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识局:乌克兰危机两周年,美西方图谋“破产”?
中新网2月24日电(魏晨曦 张乃月)两年过去,乌克兰危机背后,一场俄罗斯同美西方前所未有的全球地缘政治博弈仍在继续,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与此同时,美西方企图通过这场危机,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混合战”,拖垮俄罗斯经济……这样的图谋能否实现?又引发了哪些问题?
针对一系列问题,中新网特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丁晓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英,以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陈玉荣展开深入解读。
“比冷战更糟糕的情况出现了”
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在这场变局中,持续发酵、引发全球震荡的乌克兰危机,是如何全方位、立体地影响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走向?
首先,这场危机“切割”了欧洲自身。
乌克兰危机影响下,比“冷战”更糟糕的情况已经在欧洲出现了。丁晓星解释道,俄罗斯和欧洲开始全面脱钩,不仅能源关系破裂,国际交往、人员交流也受到影响。
陈玉荣表示,欧盟加快吸纳部分独联体国家“入盟”步伐,部分独联体国家在“加盟入约”“疏俄亲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次,借助乌克兰危机的影响,美国开始大搞盟友政治,企图撕裂世界。
陈玉荣指出,美国坚持“零和博弈”策略,持续发力角逐独联体,全方位“遏俄”、“弱俄”。
她认为,一方面,美国不仅分化了俄罗斯同其传统盟友的关系,持续向中亚国家“敲竹杠”“搞内耗,搞小圈子”;另一方面,美国还强迫盟友选边站队,加大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大搞“脱钩断链”,不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还导致了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对立。
在此情况下,北约实现新一轮扩张,芬兰正式“入约”,瑞典也将成为其第32个成员国,欧洲安全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她指出,事实上,北约新一轮东扩已成为既成事实。
与此同时,俄罗斯采取多种举措削弱援乌力度,例如暂停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全方位抗衡美西方的战略遏制。
此外,乌克兰危机给全球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带来了许多潜在冲突。
陈玉荣表示,“我们处于百年变局之中,乌克兰危机带来的,更多是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上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增加。”
她认为,乌克兰危机延宕两年,给世界安全格局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像巴以冲突,还有一些发生在亚太与拉美地区的“小冲突”,都是在俄乌军事对峙持续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对于这场危机的影响,丁晓星则认为,乌克兰危机两年来,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的转换期,更多的国家自主意识上升,多极化进程加速。
“美西方图谋已破产”
冷战结束后,美国推动北约不断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生存空间,最终引爆了乌克兰危机。两年来,美西方与俄罗斯在战场之外进行着激烈的较量。
多位专家指出,乌克兰危机,已经成为美西方和俄罗斯的角斗场,在巨大的沉没成本之下,双方难以轻易退出。美西方企图通过这场危机,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混合战”,拖垮俄罗斯经济。
不过,这样的图谋已经“破产”了。
一方面,西方国家逐渐对援乌展现疲态,这场“混合战”能否持续,还是未知数。
丁晓星表示,如今西方对乌军援“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的问题在美国”。2024年美国大选背景之下,美国两党对援乌看法存在分歧,互相掣肘,导致对乌援助法案迟迟无法通过。
刘英进一步指出,西方的军援是决定这场危机是否持续下去的最核心、决定性的力量。西方在打一场“代理人战争”,如果没有西方的支持,危机可能会迅速结束。
她补充道,除了美国国内两党争端,让西方对乌军援逐渐疲软的原因还有两点:其一,欧洲长达两年看不到乌克兰取胜的希望,而自身经济、能源和军备等多方面却在受损;其二,西方“心有余而力不足”,其财力、军力等力量不足以继续向乌提供支援。
不过,刘英指出,在俄乌实现停火之前,欧盟不会停止武装乌克兰,因为援乌早已成为一种“政治表态”,而非战术或战略上的博弈。她认为,欧洲对于援乌会持续疲软,不再增加力度。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经济韧性远超西方的想象,没有被西方大举制裁拖垮,GDP甚至实现了超出预期的增长。而制裁对西方的反噬效应,却开始不断显现。
首先,欧洲国家在对俄制裁过程中自身经济利益受损。
丁晓星认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洲不得不与俄罗斯进行“切割”,令欧洲处境艰难。俄欧能源关系破裂,欧洲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从全球购买能源、石油、天然气,致使欧洲经济成本上升,经济竞争力下降。
陈玉荣指出,特别是在2022年至2023年的冬季,由于保证温暖过冬的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欧洲底层民众的生活受到了极大冲击。
其次,制裁破坏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和地区安全。
