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绝活,中美俄空军都在苦练
中新网6月20日电(特约观察员 石中剑)据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报道,6月5日,瑞士空军的8架美制F/A-18C“大黄蜂”战斗机,在该国一处空军基地附近的高速公路上演练战备起降,这是其时隔33年来再次举行此类演习。而在中美俄等大国空军的训练中,公路起降已成为锻造部队战斗力的“必修课”之一。
公路起降讲究多
由于大型军用机场是一个无法隐蔽的大型战略目标,战时极易成为敌方的重点打击对象,所以二战以来,各国无不想方设法提高军机生存能力和应急出动效率。作为保存己方空中战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公路起降很早就被应用于军事领域。
1932年,德国建成连通科隆、波恩的高速公路,之后10年,其新建高速路通行里程超过3000公里。由于路基坚固,沿途较少设置甚至没有隔离带,这些高等级公路天然地具备起降当时德国活塞式战斗机、轰炸机的能力。
二战后期,本土机场频遭盟军轰炸封锁,德军开始打起高速公路的主意,尝试将部分路段改为临时机场,平常飞机藏在路旁林中,一旦有事即可滑行进入跑道,快速起飞升空。
此举虽无法对战局产生最终影响,但这一独特理念却被各国所吸纳和效仿,并随着空军技战术的演进,在喷气机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高速公路都适合军机起降。能用作战备跑道的高速公路,起码要具备以下条件:相关路段远离繁忙的大型机场,以免空域过分拥挤。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向机场跑道靠拢,例如铺有高质量的沥青或钢筋混凝土路面,路基较高,承载能力强,平直道长度在2500米以上,以及路面宽阔,拥有良好净空条件,特别是路两侧不能有路灯、广告牌等障碍物。
另外,高速公路附近要有足够空间布设战机维护所需的大批辅助设备,包括移动导航和指挥塔台、燃油补给车、弹药补给车和其他特勤保障车辆。
因国土面积有限,缺少战略纵深,为防本国空军毁于敌首轮空袭,北欧国家对公路起降战机尤为关注,甚至有意识地将之融入空军装备发展规划。
20世纪50年代,瑞典萨博公司为本国空军研发J-35“龙”超音速喷气式战机时,后者就将“具备从临时加固的简易公路起降的能力”,列为该型战机刚需指标,由此开启了瑞典空军3代“公路战机”的序幕。后续问世的JA-37“雷”、JAS-39“鹰狮”,都延续了这一设计思路。
美俄演练有看点
作为老牌空军强国,对于公路起降演练,美国不仅高度重视,而且提升到了战略威慑层面。
1984年,在西德A29高速公路上,北约举行了一场有F-15和F-16战斗机、A-10攻击机、C-130运输机等多型美制军机参加的公路起降演习,以测试空军基地遭袭后的应变能力。
有资料显示,当时仅西德就有近30条高速公路可在24小时内改造成临时机场。这些公路的共同点是不设路灯和电线杆,所有标牌、护栏都用螺栓固定以便快速拆卸。
近年来,随着与俄罗斯关系日渐紧张,美西方战机的公路起降演练愈发频繁。据美国“航空家”网站介绍,2016年3至9月,美国、瑞典、芬兰等国就密集举行了至少4场高速公路起降战机演习。涉及机型包括美制F/A-18战斗机、A-10攻击机、C-146A运输机及瑞典“鹰狮”战斗机,起降地点则选在与俄接壤的爱沙尼亚和芬兰境内。
同样的,由于幅员辽阔,防空压力较大,俄罗斯空天军也十分重视这一课目的演练。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报道,2018年,俄南方军区在靠近乌东部的重镇罗斯托夫,首次实施苏-34、苏-30M2等重型战机的公路起降演练,向西方发出明确警示信号。
俄媒视频显示,俄军为加大难度,专门找了一条仅18米宽,两侧有高大树木和电线杆的沥青高速公路作为起降跑道。当时正值冬季,路边甚至能看到未融化的积雪。
对于翼展长近15米、自重达三四十吨的苏-34和苏-30M2来说,这样的跑道与气候条件相当恶劣。不过,俄军战机最终成功完成了高速公路起飞、触地复飞等课目的训练。
这次演练积累的宝贵数据与经验,很快体现在后续演习中。2019年8月,俄中央军区举行了有多达12架苏-34战斗轰炸机、3架米-8直升机和2架安-26运输机参加的高速公路起降演习。俄军新型加油车也亮相演习现场,其不到5分钟可加注超6000升航空燃油,助力战机最短时间内从公路起飞。
中国空军追赶快
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空军对战机公路起降的重视程度,丝毫不逊于外军同行。上世纪80年代,有着“神州第一路”美誉的国内首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在设计之初和开工建设时就预留了作为战备跑道的路段。
