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伞降事故不断,深层原因值得思考
中新网5月12日电 外媒称,近日有多名美军在北约演习中伞降受伤。这一事件看似不起眼,但从中暴露出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引发了外界的关注和思考。
美军伞降事故不断
据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网站报道,5月7日在瑞典举行的北约“快速反应-2024”军事演习出了桩糗事。当天,来自多国的800名士兵实施跳伞空降训练,结果11人摔得很惨,其中9人不得不搭乘直升机撤离。据悉,伤者来自美、意等北约成员国军队,包括大名鼎鼎的美第82空降师。
对此,前俄第31空降突击旅指挥官尼库利尼科夫分析指出,事故原因可能是不熟悉着陆区的地形和天气因素。近年来,美军不止一次发生伞降重大事故。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2019年10月,美第25步兵师的夜间伞降训练就变成一场噩梦,650人中至少有23人因偏离着陆点受伤。
美跳伞协会做过统计,该国跳伞事故率(含民间爱好者)仅为十万分之一。由此看来,不过是和平时期的非战争行动,美军两次伞降伤员比例却超过1%,甚至高达3.5%,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想当年,美英曾在诺曼底登陆期间,派遣2.3万伞兵深入敌后。当时,盟军伞兵接连遭遇夜间跳伞视野不佳、着陆区域地形陌生、敌方拦阻火力凶猛等难题。但最终,他们以伤亡约4000人的代价打退德军多次反扑,配合盟军主力成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书写了人类空降作战史上辉煌的一页。
如果按照诺曼底之役的惨烈程度,换成现在的美军伞兵去打,先不提作战损失,只怕部队刚着陆,就已有上千人因伞降技术不精严重摔伤。再考虑到炮火纷飞给士兵造成的紧张和恐惧,以及伤员过多带来的拖累,部队士气与战斗力势必大打折扣。
千锤百炼方成精兵
时过境迁,与前辈相比,如今的美军伞降水平让人一言难尽。虽然这与美军现行作战理论与投送方式有一定关系,即更喜欢用运输机、直升机把部队和装备送达目的地,但不代表大规模运用伞降已失去实战意义。
作为现代立体战争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成建制伞兵从天而降,扼控枢纽,迅猛突袭,往往可以打乱敌方部署,改变战争进程。不过,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伞兵,条件十分严苛。
第一,必须身强力壮。一套军用降落伞的主副伞重达30多斤,相当于一大桶桶装水,再加上随身武器装备,若没副好体格,降落伞背着都费劲。
第二,科学扎实的训练。伞兵从万米高空跳下,速度会达到惊人的200公里/时左右,尽管有降落伞减速和防震伞兵靴缓冲,落地瞬间冲击力仍然很大。通常,新兵要经历上千次地面动作训练、上百次叠伞训练和多项理论考核,且全部考核达标才能参加实跳。
第三,伞降不仅是对训练成果和实战技能的检验,更是勇敢者的游戏。别说跳伞了,如果问大伙有谁玩过蹦极,估计多数人都会摇头。此前有网友称,新兵跳伞有“三多”:登机前尿多,飞机上汗多,着陆后话多。心理素质不过硬,当伞兵没戏。
总之,训练有素且跳伞娴熟的空降兵部队,在各国都属于铁拳和刀锋。美军也不例外,其精锐特种部队同样重视伞降训练,但人数太少。那么,美军跳伞事故频发,到底是哪些地方出了问题呢?
霸权主义反噬自己
通过对各方观点的梳理,笔者归纳概括出三条原因:
第一,由于本土年轻人参军意愿下降,深陷“招兵难”的美军从2020年起不断降低新兵体质要求,甚至默许吸食大麻的瘾君子入伍,此举带来的隐患不可小觑。
第二,美军信息化和机械化程度虽高,但也正因为过度依赖技术装备,美军普遍忽视体能训练,变得“越来越重”。据美国《军队时报》2023年10月报道,高热量饮食习惯加上缺乏锻炼,近7成美军现役人员体重超标,肥胖率高达21%。
第三,美军素来有“指挥靠军官,管理和训练靠军士”的传统,但据美陆军官网2021年7月披露,在对850多名负责新兵训练的军士调查后发现,前者平均每周工作超94小时,75%的人每晚睡眠不到5小时,并诱发一系列不良后果。试想,一个倦怠、抑郁、暴躁且士气消沉的教官,又能带出什么样的兵?
以上种种,最终酿成了美军训练缺位、体能下滑,乃至不会跳伞的恶果。究其根本,则是由于美军充当“世界警察”四处征伐,导致战线太长,自身兵力捉襟见肘。而由此给美军造成的巨大伤亡,更激起本国民众日益高涨的厌战情绪。
无奈之下,美军只得通过减少训练、滥竽充数和增加军费、愈发依赖技术装备的“饮鸩止渴”方式勉力维持。但只要美国继续奉行霸权政策,这样的恶性循环就注定难以打破。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辽宁上半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509家 总数近3万家
- 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要求以方同意达成停火协议并承诺互换被扣押人员
- 国际社会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国有望在2024年实现稳定增长
- 新技术助力中国动画作品创作生产
- 各地以工业景点为抓手 探索实践工业旅游新模式
- 广西一地消水溶洞堵塞致百亩土地内涝,当地全力救灾
- 台风“贝碧嘉”将减弱深入河南 内蒙古等地多降雨天气
- 海口产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 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 台风蓝色预警继续发布 “潭美”将移入南海东部海面
- 2023年多地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 莫斯科东部一建筑起火 火灾面积达4000平方米
- 海外网深一度:万亿美债要来了,美国财政“余额不足”
- 毒品犯罪手段网络化态势明显 北京构建立体化禁毒防控体系
- 飓风袭击利比亚引发洪水 美媒:恐致上千人遇难
- 2023辽宁公安严打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破获案件1344起
- 北京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 稳中向好、结构优化 数据见证我国经济总体产出景气水平保持稳定
- 热身“激活”人体 提升锻炼效果
- 龙年春晚海外传播量创新高
- 前11个月广东外贸出口总值4.94万亿元 同比增长2%
- 热门推荐
-
- 第十二届慕尼黑华语电影节开幕
- 第四届“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演将四地“绽放”
- 报告:2023/24年度新西兰乳制品出售将继续低迷 中国市场是“翻身”关键
- 老年照护,要“硬科技”,也要“软实力”
- 路畅产业兴 今年1至8月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9.7万公里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联合展区”亮相长三角文博会
-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国棉花总产量561.8万吨
- 黑山发生枪击事件 造成包括枪手在内至少11人死亡
- 广交会创新产品“扎堆” 展现中国外贸新趋势
- “澳门周”走进古都西安
- 江西安远:“小车间”助推乡村振兴“大发展”
- 毕马威中国:未来五年中国仍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 不具备安全通行条件 云南独龙江景区临时管制
- 使馆确认:韩国电池工厂火灾中有中国公民遇难
- 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加速打造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区
- 如何安全乘梯?电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福州举行
- 探寻多面人性,《消失的孩子》未止步于悬疑
- 立冬吃饺子,还是冬至吃饺子?
- 四川雅安石棉山火已扑灭 未造成人员伤亡
- 甘肃金昌热电材料助应用“洞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