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评理|“保护主义”不可取:实现绿色转型,欧洲需要中国
一段时间以来,欧洲太阳能产业困境持续凸显,将之归结为“中国不公平竞争导致”的一些欧洲人士,自然又开始在诸如反倾销调查、紧急叫停进口等保护性措施上动起心思。
面对更具价格优势的进口产品,以及市场整体供过于求两大因素的冲击,当前欧洲本土的一些光伏制造商据称已经走到了“危机关头”,该行业警告称,除非采取紧急措施,否则一半本土产能可能在几周内关停。
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承接了欧洲太阳能产业逾90%的供货需求。中国也同样是欧洲风力涡轮机的主要进口来源国。
把中国企业当成缓解欧洲本土产业焦虑的“替罪羊”或许不难,但欧洲方面也应该三思而行,因为任何限制性措施都可能会对其“雄心勃勃”的绿色转型目标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任何潜在措施,都需要同我们在能源转型方面设定的目标相权衡。”欧盟委员会金融专员梅雷亚德·麦吉尼斯本周一对欧洲议会表示。
欧洲地区2023年太阳能发电容量为260GW,而欧盟已经设定了2030年太阳能发电容量达到750GW的目标。但去年欧洲地区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中,只有3%为本土企业生产,绝大多数都是依靠中国进口,得益于中国进口,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实现了40%的降幅。由此,去年欧洲国家太阳能装机量也实现了同比激增,较2022年增幅超过40%。
正如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去年11月致信欧盟委员会所言,任何贸易上的限制措施,都会令欧洲地区绿色能源的快速扩张停滞,市场上90%的太阳能板也都将面临涨价。他还补充称,相关举措可能会导致依赖进口零件组装太阳能板的欧盟企业破产。
中国目前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例如,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在投资和研发方面倾注极大,以及规模经济效应等。针对中国企业实施贸易防御策略,只会造成“双输”的局面,绝不可能真正挽救欧洲的光伏制造业,且还有可能令该地区的太阳能装机量大幅下滑。
中欧双方均承诺将共同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合作也是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应强化而非弱化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势头,共同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2月8日社论
原标题:Protective measures will dent EU’s green goals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中国日报网)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7.08万亿元 处于历史同期高位
- 暑期影市二三事
- 京蒙携手共促绿色算力产业发展
- 全国首例采用转体施工工艺的单塔无背索斜拉桥在蓉“转身”
- 快速发展,我国跨境电商年进出口规模首超2万亿元
- 广西边城靖西多彩非遗绽放魅力 文旅融合“活”起来
- 故宫出版社建社四十周年展开幕 22件珍贵文物亮相
- 长江难渡,一个抵御草地贪夜蛾的中国故事
- 网上网下齐发力,架起网络文明沟通之桥
- 跟访村医看变化
- 《当青春遇见马克思》新书在北京首发
- 鉴真像“东渡”日本 见证中日两国文化交流
- 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穿越敦煌暨艺术创新展”
- 古装爱情剧《颜心记》开机 罗云熙宋轶搭档出演
- 中国经济圆桌会丨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哪些新趋势?还将有哪些惠民举措?商务部回应
- 意大利世遗专家参访杭州西湖:“比马可·波罗描绘得还要美”
- 腰背痛竟因帕金森病 专家提醒:帕金森病不只是“手抖”
- (新春走基层)安徽南陵:十余支百岁灯巡游展演闹新春
- 飞驰人生IP有了首个衍生剧
- 洪水防御中,一群水文人默默做出不可或缺的贡献
- 热门推荐
-
- 山西农户承包地有了“身份证”
- 两会今日看点:政协会议将举行闭幕会
- “观往·知来——纪念中俄建交75周年版画作品展”开幕
- 即时配送迎政策利好 行业或迎全面高速发展
- 老赖“要求美颜”露马脚被抓
- 柴达木盆地可鲁克湖-托素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成效
- 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11月16日对外开放
- 湖南启动2023年度名品评价 培育世界精品
- “血腥周末”再现 美国前执法人员呼吁控枪
- 大湾区艺术家合力打造 戏曲音乐剧《妈祖》广州首演
- 余魁君、周云芳艺术伉俪近百书画精品亮相炎黄艺术馆
- 电影开场后还能够退票 尊重创新求变就是好事
- 商务部:半导体是中美会谈时中方提出的重点问题
- 商务印书馆“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推出《从狭义价值论到广义价值论》(修订版)
- 宁夏固原:“唱烤时光”迎五一
- 欧盟批准成立禁毒局应对非法药物挑战
- 外媒:缅甸边境政府机构遭炸弹袭击 造成多人伤亡
- 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5日全国货运物流有序运行
- 金沙江上游—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线首个标段贯通
- AI技术助力银发教师发挥余热,让教育有了更多“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