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评理|“保护主义”不可取:实现绿色转型,欧洲需要中国
一段时间以来,欧洲太阳能产业困境持续凸显,将之归结为“中国不公平竞争导致”的一些欧洲人士,自然又开始在诸如反倾销调查、紧急叫停进口等保护性措施上动起心思。
面对更具价格优势的进口产品,以及市场整体供过于求两大因素的冲击,当前欧洲本土的一些光伏制造商据称已经走到了“危机关头”,该行业警告称,除非采取紧急措施,否则一半本土产能可能在几周内关停。
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承接了欧洲太阳能产业逾90%的供货需求。中国也同样是欧洲风力涡轮机的主要进口来源国。
把中国企业当成缓解欧洲本土产业焦虑的“替罪羊”或许不难,但欧洲方面也应该三思而行,因为任何限制性措施都可能会对其“雄心勃勃”的绿色转型目标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任何潜在措施,都需要同我们在能源转型方面设定的目标相权衡。”欧盟委员会金融专员梅雷亚德·麦吉尼斯本周一对欧洲议会表示。
欧洲地区2023年太阳能发电容量为260GW,而欧盟已经设定了2030年太阳能发电容量达到750GW的目标。但去年欧洲地区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中,只有3%为本土企业生产,绝大多数都是依靠中国进口,得益于中国进口,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实现了40%的降幅。由此,去年欧洲国家太阳能装机量也实现了同比激增,较2022年增幅超过40%。
正如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去年11月致信欧盟委员会所言,任何贸易上的限制措施,都会令欧洲地区绿色能源的快速扩张停滞,市场上90%的太阳能板也都将面临涨价。他还补充称,相关举措可能会导致依赖进口零件组装太阳能板的欧盟企业破产。
中国目前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例如,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在投资和研发方面倾注极大,以及规模经济效应等。针对中国企业实施贸易防御策略,只会造成“双输”的局面,绝不可能真正挽救欧洲的光伏制造业,且还有可能令该地区的太阳能装机量大幅下滑。
中欧双方均承诺将共同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合作也是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应强化而非弱化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势头,共同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2月8日社论
原标题:Protective measures will dent EU’s green goals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中国日报网)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央行宣布降准降息
- 北京十三陵水库将于8月4日开启溢洪道泄洪
- 高校戏剧:从象牙塔走向大舞台
- 天津加快推进生物制造与医药外包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 广东绿色贷款余额突破三万亿元
- 俄乌局势进展:乌防长称计划反攻 数据显示欧盟仍与俄有大量贸易往来
- 建行绿色金融拿下“小金牛”
- 今年一季度浙江义乌进出口总值达1482.5亿元
- 暑期有趣更有“料”
- 张灯结彩年味浓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备足“年货”迎观众
- 伊朗宣布对部分欧盟和英国的机构及个人实施制裁
- 内蒙古林西一矿业公司治理塌陷区时发生塌陷 4人下落不明
- 报告称中国市场在跨国公司全球布局中仍保持重要战略地位
- 三星堆联动热门游戏“圈粉”全球玩家
- 德国网络安全市场预计将首次突破百亿欧元
- 十年磨一剑 中国专家研发新器械提升肝脏手术安全性
- 短视频上的“心理学家”:人人都是人格诊断专家?
- 王毅会见瑞士外长卡西斯
- 临夏有约:一盏茶香里的民族风情
- (新春走基层)福建福鼎:传统小吃黄米粿产销两旺
- 热门推荐
-
- 巴以爆发新冲突后,他再指西方“双标”
- 漫画泉州|想找个去泉州的理由,结果一下找到这么多……
- 从殷墟考古读懂何以中国
- 新可穿戴设备可持续监测多项身体指标
- 靠近一小时可致命!福岛核电站大量高辐射性沙袋难以回收
- 王扶林:把古典名著写进中国电视史
- 香港大学教授李成:要找到应对机制,避免人工智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 2024年重点领域校企供需对接活动在安徽芜湖启动
- 浙江省首个国际高端消费品保税仓在温州开仓
- 美国议员“离职潮”暴露国会运转失灵
- 南京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迁址后将重新开放
- 河北今年前4个月对中亚五国进出口14亿元 同比增长31.9%
- 马斯克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计划进行10亿美元股权融资
-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空中“掉门”波音客机缺少4个螺栓
- 破获“会销”类特大养老诈骗案 诱骗2.5万名老人购买劣质产品
- 俄乌互指对方袭击致多人受伤 泽连斯基再向盟友发出呼吁
- 东莞市莞台高新产业园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 普京谈2025年“首要任务”:将按计划推进特别军事行动
- 这条1500℃的“龙”,火了!
- 北京同仁堂在加拿大大多伦多地区增开新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