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哈密翼龙动物群首次发现恐龙足迹化石 距今约1.3亿-1.2亿年
中新网北京10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被誉为“翼龙伊甸园”的中国哈密翼龙动物群化石研究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汪筱林研究团队近20年来持续致力开展哈密翼龙动物群相关研究工作,他们与合作者最新在“翼龙伊甸园”首次研究发现距今约1.3亿-1.2亿年的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
这也是哈密及吐(吐鲁番)哈(哈密)盆地白垩纪恐龙足迹的首次发现,进一步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的多样性。依据化石足迹的大小,合作团队推断造迹恐龙的臀高约65厘米,体长约171厘米,体重约30千克,为小型兽脚类恐龙。
本项翼龙动物群的重要恐龙研究成果由汪筱林研究团队与沈阳师范大学和哈密博物馆合作完成,研究论文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在线发表。
足迹化石可获取古生物生态习性等重要信息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哈密科考队队长汪筱林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指出,足迹化石作为一种重要的遗迹化石类型,其重要性在于可以获取一些骨骼化石无法提供的古生物生态习性等方面的信息:
一是在骨骼化石稀少或缺乏的情况下,足迹化石的研究可以弥补骨骼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获取造迹者的基本特征,包括其类型、臀高、体长和体重等信息。
二是特殊的形迹特征可以反应造迹者生前的一些特殊的行为习性,如运动姿态和速度、居群性、捕食行为、飞行动物的行走和降落方式等,都可以从行迹特征的变化中找到答案,这是骨骼化石无法提供的重要信息。
三是保存完好的足迹化石如爪迹、趾垫、蹠趾垫等,可以提供造迹者足部软组织的部分特征。
四是足迹化石还可以提供地层学、古环境、古生态和古地理等方面重要的信息。
足迹由小型兽脚类恐龙在湖岸行走所留
最新研究发现的哈密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是由哈密科考队近年来在吐哈盆地的哈密戈壁雅丹地区约1.3亿-1.2亿年前地层中采集,共计3块标本、9个足迹化石,来自两个地点的不同层位。其中,两枚单独的足迹2015年发现于第一地点的大海道通天洞,是这一地区最早发现的足迹化石,同时还发现丰富的包括蜥脚类恐龙、翼龙、鸟类和龟鳖类的足迹化石群。
通过对足迹化石的形态特征的详细描述和对比分析,发现哈密兽脚类恐龙足迹整体为窄长型,平均长约16厘米,两足行走,功能性三趾,在趾远端可见清晰的尖锐的爪迹,为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足迹长宽比较小,平均值为1.44,趾尖三角形的长宽比同样较小,平均值为0.55,外侧趾间夹角较大为49.52度,中趾(第Ⅲ趾)长度超出两侧趾,可见清晰的垫间缝以及位于中趾后侧的蹠趾垫。
对比哈密兽脚类足迹的主要特征,包括具有较低的足迹长宽比和较小的趾尖三角形长宽比,发现其与具有较大尺寸(通常大于25厘米)的实雷龙足迹属的主要特征非常相似,但哈密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的尺寸明显较小。
近年来,小尺寸的实雷龙足迹在世界范围内也越来越多被发现,如来自中国北京、四川、河北、陕西以及英国、日本下白垩统地层中的足迹,它们都具备尺寸较小,且具有低的足迹长宽比和低的趾尖三角形长宽比等特征,目前都被归入到实雷龙足迹相似属,哈密兽脚类恐龙足迹也被归入其中。
哈密兽脚类恐龙足迹的发现,进一步扩大了该类型足迹的分布范围,也为哈密翼龙动物群兽脚类恐龙身高体长等提供足迹学依据。同时,结合地层层序、沉积特征及无脊椎动物遗迹化石等的发现,研究团队推断这些足迹是由小型兽脚类恐龙在湖岸行走所留。
哈密翼龙及其动物群研究获重要进展
汪筱林介绍说,自2006年以来,哈密科考队连续十多年在哈密戈壁进行野外科考工作,发现大量幼年到成年的雌雄哈密翼龙,以及世界上首次发现的3D保存的翼龙蛋与胚胎化石,在哈密翼龙形态特征、系统发育、生长方式、繁殖、生态习性及化石埋藏和集群死亡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这些成果先后在《细胞》旗下《现代生物学》以封面文章及《科学》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被认为是翼龙研究200多年来最激动人心的发现。
