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画|山西太原“一水中分”凝练城市气质 传承锦绣文脉
中新网太原11月30日电 (记者 李新锁 范丽芳)小雪节气已过,北方寒意渐深。在山西太原汾河景区,43公里的汾河水穿城而过,白鹭、苍鹭、黑鹳等越冬禽鸟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观鸟打卡。经过20余年的持续修复治理,“一水中分”的汾河景区已成为“重现锦绣太原城”的有机载体。
历史上,山西太原曾以“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名列中国北方重镇。
从春秋时期的晋阳城算起,汾河滋养了太原城2500余年。然而,作为北方资源城市,20世纪90年代末,因河道无序开发、随意倾倒垃圾、水源枯竭等原因,汾河太原城区段一度出现断流和水质污染的状况。
汾水丰美奠定生态底色
30日下午,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国新闻网、山西省委网信办主办的“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山西)采访团走进太原汾河景区,实地探访太原生态、人文复兴之美,追寻“锦绣太原城”古今之变。
在汾河治理三期工程晋阳桥段,远处西山苍茫可见,数百米宽的汾河河道波光粼粼。虽然北方冬日略显萧瑟,但从草地、灌木、乔木延伸到城市建筑群、远山的布景,仍能看出这座城市的生态布局。
在汾河晚渡景点,楼船造型的石舫,长28米,宽9.4米,建筑最高处离水面9.5米,船体南侧建筑为卷棚顶,北侧建筑为重檐卷棚顶。
在石舫南北两侧,造型各异的汾河大桥连接着城市东西,也彰显着城市气质。
虽然寒风凛冽,但仍不时有游人登临石舫。一位老者说:“早就听说修建了汾河晚渡的景点,但一直没有机会参观。从这里看太原西山,从北齐到隋唐,再到宋、明、清等时期的人文古建遍布。”
汾河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流经太原城区段43公里,“历史上河宽水急、风景优美”。
“汾河太原城区段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工程于1998年10月开工,经过20余年的持续修复治理,尤其是近10年的强力推进,2021年9月全面完成,全长43公里。”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游客在景区内时刻能感受到“山环水抱、岸绿水清、景致协调、文脉延续、人水相亲”的优美环境。
在此之前,汾河留给太原人的印象一度是“不可亲近”。
“70后”王昕生长于太原,酷爱摄影。在他的记忆中,20世纪90年代,因为采煤挖矿、倾倒工业生活垃圾,汾河经常呈现断流、污水横流交替出现的状态,“那时候,人们都想远离汾河”。
上世纪末,在产业、生态倒逼之下,汾河治理被提上日程。汾河治理一期、二期、三期、四期,持续治理之下,汾河景区在生长,汾河水质渐好,水量渐丰。
如今,汾河景区绿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约11.5平方公里,蓄水总量约30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两个西湖水量,水质常年稳定在地表Ⅲ类标准以上。
“现在,汾河景区常年有大批禽鸟栖息。一到秋冬,拍鸟、观鸟就成了摄影人的保留节日。”王昕说,天气好的时候,景区游人密集,沿着汾河骑行成了时尚。散步、合唱、唱戏、打球,各类人群自得其乐,“太原人也乐意向外地亲友推介汾河景区”。
据不完全统计,汾河景区现有白鹭、斑嘴鸭、花凫、翠鸟、红燕鸥等165种鸟类栖息。汾河两岸种植的大树、草皮,保留的沙洲、河岛,给各种水生生物、鸟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人、水体、生物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境系统。
20年来,汾河景区先后收获原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人居署“2002年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奖”;水利部“国家水利风景区”等殊荣,由此奠定这座城的生态底色。
接力修复传承锦绣文脉
有赖于汾河景区的丰美回归,太原城“一水中分”、山水相依的城市格局得以重现。
汾河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在人口密集的市区中心,形成如此规模的绿色生态长廊,对净化空气、消除水体污染、调节气温等产生了重要作用。
对于太原城来说,汾河不仅关系生态,更关乎文脉。
唐代诗人王之涣、王昌龄、王翰,从这里出发,写下了名垂千古的边塞诗篇;金代诗人元好问由忻州赴并州(太原古称)赶考途径汾河,有感于大雁的忠贞炽烈,留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绝唱,并给太原留下“雁丘”;明末清初大家傅山先生在汾河畔的西山一带读书研学,留下《霜红龛集》。
