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亲历者说|万里红张小亮: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
中新网1月17日电(中新财经 吴家驹 程姝)通过眼睛,就能识别一个人的身份,这背后依靠的就是虹膜识别技术。
北京万里红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万里红”),是虹膜识别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万里红总裁张小亮接受中新财经专访,讲述了万里红在虹膜识别领域的发展历程。
虹膜是位于人眼表面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区域,具有丰富的纹理信息。虹膜识别技术也被认为是识别精度最高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之一。
然而,中国虹膜识别行业的发展,却历经曲折。张小亮介绍,中国虹膜识别行业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
起初,由于成像、算法等技术的限制,虹膜信息的捕捉非常困难,识别距离也只有10厘米左右。“你要盯着摄像头仔细去看,必须主动配合才能识别,而不是在相对无感的状态下。”
这时候,由于需要被识别者的配合,万里红的虹膜识别技术,也主要被应用在一些信息安全保密等重点领域。
又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行业的识别距离,达到了30厘米左右。张小亮表示,万里红在2006年左右,实现了30至40厘米的识别距离,这样的距离,意味着该技术已经可以被应用在门禁或者银行保险柜上。
然而,万里红并不满足。“万里红希望将虹膜识别技术应用到日常安全防护中,因此必须增加识别距离。”
2015年,万里红完成了一项里程碑式成就——识别距离达到一米左右。
张小亮表示,该成就的背后,得益于国家层面的布局和推动。在他看来,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需要算法和硬件的高度协同,因此对公司的综合实力要求比较高。万里红作为数字安全和数智应用领域的国家队,从成立之初就同时关注算法和硬件,这是万里红的优势所在。
“虹膜识别技术要好用、易用,需要技术上见真章,你的算法要行,你的设备要牛,要能满足实战的场景应用,而不只是在实验室里做一下演示。”
张小亮表示,近年来,国家层面的推动,以及万里红等头部公司在市场中的推动,为行业中的公司创造了很多机会。当前虹膜识别的应用场景,已拓展到重点区域管控、需要强身份认证的场景、互联网身份认证、虚拟现实等。
但他坦言,远距离捕捉、无意识捕捉、移动中捕捉、多目标捕捉等,仍然是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成本、应用性等问题,也在制约着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
张小亮表示,当前中国虹膜识别行业,很多公司在技术投入上已经落后,能够持续不断推动技术应用的公司也比较少,一些公司在竞争中逐渐落后,或者无法运营下去。
他认为,和人脸识别相比,目前虹膜识别的使用成本相对较高,未来要降低虹膜识别的使用成本。“随着虹膜识别技术逐渐成熟,相应产业链会跟进,虹膜识别使用量会增大,会有更多企业愿意去投入,不只是虹膜识别企业本身投入,这样成本就会降下来。”
如今,万里红虹膜识别的距离,已经能达到四米左右,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移动式捕捉。
张小亮说,“与20年前相比,中国虹膜识别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塔城80种展品亮相第四届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 广东徐闻警方通报奔驰加塞砸车事件:男子被行拘10日并罚款
- 韩坠机事故179名遇难者身份全部确认 一黑匣子数据已提取
- 持续驰援 四川成都捐赠的千套折叠式装配板房起运西藏定日县
- 金凰集团合同诈骗案在武汉中院一审宣判
- 中加多条直航航班有望近期增班
- 辽宁持续优化投资结构 鼓励市场主体加大创新投入
- 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黑龙江双鸭山煤矿重大事故查处
- 上海地铁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 春天眼痒 建议你戒掉这个坏习惯
- 广西海事局开展2025年春运北部湾联合巡航
- 诗韵赋橙香 重庆奉节脐橙借《中国诗词大会》扬帆出海
- 网遇“现役军人”帮忙入伍?假的
- 在闽创业台青:走融合路 成就共赢
- 鸟类最多90万只 北大港成候鸟天堂
- 专家学者:闽台批信是“两岸一家亲”的历史明证
- “东北亚长旅号”旅游观光列车开行
- 居民车辆夜停晨走 北京21处公交场站对外共享车位
- “五一”期间成都熊猫主题游火爆 游客赏“花”热情只增不减
- 3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4%
- 热门推荐
-
- 三地试点优化本外币跨境集中运营
- 黄奇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中国经济自身更加开放发展的必然选择
- 全国县城建设现场会在山西昔阳召开 共绘宜居县城新蓝图
- 国潮“出海”传递中国外贸新脉动
- 中老铁路带火“坐火车出境游” 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 “第一次真好”——留守儿童参加宋基会爱国主义主题营侧记
- 英国暂停对100多种商品征收进口税
- 广西南宁通报法院与企业合作收停车费:5人被停职检查
- 《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长城脚下首映
- 文献纪录片《跨越时空的四库全书》正式开机
- 经济观察:国有大银行集体调降存款利率,或引发三大“连锁反应”
- 美媒:弹射座椅误启动,美国空军一飞行员教练死亡
-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尾形哲也:智能机器人“有效”比“像人”更重要
- 谁闯入了谁的世界?万玛才旦遗作探讨人与自然关系
- 江山如画|山西太原“一水中分”凝练城市气质 传承锦绣文脉
- 江西瑞金创新机制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 “女装变童装,90斤的我穿不进S码的衣服”
- 包邮双向行 新疆快递业加速“跑起来”
- 内塔尼亚胡的“停火交易”
- 2024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