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照护,要“硬科技”,也要“软实力”
近年来,智能助听器、智能监控系统、辅抱式移位机、跌倒检测识别警报器、认知症语音筛查技术……越来越多与养老相关的科技产品和辅具设备纷纷亮相,给老年人生活带来了新的可能。
那么,你知道这些新兴科技将如何应用于老年人的生活吗?普通人和科技养老的距离还有多远?在科技硬件之外,老年人还有哪些切身的消费需求?
本报记者 肖雅文
养老“黑科技”有多强
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养老照护方面应用广泛,智能助听器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对于许多老人来说,“听不清”是个难题,但戴“助听器”更麻烦。
那么,如果有一款类似蓝牙耳机,不仅可以放大声音,降低噪音,还能通过人工智能声学算法提升85%复杂场景下的清晰度和可懂度的助听器呢?
在中国,老年听障群体规模达1.2亿,但佩戴助听器的人群却远低于欧美国家。耳聋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和交流,还是导致老年人跌倒、认知障碍、抑郁等疾病的风险因素。
从2020年至今,不少中国公司发布了类似的智能助听器,它们能通过算法和深度学习机制应付厨房、餐厅、菜市场等多种生活场景。并且小巧实用,戴起来没有“羞耻感”。
事实上,老年人的需求极难满足,不同场景、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的需求大不相同,例如,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挪地方”就是件大难事。
在今年9月举行的首届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上,一款面向失能老人的全新智能化照护产品——银发辅抱式移位机让这个难题得到了智能化解决。
这款机器优化了传统的抱起动作,采用半环绕背负曲线和二段配合抬升设计,可以轻松把老人抱起,并能在轮椅、马桶、床等多场景转移,提高护理效率和老人移动的安全性。
不同于传统移位机10万元以上的高昂价格,这台机器通过智能制造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通过互联网提供智能化照护方案,通过小程序进行智能化控制。
另外,认知症的早期筛查对老龄人口照护也很有必要。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与腾讯合作研发的“银发脑动力”语音筛查技术可基于声纹识别,在3—5分钟内作出对认知症的判断——只需让老人对着手机回答问题,例如在1分钟内说出尽可能多的水果或者宠物名称、尽可能丰富地描述一幅图画的内容等。
自此,社区工作者、医疗人员对认知症的筛查效率将大大提高,这也有利于对早期认知症老人开展照护。基于这一成果,该团队还研发了全新的数字疗法,老年人可以通过电子游戏、VR技术等进行认知锻炼,从而达到及时干预、延缓发病的效果。
科技养老,仍有距离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护理人力成本提升和家属护理难等问题开始涌现,市场对智能化护理设备的需求上升。然而,很大一部分养老科技,还未能真正走入老人家中。
有专家指出,目前很多智慧养老产品存在“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价格偏高,产品功能与价格并不适配。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存在变化快、不可预知的情况,因此,在购买高价智能设备时,消费者往往需要评估其使用场景是否足够丰富,能否真正提高照护的效果。
另一方面则是不少单一工具难以解决护理过程中的多数问题。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而言,照护是个全方位的方案,部分智能产品没有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使用能力,只是玩概念、玩噱头。
事实上,将养老照护与科技创新结合,不仅需要消费市场的刺激,更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支持。
在科技创新应对老龄化方面,日本的养老科技发展较早且许多技术已相对成熟。
2010年,日本在新成长战略中提出促进开发护理仪器(福利用具)的要求,并在2013年的再兴战略中制定了“机器人护理机器开发5年计划”,以促进护理机器人的开发与实用化;在认知症应对方面,他们推出了综合推进“2018新橙色计划”,支持机器设备研发、人工智能等研究工作,促进研发成果的推广和普及。
德国政府则在政策上鼓励企业和市场进入研发面向老年人的智能技术领域。不少德国公司认为,65岁以上的目标群体正在日益成为数字化创新的焦点。因此,早在2006年,飞利浦公司就收购了专攻老年市场30年的“生命线系统”公司。
目前,德国首批“环境辅助生活”系统已进入德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环境辅助生活”系统既可以是完整的体系,也可以是独立的个体解决方案。从十几欧元的简易小工具到上千欧元的房屋改造,相关产品种类繁多,其目的都是让老人重获独立和安全生活的能力。在“环境辅助生活”系统的帮助下,居家养老的难度大大降低。
未来,随着我国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在老年用品领域的深度应用,在政策、产业和市场需求的加持下,我国的老年照护的智能化发展也值得期待。
更“体面”地融入社会
不过,目前市面上的养老科技主要应用于基础照护的相关硬件以及疾病筛查,除此之外,老年人的社会需求同样需要被看见,其中就体现了养老照护的“软实力”。