近年来,汾河景区重塑汾河晚渡、双塔凌霄、西山叠翠等“古晋阳八景”,以此传承城市文脉。
漫步汾河景区,“桐叶封弟”雕塑昭示着“晋”的来源;白居易、元好问、罗贯中、傅山等太原文化名人及诗词雕塑,折射着太原风华。
数百年前,明代诗人张颐在《汾河晚渡》一诗中写下,“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的诗句。如今,太原人正在用修复的“汾河晚渡”石舫重温历史的温情。
今年10月,以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为创意的汾河雁丘园开园,一时引得游人如织。
“雁丘园周边山势雄浑、水岸景色迷人,既有‘万里层云、千山暮雪’的词意,又有野生大雁栖息,富有诗情画意。”前述工作人员表示,雁丘园以“低干预、微塑造、注人文、提生境”为设计理念,建筑仿金元时期风貌,绿化以自然、野趣为主,是当前汾河两岸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落。
对此,有评论称“在汾河畔设景纪念,是古今通情的最佳诠释,也是对宝贵人文精神的保有和传承”。
实际上,太原对汾河的保护并未止步。
近年来,按照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的综合施治治水思路,太原同步推进矿山治理、造林绿化治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恢复、土地综合整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六大工程,努力使汾河逐步实现“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目标。(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外媒:以色列袭击加沙城一处住宅 至少8人死亡
- 第七届世界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论坛落幕 发布“青阳宣言”
- 音乐剧《绽放》在厦门开演
- 法媒:泽连斯基乘法政府专机抵广岛,巴黎视其为“关键外交成功”
- 快手发布大模型产品“可图” 20多种创新AI图像玩法限免上线
- 湖南娄底处置一过境危化车泄漏事故 涉事司机已被控制
- 外媒:英国苏格兰政府前首席大臣斯特金丈夫被捕
- 以媒曝以色列提交加沙停火新提议 哈马斯官员:内容荒唐
- 外国游客走进三星堆博物馆 感受古蜀文明的辉煌
- 珍藏!这些中国非遗惊艳了2024
- 美媒:从“只要需要”到“尽可能” 拜登转变援乌措辞
- 义乌换“衣”记 ——“世界小商品之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观察
- 武汉大学庆祝建校130周年
- 江西赣州如何擦亮“世界橙乡”金字招牌?
- “贝碧嘉”逐渐向东海靠近 内蒙古四川等地有分散性降雨
- 聚焦拓展“检察+” 陕西检察力量助建公益保护新模式
- 国有大行今起下调存款利率,贷款利率下降有了空间
- 春动天山 | 新疆阿克苏市:105.68万亩棉花全面开播 科技助力增收
- 排忧解难精准服务 青海税务助力“高原拉面”蹚富路
- @每天用耳机的你,这件事要注意 | 科普时间
- 热门推荐
-
- 中新健康|这种病夏季多发,多位明星曾“中招”
- “降息潮”蔓延 “存款特种兵”跨城狂飙
- 滇越铁路主题摄影展在昆明展出 增进中法民间文化交流
- (新春走基层)名赛民赛“热辣滚烫” 中国民众花式运动过新年
- 北约维尔纽斯峰会持续拱火引发内外质疑
- 农业农村部:截至4月18日全国已春播粮食作物面积1.9亿亩
- 河南通报河湖管理成效:实现由“乱”向“治”的根本性转变
- 青海:培育地理标志农产品乐都长辣椒产业 守护民众“钱袋子”
- 新疆阜康首届“瑶池之约”文化旅游美食节开幕
- 多款前列腺癌药物等可及性提升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因精准治疗获益
- 【读书之美】国际热评:世界读书日,优雅地走入心灵的栖息地
- 斯塔默觐见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 正式成为英国首相
-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 北京57个小区进入今年首批老旧小区改造名单
- 法国经济部长:欧洲应实现“思考自主”
- 海内外书画家挥毫泼墨庆祝新中国成立74周年
- 美零售业对西海岸港口罢工担忧加剧:如供应链混乱 美经济将受严重冲击
- 为佳节添福助兴 白酒家族再添新成员小糊涂仙 臻藏酒
- 坚守初心 江西“90后”女孩用爱为“星星” 点灯
- 广西柑橘等品牌获中国贸促会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助拓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