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透视美方拟增16亿美元升级对华认知战
美国国会众议院日前通过一项法案,内容是在2023至2027财年每年拨款3.25亿美元、共16亿美元,用于对抗所谓的“中国恶意影响”。这一撒钱操控舆论、抹黑中国的最新举措,坐实了美方才是真正的虚假信息散布者,对国际关系以及国际舆论生态都造成恶劣影响。
翻看这份法案发现,除了攻击中国体制的那些陈词滥调外,还有一些美国惯用的术语,包括所谓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破坏国际秩序”等等。其中还提到一个重点抹黑目标,就是“一带一路”倡议。为此,法案怂恿受美国资助的个人和实体极力捏造与之相关的负面消息。美国昆西国家事务研究所学者马库斯·斯坦利评论说,16亿美元是一笔很大的支出,“相当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年运营支出的两倍”。 同样,16亿美元也是美国全球媒体署年度预算的两倍。分析人士指出,这足见美方的霸权焦虑以及某些人为捞取政治资本抹黑中国之急切。
两个声名狼藉的机构
尽管法案没有直接点出要支持哪些媒体、16亿美元巨款具体怎么花,但里面出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全球接触中心(GEC)和美国国际开发署。
先来看GEC。该机构隶属于美国国务院,被看作是美国对中国、俄罗斯等国发动认知战的协调中心。它号称承担“反击虚假信息”任务,实际正是虚假信息的制造中心。而美国国际开发署则是美国对外进行“民主渗透”的最主要机构。在美国总统拜登公布的2025财年预算申请中,它和美国国务院共同申请4亿美元,用于对抗“中国的全球影响”。
分析人士认为,这项拨款16亿美元的法案如果最终签署成法,那么这笔巨款很有可能主要流向这两个机构。至于具体怎么花,剖析这两个机构发动舆论战、认知战的套路,就能了解个八九不离十。
三种驾轻就熟的套路
美国撒钱操控舆论的做法并不新鲜。从冷战时期对抗苏联,到本世纪初煽动“阿拉伯之春”,再到如今打压和抹黑中国,美方的主要手段无外乎以下几种:
首先,花钱买水军。2020年,时任GEC负责人加布里埃尔在国会作证时公开承认,美国政府联合西方互联网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在世界各地加大推广“新闻素养项目”,扶植当地亲西方媒体。说白了,就是花钱培训海外媒体和记者撰写抹黑文章、散布谣言。
比如,2022年5月,津巴布韦一家所谓独立媒体被曝公然写假新闻抹黑“一带一路”项目,而且每篇稿件可以获得美国大使馆1000美元的报酬。在近期关于南海局势的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菲律宾一些所谓独立媒体,比如Rappler、Vera Files等频繁转载CNN等美国媒体的报道。根据开源信息,这些菲律宾媒体的金主都与GEC有着密切联系。相关网站也显示,GEC支持的项目之一就是研究中国在菲律宾的活动。
第二,砸钱给机构。还记得“新疆棉”事件吗?2020年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发布声明称因受到压力,暂停涉及新疆棉花项目。这个压力来自哪儿?BCI官网上明确写着资金伙伴中有美国国际开发署。2023年11月,美国威廉玛丽学院的“援助数据”项目(AidData)发布了抹黑“一带一路”倡议的报告,而AidData背后金主也是美国国际开发署。
第三,加大对新媒体的渗透和投入。近年来,美国社交媒体频频曝出受政府操纵的内幕。2021年“脸书数据门”和2022年“推特文件门”就爆料,美国多个官方机构秘密向社交媒体平台施压,要求它们配合政府的行动。埃隆·马斯克曾公开指责GEC,认为它是美国政府干预社交媒体的罪魁祸首。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上万个推特、脸书账号被关闭,背后就有GEC的影子。
2022年8月,斯坦福大学等机构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通过一项“隐秘影响力行动”创建了上百个虚假账号,在多个社交平台诋毁中国等国。盗用、篡改或人工智能生成假头像,以“独立媒体”“当地居民”虚假身份集中发帖,通过贴标签、转发请愿等方式把谣言炒热……美国在新媒体认知战方面,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多重不可告人的意图
分析人士认为,上述三种套路集中体现了美国对华认知战“全政府”协同、“全球性”布局的特点。而拨款升级对华认知战,只是近期美国众议院的恶劣行径之一。本月复会后,众议院专门安排了一周时间密集审议多项涉华法案,内容涉及出口管制、生物安全、香港、台湾问题等等。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认为,美众议院一周内讨论20多个涉华法案实属罕见,透露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强硬和焦虑,背后有着多重意图。
