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境游火热升温 预测2024年将达1.3亿人次
中国游客乘坐邮轮赴欧洲观光游览。
本报记者 赵 珊
去法国卢浮宫欣赏名画《蒙娜丽莎》,到乌兹别克斯坦寻找《一千零一夜》的童话故事,在土耳其乘坐热气球俯瞰奇特地貌,到肯尼亚观看壮观的动物大迁徙……
自去年年初出境游恢复以来,中国游客足迹遍及多个国家。中国已是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14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今年以来,出境游加速恢复,出行目的地不断增加,游玩体验丰富多彩。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4)》显示,2023年,出境旅游人数超过8700万人次,预测2024年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3亿人次。
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悉尼合影留念。
出游热度持续走高
今年,随着签证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国际航线加速恢复,中国游客出境游热情持续高涨。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五一”假期,出境游客达189.7万人次。
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球1035个城市接受了中国游客的酒店预订。5月1日出发的国际机票预订量超过2019年,创同期预订量的历史新高。多个对中国免签的目的地机票预订量超过2019年,哈萨克斯坦、阿联酋、新加坡等免签目的地机票预订量超2019年一倍以上。
携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中国游客出境游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超3000个城镇。近途及中短途目的地更受欢迎,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泰国等。西班牙、土耳其、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意大利等远途目的地游客增长较快。此外,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境游增长明显。
记者从多家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了解到,暑期出境游预订火爆。中青旅遨游旅行董事长韩杰介绍,暑期出境游市场已迎来预订高峰期,咨询量同比增长200%,跟团游产品大多已成团。
众信旅游集团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说,暑期长线产品预订已过半,欧洲全境的预订最为火爆,塞尔维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欧洲新兴目的地受到广泛关注。
体验丰富玩法多样
如今,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在出境游时不再以走马观花的游览为主,而是追求深度体验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中旅旅行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2024年巴黎奥运会为欧洲旅游市场增添新活力,法国深度游、周边国家连线产品咨询量大幅提升;英国产品增加亲子研学、主题探索类创意线路;新西兰冰川峡湾游是大洋洲的热门产品;随着东南亚一些国家实施免签政策,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预订量稳步上升;近期游客对肯尼亚动物大迁徙观光游的咨询量飙升。
“目前出境游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中国游客更偏好小团游和定制游;80后和90后成为出游主力;出游理由更加多元化,演唱会、音乐节、赛事活动等都能开启一场出境之旅;中国游客更追求松弛感和本地化深度体验。”携程出境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迪拜体验沙漠冲沙、在大阪逛公园、在吉隆坡品尝美食、在曼谷学泰拳等体验,都受到中国游客欢迎。”
韩杰说:“多次出境游经历使中国游客更加注重深度体验和与当地人的互动,而非单纯购物。”各具特色的交通方式格外受到中国游客的喜爱。“五一”假期,首尔至釜山、佛罗伦萨至罗马、伦敦至爱丁堡等境外列车线路迎来中国游客,携程境外火车票出行人次同比增长超400%。此外,乘坐马车、热气球、河轮等体验,也让中国游客深入感受目的地的风俗。
中国游客在坦桑尼亚体验当地民俗。本文图片均由中旅旅行提供
助推全球旅游市场复苏
今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等节日期间,大批中国游客集中出游,带动全球旅游消费进入旺季。北京联合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张金山认为,全球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离不开中国出境游客源的全面回归。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认为,中国出境游是世界旅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稳定器,中国出境游的复苏发展将为世界注入强大信心和发展动能。
泰国旅游与体育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泰国接待中国游客超过175万人次,居各国来泰旅游游客榜首。泰国观光协会秘书长阿迪·猜拉达那农表示,2023年中国赴泰游客约350万人次,预计今年将增长至600万到800万人次。泰国将持续吸引和服务中国游客。
