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中文明互鉴富有历史渊源、充满时代价值(国际论坛)
非中文明互鉴是富有历史渊源而又充满时代价值的美好故事。非中相互交流、相互启迪,不仅丰富了各自文明的内涵,也为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作出重要贡献
我深深热爱非洲和中国,非中文明互鉴是富有历史渊源而又充满时代价值的美好故事。非中相互交流、相互启迪,不仅丰富了各自文明的内涵,也为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作出重要贡献。
非中文明交流历史悠久。有学者认为,早在公元前2世纪,非中就已经有了交流。随着历史的发展,非中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据学者研究,中国宋代时期,非洲东海岸的斯瓦希里人与中国之间便建立了贸易联系。到了15世纪,郑和远航来到非洲东部。郑和船队带来了中国的文化、科技和商品,促进了两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互通。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等地至今仍有与中国相关的文化遗存。
当前,非中文明交流互鉴的程度逐渐加深。中国传统医学在非洲受到人们欢迎;中国电视剧、音乐和电影走进非洲年轻人的生活;中文教育在非洲得到越来越多重视,很多非洲人学习中文以更好了解中国、开展商务活动。非中文明交流互鉴正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
展望未来,非中文明交流互鉴大有可为。非中文明各具特色,双方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不仅对创造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有着重要作用,更有助于为双方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文化支撑。非中需要加强教育、知识产权、文化传承等领域合作,共同推动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科技合作也成为非中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非中双方应通过共同研究、技术转让、经验分享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非中还应深化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合作,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为非中现代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非中双方都面临着环境保护的紧迫需求,应在该领域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积极探索加强环境保护的新方法。非中还应共同研究应对气候变化、林业保护、水资源管理等重要问题,合作建立生态保护机制。
人文交流在非中交流合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中各自文化都具有丰富内涵,应创造更多机会让双方人民了解对方文化。非中应加强青年交流,积极开展语言学习、文化体验等活动,促进非中民俗、文学、艺术等领域交流,积极为两国人民搭建更多交流平台。
(作者为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语言学院院长)
哈桑·拉杰卜(来源:人民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菲军事合作引发菲律宾各界忧虑
- 当前呼吸道疾病以流感为主
- 2023年“中国电力主题日”活动举办 庆贺中国有电141周年纪念日
- 北京鼓励居家适老化改造 以资金支持示范项目
- 广东多地遭遇强降雨 已组织转移125596人
- 小城草根文艺队见闻:银发族发光发热
- 刘斯奋艺文生涯七十年系列活动暨诗文书画综合展在穗举行
- 成都开展不文明行为专项治理 多措并举营造城市文明风尚
- 新标签走红互联网 “偷感”是种什么感
- “我们在地上开飞机!”
- 国际岩溶学界专家齐聚重庆 探索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奥秘
- 家长找桑叶有点难 学校不能做“甩手掌柜”
- 湖南新田大豆单产取得新突破 提振农户种植信心
- 中新健康丨中疾控:得过甲流仍有可能得乙流
- 粤港澳三地书画名家作品展在澳门举行
- 自嘲式简历走红的背后
- 建行推出飞驰“权益融”投行服务客户权益融资方案
- 广州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成立
- 青藏铁路西格段最大中间站改造完成投入使用
- 中国首条高原铁路通车40年 累计发送旅客突破1.1亿人次
- 热门推荐
-
- 文艺院团、一级演员入场,演艺直播专业化体系初具规模
- 俄罗斯总统大选中胜出,普京迎接“硬核”挑战
- 中国网友分享游柬见闻 柬埔寨民众纷纷留言感谢
- 中国科研团队助泰国建成并成功运行托卡马克装置
- 中美青年学者齐聚山东济南 共探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 “学术性”突出 2024上海油画作品展在程十发美术馆展出
- 今年前11个月天津口岸发运天津中欧(中亚)班列突破500列
- 韩媒:韩美高官会晤 讨论朝鲜问题应对方案
- 挑战极寒邂逅极光 今冬大兴安岭推出4大主题17项活动
- 新疆阜康超大“水电宝”正式投产运行
- AI程序员上岗 垂类大模型应用迎来井喷期
- 农业研究:全球耕地氮肥再分配有助实现粮食安全并显著降低氮污染
- 阿根廷首都地区超2万居民用电仍未恢复 政府起诉供电公司
- 浙江杭州共有1714名百岁老人 最长寿者109岁
- 中外专家学者聚焦吐鲁番 探讨景教研究新进展
- 今年以来中法人员交流交往同比增长超200%
- 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获新进展
- 中俄青年经贸发展大会在黑河举行
- 四川达州达川区:构建区镇村三级防灾体系 实现地灾“零伤亡”
- 中法艺术家携手新媒体艺术促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