最紧迫的是,政客们“邀功心切”。美国国会众议院两年一届,再过一个多月就要改选了。由于党争极化愈演愈烈,众议员们在任期内提出的大量法案很难通过。在所谓“对华示强”政治正确的畸形氛围下,他们认为想要有点成绩,必须得搭上中国话题。以这项所谓对抗“中国恶意影响”法案为例,提出者共和党议员安迪·巴尔是“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成员。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刁大明看来,这个成立一年多的委员会急于上交一份“期末成绩单”,以捞取政治资本。
此外,随着美国大选临近,美国国会也想和白宫“抢风头”,为未来对华政策定下基调,争夺对华政策主导权。更重要的是,当前美国社会矛盾突出、民众不满情绪上升,两党不约而同把中国当成靶子,试图通过渲染“中国威胁”、展示对华强硬转移国内矛盾,以拉拢选票。
可以看出,美国政客们为捞取政治资本,炮制一个又一个将中国“污名化”“妖魔化”的武器,挑起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敌意,破坏中美之间的互利合作。然而,抹黑和打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问题,更阻挡不了中国发展,反而会破坏中美关系、损害美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给全球和平稳定带来威胁。美国政客们扪心自问:这16亿美元花得值吗?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际锐评评论员)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俄方回应朝鲜向俄派兵:系韩国当局炒作
- 山西:小学生化身“天命人” 为家乡古建代言
- 华东空管局空管中心开展2025年春运保障
- 警方通报宁夏10岁男孩被继母打死
- 东南亚人族矮小身材如何演化?最新发现70万年前化石研究揭秘
- 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 相关国家标准已发布130余项
- 官方通报网传小学生遇公交涨价被拒载:与事实不符
- 第三届中国国际舆论学年会在重庆召开 业界专家学者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
- 暑运期间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日均达1.76亿人次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5.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因暴雨,故宫博物院7月30日、31日闭馆
- 人民网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云南大理:以“智慧林草”助力苍山洱海保护
- 《未来中国》第二季开播 首期聚焦深空探测
- 多国谴责以色列在叙军事行动:加剧叙利亚局势动荡
- 寒露时节赏秋华(文化中国行·辽阔的大地 多彩的非遗)
- 文化艺术+商业运营综合体亮相上海苏州河畔
- “美国人在背后捅了我们一刀”——起底美国借乌克兰危机捆绑压榨欧洲
- 中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2024年产量突破百万吨
- 又是毕业骊歌唱响时 “最后一课”再触心扉
- 热门推荐
-
- 从外观涂装揭秘宝马的“表面功夫”
- 我科学家揭秘河蚌铰链为何耐疲劳
- 无定河畔,这座1600年历史的古城旧貌换新颜
- 甘肃崇信打造黄土高原“乡村大公园”:新增造林逾20万亩
- 清华大学杭敏:文旅城市“网红”变“长红”,要基于独特的利基点
- 台风“潭美”来袭 海南岛交通出行受影响
- 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将于2025年1月1日正式生效
- 聚焦拓展“检察+” 陕西检察力量助建公益保护新模式
- 2024年6.1亿人次出入境 免签入境外国人2011.5万人次
- 荷兰农民抗议示威阻碍交通 警方出动
- 国家卫健委:全国现有职业病诊断机构620家
- 浙江椒江“蓝色循环”项目如何成为“地球卫士”?
- 报告称交通运输是中国北斗国际合作重点领域
- 非蛋白质新标签可追踪细胞过程
- 樊锦诗人民日报刊文:让莫高精神代代相传
- 渝昆高铁渝宜段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 “探访星星的故乡——宁台青年文化之旅”交流活动启动
- 闫啸天本月底刑满释放 “大学生掏鸟案”回访
- 广东重点电影项目《加油吧!娜依拉》在新疆启动
- 山西省内高速公路受降雪影响基本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