及外国相关反制措施会导致部分美国企业利润下降、推迟潜在加薪或扩张计划,不利于就业稳定。
至于美方想利用关税来改善贸易失衡,也被证明事与愿违。加征高关税虽然使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有所减少,但其整体贸易逆差节节攀升。2022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达到创纪录的9512亿美元,2023年仍高达7734亿美元,远高于2018年的6210亿美元。有经济学家分析称,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性关税,美国出口总量以及全球贸易总量都可能下降。关税战带来的很可能是美国贸易失衡进一步加剧。
美国试图拿关税当“交易”的筹码,但关税战遏制不了中国发展。中国官方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连续八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德意志银行认为,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或较为有限,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下降,目前对美国的出口仅占中国GDP的3%。
同样的,关税战也无法阻挡美企到中国投资的步伐。如今,美国在中国设立的企业多达7.3万家,总投资额超过1.2万亿美元。麦当劳过去一年在华新增门店最多、占全球约六成,星巴克在上海有1000多家门店、在全球独一份,特斯拉在中国销量“逆势”同比增长,苹果200家主要供应商中80%在中国生产……这样互利合作的成功故事比比皆是。
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怎么可能不来往不打交道?事实反复证明,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而非挑战,宽广的地球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打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希望美国新一届政府认真思考、慎重决策,与中方相向而行,回归互利共赢的正轨,造福彼此和世界。
(国际锐评评论员)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这个春节,你感受到全方位的“文化味儿”了吗?
- “岑继华内地交流计划”实习团在沪结营
- 浙江计划2年组织1万名以上建筑师、工程师下乡服务
- “先生归来——赵朴初和他的时代”展览在杭州开幕
- 福建省罗屿港口单月吞吐量首次破200万吨
- 山东以水兴业 实现“美丽河湖”向“效益河湖”蜕变
- 保定高碑店、易县多个受灾景区及周边村镇移动通信已恢复
- 广东阳山旱地西洋菜畅销大湾区 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
- 宁夏一“外卖小哥”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小患者
- 中国驻美使馆举办“中国时尚与艺术体验”活动
- 家政“小切口”事关民生大需求
- 新股民“开学”一周感慨多:这才是股市的常态!
- 聚焦源头治理 山东不断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成效
- 如何看待22.75万亿元新增贷款
- 新疆艺术创作工作会议暨培训班举办 推动文艺新发展
- 发放5000万元文旅消费券!江西南昌整合百余项精品活动迎国庆
- 商务部:1-7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6.2%
- 2022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
- 万物皆可“代下单” 划算同时也有风险
- 武汉大学为2020届毕业生补办线下毕业典礼
- 热门推荐
-
- 广州一民房发生火灾致5人遇难 原因正在调查中
- 四川广元市青川县发生2.5级地震 震源深度14千米
- 政治对话才能重建和平(国际论坛)
- 西藏林芝开展地震救援实战化演练
- 汇丰环球私人银行调查:近九成受访中国内地企业家对业务发展乐观
- 第15个“世界海洋日” 浙江达成首单红树林碳汇交易
- 申城迎来“五一”假期返程高峰
- 陕西援藏考古:在“世界屋脊”找寻多民族文化融合之“迹”
- 遭监管部门否决 马斯克“人脑芯片”试验还有戏吗?
- “为了挽救孩子,做多少都不为过”
-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塑造经济主流舆论新格局——2023中国经济传媒大会媒体分论坛在绍兴举办
- 产业链供应链如何提韧性?国内外专家建议双链深度融合
- 演员罗京民去世,曾出演《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
- “龙舟经济”带旺端午消费
- 中缅边境警民情深:“他不是骗子,是‘守护神’”
- 中国气象局提升地震灾害气象服务应急响应为二级
- 企业招用失业青年可享一次性补贴
- 无人机产业在山东多领域“大展身手” 低空经济渐成新增长点
- 世界看两会丨海外媒体聚焦中国经济的稳健前行
- 江苏宿迁一小区商铺发生火灾 造成6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