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消费和投资有何新特点?权威解读→
行至年中,我国上半年的各项经济数据正在陆续公布。今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都推出了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国经济走势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新特点?在主要经济指标出炉前,记者采访了多家高端智库的权威专家和研究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听听他们对于上半年经济形势的分析和解读。
今天我们来关注国内的消费和投资,从总量和结构上,数据中都有哪些新发现?又有哪些变化趋势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新需求带动消费升级
从这张近几年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走势图上,可以看出,今年前五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值达到18.76万亿元,同比上升9.3%。其中五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7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2.69%。专家表示,与此前相比,上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总量正在恢复到常态水平。
香港致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肇越:今年以来,零售总额增速出现了上升,这里边有参照去年同期的时候低基数的影响,但是即使扣除,我们也会看到,实际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反映出来的消费情况,基本恢复到了常态,此前受到冲击比较大的餐饮行业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上半年以来,各地出现了不少“出圈爆款”,多元化的消费新场景和新模式,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不仅如此,交通出行、教育、医疗服务等领域消费也持续增长,这些都直观反映在消费结构的变化中。专家表示,服务性消费在总体中的比重上升,这体现出消费者对高品质和个性化消费的需求不断提升。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营销系教授 彭泗清:居民的消费结构在变,在转型升级,跟一般的实物消费不一样。服务消费可能会依赖于一个更好的生态,更好的系统,它是一个链条。服务消费比重在不断提升的时候,它其实对于中国产业,比如说第三产业服务业本身的提质升级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专家预计,随着经济温和复苏和新一轮稳增长措施的进一步发力,未来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还将持续显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营销系教授 彭泗清:我们要运用更多新技术,开拓更多新的消费场景和运用新的消费模式,让消费者有更好的、新的体验和享受。要让消费者放心,对于各种产品和服务确保非常好的品质,还要把消费各个环节都打通,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间能够非常开心,我觉得这都是我们将来能有一个更好、更高质量消费应该去做的事情。
重点领域生产与投资恢复明显
不仅是居民消费的总量与结构持续优化,作为资本市场“晴雨表”,上市公司的发展和业绩表现,也反映着国家政策的落地情况,以及资本对产业的支持方向和程度。那么,今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总体如何呢?专家从全球视角的研究中,为我们做了分析。
在这个包含了全球上市公司发展情况的研究中,专家通过统计包括A股、港股等在内的全部中国上市公司今年一季报的数据,勾勒了今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发展情况。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 何志毅:我们发现在5个产业里利润是增长的,日常消费产业、通讯业务产业、公用事业产业、能源产业、非日常消费产业,这种情况是不错的。因为按照全球产业分类标准,就11个大类产业,我们5个产业呈现了利润增长,在两个产业里是既出现利润增长,也出现销售收入增长,为日常消费产业和通讯业务产业。
细化维度,11大类产业,共包含158个细分产业,继续用销售收入和利润的指标划分,我们发现,今年以来,国家重点支持的多个细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呈现出“双增长”态势。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 何志毅:无线电信业务、半导体产品、半导体设备、电器部件与设备、建筑机械、农业机械、特种化工等等,这些细分产业里面是非常明显的“双增长”,比如在半导体产品和半导体设备平均增长率都到30%左右。
与此同时,观察发电量的变化,我们也发现,今年前五个月发电量累计值同比增加3.90%。其中五月份发电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5.60%。今年以来,社会生产和生活正在加快恢复,经济回稳向好。
香港致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肇越:在电力消费量里,工业尤其制造业对于电量的消费占比非常高,发电量的绝对数值一直保持比较平稳增长趋势,这个数据实际上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工业尤其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相对来说是处于一个平稳增长的状态。
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增长有后劲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恢复和扩大内需成为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国家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不断发力,具体效果如何?未来经济增长动能如何?继续来看记者的采访。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4.0%。从分项上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速达38.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速达27.6%、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速达17.9%、铁路运输业同比增速达16.4%,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较此前有明显增长。专家表示,这些数据充分反映出,当前我国的政策导向和产业升级的引导作用已经在重点行业显著发挥,在未来,重点行业头部企业的引领带动效果还将持续显现。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 何志毅:经济的发展是靠产业,产业的发展是靠产业的头部企业,它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就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形成整个产业欣欣向荣的场面。
专家表示,驱动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都经历过从劳动力、资本,向技术的转变过程。目前中国经济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在这过程中,转方式、调结构,将带动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这势必在短期内带来包括人员流动、企业转型等调整。从长远发展上看,经历这些变化,将持续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的动能,有助高质量发展。
香港致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肇越:中国经济无论是从居民消费、投资等几个方面都出现了明显好转趋势,虽然在微观层面还有一定的困难,但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向前走的一个正常过程。对于这些调结构带来的变化,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的和全面性的认识,通过结构的调整带来动能的调整,才能保证经济未来持续增长。
(总台央视记者 刘颖 董彬 邵晨 济南台 天津台 央视新闻客户端)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主张对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实施严格独立有效的长期国际监督
- 北方这些地方的雪为何迟迟不现身?南方何时能见雪?
- 春节假期超3亿人次出游 旅游“迎春”开门红如何持续?
- 携手向未来 2025上海香港联会年会在沪举行
- 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在印尼巡回演出
- 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
- 杭州龙井村一茶叶店售假?官方回应:确涉嫌虚假宣传
- 外媒:“退群”近六年后,美国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宁夏彭阳:振兴路上“牛劲”十足
- 从金宇澄到王家卫 《繁花》渐欲迷人眼
- 互放狠话?围绕袭击,以色列和伊朗方面再次表态
- 安徽变更强对流黄色预警 预计局地10级以上雷暴大风
- 广西玉林两货车相撞起火致2人死亡
- 受台风“苏拉”影响 广西9条河流16个站出现超警洪水
- 传承历史记忆 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修缮活化后对外开放
- 国家发改委:推动在医疗、出行等重点领域实施“信用+”工程
- 山东东营深耕科技金融 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俄媒: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或于近期访俄
- 上半年北京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近三成
- 哈马斯代表团抵达埃及进行停火磋商
- 热门推荐
-
- 一池汤水“泡”富厦门一方百姓
- 马克龙、拜登、朔尔茨接连入驻TikTok
- 8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376元 下调53个基点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新绛:桥东村里“说”山药
- 防范打击不法贷款中介 邮储银行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 A股周二走强 沪指涨逾4%升破2800点
- 中国与尼泊尔跨境陆缆系统开通
- 专家解析《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23版》:找到短板并重点关注、资源投入
- 第十四届福州温泉旅游节开幕
- 广东宠物文化节吸引数万名宠物爱好者
- 截至6月底 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年度目标近240万人
- 震中日记丨中国救援队抵达重灾区哈塔伊
- 陕西警方通报“摩托车驾驶证考点舞弊”:多人被刑拘
- 弘扬闵恩泽科学家精神系列学术活动在京举办
- 中央气象台:25日起还会有冷空气影响我国
- 海南三亚一处4A级景区下月起免费开放
- “八八战略”20年特写:龙湾何以蝶变
- 北京集中发布考古成果 琉璃河遗址人骨DNA研究成果首次公布
- 韩媒:尹锡悦律师团就被执行拘留检举公调处长等11人
- 加密两地商业往来 呼和浩特开通直飞无锡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