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媒:汇权区成为曼谷第二个“唐人街”
中新社曼谷8月20日电 据泰国《曼谷邮报》报道,随着大量中国人的涌入,泰国曼谷汇权区出现一个“华人社会”,成为曼谷第二个“唐人街”。
报道称,新冠疫情期间,大批中国商贩离开泰国,曼谷汇权区冷冷清清;当疫情平息及中国重新开放边境后,大量中国人又回到汇权区。从繁忙的汇权区十字路口开始,700米长的道路两侧布满带有中文招牌的商店:餐馆、货币兑换店等应有尽有。该地区吸引着大量中国游客的到来。
《曼谷邮报》采访了当地泰国人和华侨华人,了解他们对“新唐人街”的看法。
60岁的蔬菜商参差在这里生活了50年。他说,中国人10年前开始进入该地区。随着大量中国商人的到来,该地区房屋和建筑物的租金也不断上涨,从当初的每月1万泰铢(约2000元人民币)上涨到如今的每月4万至5万泰铢(约8000元至1万元人民币)。
据统计,约有7000名中国人居住在汇权区的巴查叻班芬路一带,其中大多数为中青年人。这些人受过高等教育,来泰国留学或教汉语。
报道称,中国人的到来让许多泰国商家受益。一家泰式按摩店老板说,她一半以上的顾客都是中国人。
40多岁的安蓬女士是一家药店的老板。她说,中国游客常常从她那里购买泰国产品,如香膏、药品和美容产品,然后在中国转售。
安蓬说,中国商人在汇权区开设了很多商铺,其中很多是麻辣火锅店。经营着一家杂货店的泰国人基蒂萨克表示,“现在泰国人也喜欢吃麻辣烫。每天晚上很多泰国人都会在中餐馆外排队。”
报道称,泰国人对客人的友善,及当局出台的有利于外国人的政策,也吸引很多海外房地产投资者到汇权区投资。一家物业公司的中方经理李平霞表示,该地区就像“第二个唐人街”,在这里生活很方便。(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重庆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4500公里
- 南粤青年在岭南大地用汗水书写青春之歌
- 老人在面包店、咖啡馆聚集:我们的社区缺了什么
- “00后”假期热衷乡村漫游 感受别样“烟火气”
- 河北检察机关2022年共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95件128人
- 中国首个无废低碳产品认证在宁波发布
- 天津口岸获批国家智慧口岸试点
- 北京市托育机构电子地图上线
- 广东多地暴雨持续 粤西部分地区遭遇冰雹
- 伦敦最繁华商业街要遭“抢劫”?数百人聚集围观,9人被捕
- 国家下达8.08亿元用于通天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
- 和评理|盯上海底光缆?美国鹰派的“恐华焦虑”又发作了
- 互放狠话?围绕袭击,以色列和伊朗方面再次表态
- 老有所学——多措并举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 上海市民万人“游烟”调查结果:近六成民众经常遭遇“游烟”
- 武警福建总队机动支队:用红色基因为新兵“充电蓄能”
- 河南建立耕地保护工作联系点制度 严守耕地红线
- 汉服游览、非遗体验……来打卡安徽“博物馆奇妙夜”
- 《新编新译世界文学经典文库》阶段成果发布
- 新疆阿拉尔市两万亩孜然开播 “干播湿出”节水效果明显
- 热门推荐
-
- 多部华语新片入围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临时预算案以避免政府“关门”
- 聚焦“完善投融资机制 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八届中国PPP论坛举行
- 《流浪地球2》周边样品被指偷换材质 生产方:将改回原材质
- 第十五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香港赛区决赛举行 冀照亮少年家国情怀
- VIMC“启航”长三角 探索实现视觉健康管理一体化、标准化、智慧化
- 美媒:美国枪击案频发,亚裔质疑能否安全生活
- “企业拒录有文身员工”不等于招聘歧视
- 新疆霍城晃晃村:天南海北新村民 在这里找到面包、诗和远方
- (乡村行·看振兴)广西宁明:黑皮冬瓜迎丰收 产业致富劲头足
- 浙江将建全省统一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平台
- 《向阳启航 “护苗”在行动》:以守正创新之势探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样态
- 银川海关开展国门生物安全宣传活动
- 德国汽油价格创近5个月以来新高
- 去年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0万元 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
- 中欧“双向奔赴”引关注 多家外媒积极评价中国扩容“免签”朋友圈
- 一颗荔枝三把火?降火、不上火要这样吃
- 上海:百人挥毫写“福”迎新春
- 画家李福顺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 黄河岸边的农民摄影师:我为家乡美景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