刘英指出,在外交上,援乌的“政治正确”,让欧洲国家一定程度上失去政治独立;在安全上,援乌客观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防投入,导致该区域炮弹与武器数量减少,难以再应对另一场安全威胁。
另外,在欧洲,还有三种负面情绪在蔓延。
第一,紧张。陈玉荣指出,2023年以来,乌克兰与欧洲就粮食过境问题龃龉不断,造成关系紧张,一些欧洲国家甚至因此动摇对基辅的军援立场。
第二,反战。刘英指出,乌克兰危机叠加巴以冲突,“让本就糟糕的地缘政治环境进一步受到冲击,欧洲难民危机持续恶化,民众反战情绪不断高涨。”
第三,担忧。丁晓星还称,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洲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依赖都在加强。然而,作为“盟友”,美国曾经抛弃阿富汗,现在又因为党争搁置对乌援助,“十分不可靠”。加上2024年是大选年,难以预测的因素在增加,欧洲对美国的担心也在增加。
“和谈是唯一的出路”
在这两年中,国际社会上呼吁停火止战的声音持续不断。
2023年夏季,在沙特吉达,包括中方在内的多国代表出席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进行广泛交流。同年,多位非洲领导人组成和平特派团,先后前往俄罗斯和乌克兰劝和。
专家们指出,在乌克兰危机中,中国适合且有意愿发挥积极作用,并已采取不少行动。
刘英分析称,中国是与俄罗斯战略互信程度最高的大国,而且与俄乌双方都能进行一定的协调。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也具有影响力,是被信任的国家。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强调,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应该得到遵守,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应该得到支持。
乌克兰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中方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直面外界疑惑,更加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
近期,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第六十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指出,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中方没有隔岸观火,更没有借机牟利。
“和谈是解决乌克兰问题,走出当前困境的唯一出路。”陈玉荣指出,“中国没有像美西方一样拱火浇油,而是一向坚定地支持止战停火,不放弃劝和促谈努力。我们2023年派出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到包括俄乌在内的多国去阐述中方立场,进行沟通,就是希望各方能够坐下来,通过谈判解决危机。”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家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多输不是理性的选择,共赢才是人类的未来。”王毅在今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婴配粉新国标今日落地,清退效果未明但配方大战已无悬念
- “中国植物守护者计划”在云南启动
- 呼吸道疾病病例激增 美国至少四州医院恢复戴口罩规定
- 新疆喀什市盘橐城遗址公园开园迎客
- 冬航季合肥机场稳定执飞多个国际(地区)航班
- 俄侦查委员会称莫斯科恐袭事件与俄特别军事行动存在关联
- 新业态新场景带来全新消费体验 旅游消费市场持续旺盛
-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普华永道行政处罚案件答记者问
- “到处是死鱼!”美议员实地探查俄亥俄小溪受污染情况
- 国际牛肉价格缘何“牛气十足”?专家:供需趋紧等多因素叠加影响
- 从半年报看消费新趋势(经济聚焦)
- 美参议院通过联邦政府债务上限法案
- 总台记者观察丨多方反对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
- 紫荆文化集团发布系列重点文化项目
- 俄乌局势进展:俄乌就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遭袭各执一词 联合国呼吁停止攻击民用基础设施
- 小学生校内被撞伤不幸离世,官方:涉事教师刑拘,校长免职
- 共和国巡礼|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单打冠军”引领行业
- 外媒关注外长记者会:中国展现促进稳定和平的思考和行动
- 上海迪士尼重启开园 搜索热度瞬时增380%
- 中上协接待香港交易所一行来访
- 热门推荐
-
- 乐见更多 “骑手友好社区”
- 俄罗斯莫斯科州一工厂发生爆炸 已致1人死80人伤
- 绿色建筑建材可持续发展与国别合作大会在东方雨虹召开
- 十九大以来中国公安机关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5000余名
- 新疆和静冷水鱼变成“热产业” 订单不断 “飞”上全国餐桌
- 病根未除,美债危机还在继续
- 杭州西湖第11窝小鸳鸯25只 刷新近七年单窝出生量最多纪录
- 中汽协:2024年前两月中国汽车出口同比增长超三成
- 盲人夫妇400多万卖房款被骗 司法救助点亮一家人的路
- 欧盟宣布对俄罗斯石油产品实施价格上限
- (投资中国)GE Vernova许欣:中国最有可能在全球率先实现绿氢应用的“弯道超车”
- 巴西已报告13例H5N1禽流感
- 暴雨黄色预警继续发布!全国10省市有大到暴雨
- 报告显示:国庆假期鄂渝、鄂豫“交换旅游”热
- 中国出境游火热升温 预测2024年将达1.3亿人次
- “快手村BA”贵州站直播总观看人次超3亿,燃情夏日掀起乡村体育运动热潮
- 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福州闭幕 “金丝路奖”揭晓
- 无论哪个时代,都会有人爱上伍佰
- 美国司法部发布特朗普干预选举案报告
- 首付1元就能用上高端机?手机“以租代购”背后暗藏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