奥地利国家旅游局亚太区总负责人雷纳告诉记者:“为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到访,奥地利国家旅游局今年开展了一系列推广活动,重点介绍奥地利的音乐文化和自然美景。中国游客为奥地利带来大量旅游收入,特别是在购物、住宿、餐饮和娱乐方面的消费,对当地经济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中国游客的到访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带来了更多合作机会,同时也提升了奥地利在中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澳大利亚旅游局局长菲莉帕·哈里森表示,疫情前,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旅游客源市场。澳大利亚旅游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中国赴澳大利亚游客数量已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的51%。澳大利亚欢迎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到访,相信中国再次成为澳大利亚最大旅游客源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增进彼此人文交流
中国游客走出国门,在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的同时,也在展示中国形象,在与当地人交往中,展现中国人昂扬向上的姿态、开放包容的胸怀。
旅游是各国人民交往交流、相知相近的重要桥梁。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近日在陕西西安举办,出席高层对话的中美两国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间交往是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形势下,加强旅游合作,促进民间交往,拉紧人民友谊的纽带,将为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正能量。
近年来,中国加强双多边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举办旅游年活动。今年已推出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2024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2024中国—坦桑尼亚旅游文化年等活动,促进了国家间的人文交流。
目前,中国共设立48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20个驻外旅游办事处和3个驻港台旅游办事机构,发起成立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组织,推动中外游客互访、文明互鉴。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埃及总统和约旦国王就加沙地带最新事态发展通电话
- 政策加力促企业创新研发
- 俄乌互指对方袭击致多人受伤 泽连斯基再向盟友发出呼吁
- 全球文明倡议启动“文明的对话”
- 世界石狮同乡恳亲大会举办 海外侨胞畅叙乡谊共谋发展
- 黑龙江省4700万亩水稻已收完
- 四川实施“寒假促就业暖心行动” 四项举措打好就业“组合拳”
- 黑龙江省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3区县3小时累计雨量或超100毫米
- 王贵荣:全国夏粮获得丰收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 广东累计安排涉农资金约10.3亿元支持林业产业发展
- 北京东城发布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
- 韩国宪法法院要求尹锡悦在23日之前提交弹劾审判答辩书
- 戴尔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电子产品消费将回归合理增速
- 中新教育|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会长:冀链接中国资源 赋能华文教育
- 打开福建宁德绿富美“密码”: 红树林变“金树林” 海域监管有新招
- 兴凯湖冬捕节启幕 首网“出水”10万斤鱼
- 突发!以军称埃拉特海军基地大楼遭无人机袭击
- (经济观察)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突破了什么?
- 打造跨学科融合课堂 《名师有名堂》开播
- 商务部: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 热门推荐
-
- 农机使用“土专家”见证广西农业机械化飞速发展
- 保加利亚议会同意解除对乌克兰谷物的进口禁令
- 【图解】四组数据看新时代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 智利关闭金特罗湾铜冶炼厂以减少污染
- 严打药企“以缺逼涨”,守好群众“买药钱”
- 看到阳光,他们也会向阳生长
- 业界聚焦医疗AI大模型应用 推动医疗诊断领域革新
- 高质量发展亲历者说|万里红张小亮: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
- 山西手艺人传承百年晋味非遗 守护传统地方美食
- 广西打造特色电竞文化 深化与东盟电竞产业合作
- 端午节期间上海餐饮消费及重点商圈人流同比成倍增长
- 第11届沈阳餐博会:数字化赋能升级 让获客更高效
- 清明假期杭州口岸出入境人员预计近4万人次
- 让中国锂电实现“突围”
- 江西南昌以侨为“桥”搭建平台 凝聚侨力助发展
- 第二十九届北京图博会“中国作家馆”开馆
- 四部门:将符合条件治疗性口腔医疗服务纳入医保
- 欧盟驻华大使:看好欧盟和中国的巨大合作潜力
- 渝昆高铁两座超7公里长隧道贯通
- 体育流量变经济增量 武汉这些热门赛事引爆消费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