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究:可可树或至少在5000年前就通过贸易路线繁育传播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篇植物科学论文显示,可可树(Theobroma cacao)或至少在5000年前就通过贸易路线从亚马孙盆地传播到了中南美洲的其他地区。这一发现基于对古代容器的残留物分析,揭示了不同可可树品种如何繁育,提示可可制品在古代中南美洲文化中的使用比之前认为的更普遍。
该论文介绍,可可树的豆子(cocoa)可用于制作巧克力、酒和可可脂。现代可可树学名的含义为“众神的食物”,是全球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已知一共有11个遗传种群,包括广泛使用的克里奥罗(Criollo)种和特立尼达(Trinitario)种。虽然公认可可树最早在亚马孙盆地上游驯化,但一直不清楚它在其他文化中的使用是如何在整个中南美洲传播。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法国农业国际合作研究发展中心、蒙彼利埃大学Claire Lanaud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分析了时间跨度在约5900年前至400年前的19种前哥伦布文化的352个陶器的残留物,遗存地区覆盖了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秘鲁、墨西哥、伯利兹和巴拿马。
通过确定是否能检测到古代可可DNA和现代可可树品种中存在的三种甲基黄嘌呤(温和的兴奋剂)成分——可可碱、茶碱、咖啡碱,论文作者来判断古代可可树残留物的存在。他们还利用76个现代可可树样本的遗传信息确定了这些陶器中发现的古代可可的祖先,或能揭示古代品种如何实现多样性和传播。
研究结果显示,在至少5000年前,可可在亚马孙盆地驯化后就开始沿太平洋海岸大量培育,古代品种的高度多样性提示遗传上有差异的品种被放在一起培育。
论文作者指出,在厄瓜多尔瓦尔迪维亚沿海地区发现了起源于秘鲁亚马孙的可可基因型,说明这些文化长久以来一直有交流。秘鲁品种还在从哥伦比亚加勒比海岸出土的文物中检测到。他们认为,这些研究结果综合表明,可可品种在不同国家广泛扩散,在被不同文化的使用过程中被交叉培育以适应新的环境。
论文作者总结说,通过研究对可可遗传史和多样性的进一步理解,或能帮助现代可可品种抵御各种威胁,如疾病和气候变化。(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驻菲使馆:菲现政府把渔民推到海上争议前沿令人悲伤
- 中国出境游,为世界经济复苏添动力
- 浙江以法之名全面守护“少年的你”
- 国铁南宁局加开或重联211列旅客列车服务清明出行
- 共享单车价格都快贵过地铁了,但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还在亏本?
- “颜值经济”催生新机遇 浙江美妆何以点“绿”成金
- 上海文旅推出200余项活动 营造大都市特色“中国年味”
- 北方今年来最强高温过程将进入鼎盛期 高温来袭该如何防范?
- 浙江柯桥纺织品热销欧洲 创新面料受市场青睐
- 新西兰专家: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漠视太平洋国家主权和自决权
- 吴谢宇死刑背后:生前未会见亲属 曾希望把经历写成书
- 【一线·劳动者风采】“我还是那个收电费的小刘”
- 长征故事 | 红军将士爬雪山,路上靠什么御寒?
- 前7个月青海省出口农产品创历史新高
- 浙江县域观察:“山和人”与“路和车”何以互相成就?
- 一股冷空气正影响我国大部 如何防范?专家分析
- 让红色文化旅游“火”起来
- 中国改革热度指数连续两个季度上升
- 青海海晏:多民族像“一家人” 一起闹社火迎新春
- 在河北涿州,有一种力量叫“八方支援”
- 热门推荐
-
- 浙江宁波外贸活力四射 2023年外贸进出口1.28万亿元
- “五一”假期北京电力供应充足 加强交通枢纽供电服务保障
- (经济观察)金砖经贸合作新机遇可期
- 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江西举办 聚焦技术赋能“双碳”目标
- 新疆喀什航空口岸贸易额首破亿元大关
- 山西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拟用三年时间覆盖七成城乡社区
- 中国记者节|致敬每一位记者
- 亟待开发的“地下宝藏”:全球地热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 能源合作“照亮”中巴经济走廊
- 俄政府临时禁止出口硬质小麦
- (经济观察)中国品牌“出海”路怎么走?国际商协会代表共话发展新机遇
- 5万尾扁吻鱼鱼苗投放至新疆博斯腾湖
- 美国青年企业家广州行:中国正以积极的方式持续发展
- 工信部为清华大学颁发智慧天网一号01星空间无线电业务许可
- 中国将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
- “线上回家”邀客家人云游洛阳
- 兰州高新区赴京“取经” 深度对接“生物医药+”合作
- 如何加强金融数据治理?如何推进金融科技变革?
- 财经观察:中国经济回升向好 外资加大中国资产配置力度
- 杭州西湖畔的“洋面孔”:不仅是观光者 更是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