据中国军网报道,1989年9月,沈大高速公路尚未全线建成通车,中国空军就举行大规模演习,验证高速公路作为临时跑道的可行性。
当时,歼-7、歼-8、伊尔-14运输机等多架不同型号的军机,“穿过白云,呼啸着扑向地面,随着漂亮的着陆动作全部安全降落在宽阔高速公路应急机场跑道上。它向世人宣告:中国也在高速公路上起降飞机了。”
进入新时期,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武器装备持续升级换代,中国空军的公路起降能力再上新台阶。
据《解放军报》介绍,2014年5月25日,中国空军在河南郑州附近的高速公路上,成功实施了包括歼-11国产三代战机和中型运输机、武装直升机在内的多机型公路起降。
军报当时还披露,截至这次演练,我国已建成10多条这样的战备公路。而据交通运输部今年2月消息,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8.4万公里,其中可用于军机起降的路段想必远超10年前。
如今,我国不仅高速公路总里程数世界第一,还拥有领先的无人机技术。据央广网报道,2021年俄军已开始演练固定翼无人机的公路起降,至于中方在这一领域是否会有新的开拓和发展,值得关注。(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东解锁“善治密码” 妙开基层治理良方
- 今年首次增持!中国4月增持美债33亿美元,日本、英国减持
- 山西孝义市政府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周宏被逮捕
- “安倍派”丑闻持续发酵 日本首相或撤换多名涉事高官
- 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武器 遭多方批评
- 专家:细胞免疫治疗受益者渐多 维持治疗为患者生命续航
- 广西深化拓展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 推动外贸扩量提质
- 以守正创新绘文化发展之景
- “阳康”后勿剧烈运动,身体经历“大战”要休息
- 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预计将于6月6日正式出坞
- 木头边角料“雕刻”梦想 泰安木作手艺人变“废”为宝
- 严管网售“网红”产品 安徽开展专项行动严查互联网乱象
- 3月23日起北京公交集团将开通清明扫墓专线
- 菲律宾第三季度水稻产量环比下降10.6%
- 百名画家创作百米长卷 “羊城礼赞”主题美术展开幕
- 特朗普宣布多项最新提名 社媒平台CEO“榜上有名”
- 华人艺术家晨晓在江苏扬州办画展
- 中关村信息谷科技园开园 打造南宁科技产业集聚高地
- 中泰联合出版机构向泰国诗琳通公主赠送《论语》泰语特别版本
- 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 热门推荐
-
- 两岸青年福建武夷山“喫茶去” 推动两岸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上党金银花丰收 “美丽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 西藏阿里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 推动汉服“破圈”:“衣起锦官城”(成都)汉服周开幕
- 2023年全球解决方案峰会在柏林举行 聚焦“重组社会”主题
- 【职教实践进行时】企业自办职校,如何实现人才精准供给?
- 长春一老旧建筑局部坍塌致2名施工人员被困 1人已被救出
- 山东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
- 国家统计局关于2024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
- 贸易额不断增加、商品服务愈发多元 中非经贸关系展现强劲韧性与活力
- 高龄女性怀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专家回应
- 巴西国家博物馆将于明年6月对公众重新开放
- “丝路情缘”中国影视节目展播在莫斯科启动 中俄青年共贺中秋
- 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广东和美乡村摄影比赛启动
- 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今日开幕
- 每个灭火器都有专属“身份证” 快查查你身边的灭火器合格吗?
- 报告:新型城镇化战略与银发经济发展呈高度契合性
- 城市“后花园”走俏端午 长三角Z世代青睐短途慢行
- 10名藏族患者赴北京接受先心病等疾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