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中国经济新路径意味着什么?| 问答中国
视频:技术创新或惠及全球,中国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 问答中国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9月3日电(记者 陈天浩 赵丽)当前,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相关热点话题,在新一期“问答中国”节目中,中新网邀请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Robert Kuhn)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提问。
库恩出版过多本关注中国发展的著作,深刻描述改革开放历程。第二十届三中全会期间,库恩仔细研读了全会公报。他认为,中国经济正从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高速发展阶段,转向更加注重质量的发展模式。于是,他向他的老朋友,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发出提问:中国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这一转变意味着什么?
姚洋教授对库恩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回应。他提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多年的追求,应将其放在过去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脉络中来理解。
21世纪初的十年,中国经历了高速增长期,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扩张的外延式增长模式。然而,自2010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的增长模式开始向内涵式、关注国内需求的模式转变。
姚教授坚信,中国经济韧性极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二是,中国与世界的连接不断加强,成为世界上少数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姚教授强调,高质量发展还涉及到技术进步。过去,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落后,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甚至在某些领域领先世界。
他预测,中国未来的增长将更多地依靠研发和技术进步,而不再仅仅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此外,中国产业在“走出去”的时候,会将自己的先进技术带出去。这对世界来说,也是一种福音。
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意味着什么?本期“问答中国”通过深入解读,展示了中国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不仅为中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为全球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蒋久华烈士安葬仪式在四川青神举行
- 军事、眼科、教育专家齐聚首 助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 收购三峡大坝等景区经营权 三峡旅游夯实产业布局
- 这三根曲线反映出中国经济质的变化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深度体验“文华河北” 河北推出《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语音导览图
- 湖南平江探矿获突破 一金矿区远景储量超千吨
- 汇聚54家参展商 2023JINGART艺览北京今日启帷
- 绿色消费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 “鱼痴”父子保育长江“水中大熊猫”
- 牦牛绒+T台 黄河源头时装秀演绎十四载“沪果情”
- (新春走基层)轨道车司机的“最后一班岗”:照顾好车辆和同事
- 台风“泰利”远离广东 全省各江河水位均在警戒水位以下
- 面向星海孜孜以求 他们“对话”宇宙、定格黑洞
- 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开幕,美气候特使克里:美国将与中国合作
- 日本东京一住宅区发生火灾致1死1伤
- “双节”临近 郑州多家博物馆上新展览陈设
- 让企业感受到司法温度 江西抚州多措并举实现“法惠千企”
- 中新真探:长期吃避孕药能治疗痘痘吗?
- 日本临时国会将开幕 年度补充预算案及政治改革受关注
- 热门推荐
-
- 中国人寿投资实体经济存量规模超4.4万亿元
- 遇见福建:华安高安炭烤月饼百年飘香
- “广东制造”国产汽车出口再添新通道
- 中新健康|专家:新技术、新研究为卵巢癌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 应有慢性病心态
- 出生自带“恶魔基因”?别妖魔化超雄宝宝
- 台胞青年“打卡”广西 尽情领略壮乡风情
- 台湾花莲发生5.5级地震
- 拜登在气候计划上出尔反尔
- 北京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0.5%
- 【寻味中华 | 戏曲】演绎莫里哀喜剧 京剧舞台中西融会开“洋腔”
- 申遗成功!用City Walk的方式打开北京中轴线
- 莫言: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作家要树立精品意识
- (第七届进博会)首发首秀频现 进博会成创新产品大秀场
- 比亚迪董事长:新能源汽车发展只会越跑越快
- 天津音乐学院赴深圳巡演 加强津深两地文化交流
- 多国佳作荟萃 “加长版”国际戏剧季在京启幕
- 天津发行首单民营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资产支持票据
- 辽宁沈抚示范区推出支持科技成果转化“23条”
- 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哈尔滨展示中心揭牌 促两地文化交流
- 北京地区首票厄瓜多尔进口享惠货物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