与此同时,关于哈密翼龙动物群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也不断涌现。其中,2021年首次研究发现两种蜥脚类恐龙化石,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不仅增加哈密翼龙动物群的多样性,同时也增加中国早白垩世蜥脚类恐龙的多样性。
2023年又对哈密翼龙的肩带及其骨组织学和哈密翼龙牙齿形态及其组织学进行研究,初步揭示出哈密翼龙飞行机制和牙齿生长的基础生物学信息:在飞行方面,既有与蝙蝠的相似性,又有与鸟类的相似性,还有其自身的独特适应;在牙齿生长方面,推测形成一颗较小牙齿的时间约为80天。
汪筱林表示,哈密地区如今已成为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龙化石产地,上亿数量的翼龙曾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名副其实的“翼龙伊甸园”。他透露,目前,这里已成为哈密翼龙-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翼龙(遗址)博物馆建设正在进行,旨在对哈密翼龙动物群重要的化石及其遗址进行有效保护,给青少年和社会公众提供了解地球上曾经繁盛的、神秘的飞行爬行动物的窗口。(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民航局:2024年民航安全态势总体平稳
- 快看兔年春晚上的绝美国色,你不可错过!
- 对无底线的“流量至上”坚决说“不”
- 欧盟对伊朗国防部副部长等实施制裁
- 4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0968 下调9个基点
- 俄媒:莫斯科三座机场临时关闭
- 国庆假期China Travel热度不减!新疆成境外游客热门选择
- 粽子包出 幸福味
- 广西自贸试验区深化拓展国际合作 各方共享自贸商机
- 四川雅江:翼龙-2型无人机增援火场助力灭火救援
- 甘肃临洮“牡丹生活”:千年品牌谋“花样”芳香经济
- 平均仅需3分钟!“七夕”北京领证新人比平时增一倍,现场直击
- 新疆尉犁县迎旅游热潮 “沙漠游+烧烤”出圈
- (乡村行·看振兴)从单一育苗到全链养殖 30万条太康鱼“游出”致富路
- 斯里兰卡赴厦门展开2024年春季中国区巡回路演
- 生物圈三号2.0亮相COP29:技术创新驱动可持续社区发展
- 欧盟计划对俄罗斯实施第11轮制裁
- 《2024麻花产业白皮书》发布 展现消费新趋势
- (申城风景线)外籍人士“看”浦东:有梦想,是家园
- 以色列将派代表团前往多哈进行停火谈判
- 热门推荐
-
- 青海果洛增殖放流24尾濒危物种川陕哲罗鲑后备亲鱼
- 广西洪水预警降级至蓝色 部分河段仍可能超警
-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会见王毅
- 安徽肥西举办旅游年货节 旅游搭台,扶贫唱戏
- 试点先行,谱写畲乡景宁发展新篇章
- 中钢协执行会长何文波:中国钢材消费总量已达峰 市场展现强大韧性
- 发改委:鼓励长期资金投向创业投资
- 北京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缴费标准调整 11月进入集中参保期
- 最新气候变化研究:海洋冷“致死事件”的强度和频率都在增加
- 通讯:双胞胎熊猫中国七夕节庆生记
- 一项大型纵向研究认为 良好生活方式有助降低痴呆风险
- 岐黄学者刘维谈“立秋节气与养生”
- 今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90万人次
- 国际罕见病日:这种严重“重男轻女”的罕见病 你了解多少?
- 外媒:乌克兰已收到集束弹药 承诺将有限使用
- 超强台风“苏拉”或在粤港一带沿海登陆 海浪红色和风暴潮橙色警报拉响
- 新疆克拉玛依市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 韩美日举行年内第二次“自由之刃”多域联演
- 加拿大央行维持基准利率水平 指核心通胀降势仍不明显
- 颗粒归仓看改革:浙江“三张牌”提升粮农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