在日本,包括清洁卫生用品、针对老年人的美妆护理产品等在内的诸多专业化消费品为他们更加“体面”地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了帮助。
数据显示,由于老龄工作者比例逐年提高,日本成人失禁用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其应用场景也从单一走向多元。因此,日本的个护品牌十分注重成人失禁用品的研发,种类齐全的专业型纸尿裤不仅降低了照护成本,也让老年人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生活场景。
1987年,日本诞生了首个内裤型成人纸尿裤产品,它推翻了躺卧更好的传统观念,让众多老龄失禁者可自由行走、不再卧床;2014年,针对成人轻度失禁的男性用呵护巾上市,它不渗漏、不显眼,适用于更多的场合;2020年,全球首款辅助行走的纸尿裤研发成功,通过特殊材料,这款纸尿裤可以稳定骨盆,增加腹部压力,提高胯下肌肉能力,提升老年人行走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而在产品之外,精准引导老年消费者找到自己的需求也并非易事。不同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使用场景对老年个护用品的需求差异很大。
因此,产品需要配套对消费者进行详细的选购指引。部分品牌的官方网站会为选购者提供成人纸尿裤小测试,根据能否独立如厕、日间与夜间的尿量及更换频次等信息,相应推荐最适合的产品。
还有部分品牌会设置“轻漏尿小教室”等知识普及环节,部分网站附带详细的锻炼骨盆底肌体操的方法图解等,希望给出一些康复建议。
在个人清洁方面,由于老年人的皮肤状况脆弱敏感,因此质地柔软、尺寸大、不含酒精的洗护用品更符合老年人护理需求;而针对老年人洗澡难、洗澡慢等问题,不少品牌推出全套沐浴产品,单一产品就能涵盖全套沐浴过程;还有部分产品含有温和的活性剂成分,可以减少卧床老人的皮肤感染风险。
另外,伴随着新一代老年人社交生活的丰富,老年群体对美的追求也日趋强烈,不少知名护肤品牌都针对此推出了专为50岁以上女性打造的护肤美妆品牌,例如佳丽宝公司的EVITA精耕中老年抗衰老护肤产品,推出七年后销售收入超过100亿日元,而花王旗下的某品牌则通过凝胶配方让老年人的皮肤更有光泽,看起来更健康。(解放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启动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 确保高校毕业生应就业尽就业
- 新研究:“任性”使用阿司匹林隐患大
- 国家卫健委提示冬季健康防护策略
- 新时代“枫桥经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海南行海口启动
- 多地遭遇雷暴冰雹 本轮强对流天气威力为何如此大?如何避险?
- 炒作卡牌风险大
- 商务部:1-9月全国吸收外资9199.7亿元人民币
- 上海市专利转化资源库上线 精准对接高校院所与中小企业
- 接到“爆破机场”恐吓电话 韩国各机场加大安检力度
- 中国证监会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
- 吉林松子外销入旺季 有企业月订单超百吨
- 仙侠剧换配方以精巧有趣取胜
- 三亚往返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际航线复航
- 中国多家券商下调交易佣金
- 北京亦庄将建全域人工智能之城 开放十大标杆应用场景
- 华东首批马来西亚鲜食榴莲飞抵宁波 新通道保障“鲜”入境
- 蔚来李斌:2024至2025,高端纯电市场将进入爆发增长阶段
- 中缅边境云南澜沧破获特大运输毒品案 缴毒17公斤
- 四川德阳一小区施工过程中发现大量铜币 正对出土铜币进行整理
- 六位学者现身学术论坛 对话“中国式现代化”
- 热门推荐
-
- 宁夏开行2024年首趟“环西部火车游·赣皖闽粤港澳”旅游专列
- 电视剧《繁花》开播:时代记忆泛着光泽
- 民生控股锁定退市 实控人曾是“大佬中的大佬”
- 知名投资家查理·芒格去世
- 2024年度第六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院线电影)公布
-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招待会
- 10月24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23个点
- 广西西林县村民家门口可扫码反映问题 政府后台接单办理
- 台湾书法爱好者寻访书圣归隐地 笔墨寄情共促文化交流
- 数百家企业亮相大会 “中国教玩具之都”持续提升区域品牌
- 西藏墨竹工卡县发生4.0级地震 暂无人员伤亡情况
- 啥?这些是绣出来的?
- 广东:支持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开通低空客运航线
- “生鲜灯”下月起禁用 西宁市场生鲜食品将褪去“美颜”
- 中新真探:年轻不穿秋裤,老了会得老寒腿?
- GHIT基金投资数百万美元助中国药企主导抗疟疾新药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开展
- 西藏日喀则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 宣传网络安全知识
- 亚运史上首个低碳账户 “村里人”这样开启绿色生活模式
- 泰国一载有中国游客的旅游大巴发生侧翻事故
- 贷款金额超1.54亿元 邮储银行支持以旧换新 “焕”出消费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