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媒:汇权区成为曼谷第二个“唐人街”
中新社曼谷8月20日电 据泰国《曼谷邮报》报道,随着大量中国人的涌入,泰国曼谷汇权区出现一个“华人社会”,成为曼谷第二个“唐人街”。
报道称,新冠疫情期间,大批中国商贩离开泰国,曼谷汇权区冷冷清清;当疫情平息及中国重新开放边境后,大量中国人又回到汇权区。从繁忙的汇权区十字路口开始,700米长的道路两侧布满带有中文招牌的商店:餐馆、货币兑换店等应有尽有。该地区吸引着大量中国游客的到来。
《曼谷邮报》采访了当地泰国人和华侨华人,了解他们对“新唐人街”的看法。
60岁的蔬菜商参差在这里生活了50年。他说,中国人10年前开始进入该地区。随着大量中国商人的到来,该地区房屋和建筑物的租金也不断上涨,从当初的每月1万泰铢(约2000元人民币)上涨到如今的每月4万至5万泰铢(约8000元至1万元人民币)。
据统计,约有7000名中国人居住在汇权区的巴查叻班芬路一带,其中大多数为中青年人。这些人受过高等教育,来泰国留学或教汉语。
报道称,中国人的到来让许多泰国商家受益。一家泰式按摩店老板说,她一半以上的顾客都是中国人。
40多岁的安蓬女士是一家药店的老板。她说,中国游客常常从她那里购买泰国产品,如香膏、药品和美容产品,然后在中国转售。
安蓬说,中国商人在汇权区开设了很多商铺,其中很多是麻辣火锅店。经营着一家杂货店的泰国人基蒂萨克表示,“现在泰国人也喜欢吃麻辣烫。每天晚上很多泰国人都会在中餐馆外排队。”
报道称,泰国人对客人的友善,及当局出台的有利于外国人的政策,也吸引很多海外房地产投资者到汇权区投资。一家物业公司的中方经理李平霞表示,该地区就像“第二个唐人街”,在这里生活很方便。(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动力源 昆山两岸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揭牌
- 一线城市楼市初显复苏态势
- “新人工智能时代的MBA教育”研讨会在京举行
- 共绘京津冀职教“同心圆” 第四届津雄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论坛举行
- “一次挂号管3天”,尽早惠及更多患者
- 乡约福建:永定6000亩芙蓉李迎来丰收季
- 山西成立电力气象研究中心 提升电网应对灾害水平
- 广西东兰一社区停车场后山岩石滑落 36户居民被告知转移
- 美联邦最高法院暂时阻止下级法院对一款堕胎药进行限制
- 中国5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五年累计游客达1.46亿人次
- 九价HPV疫苗扩龄 民营医院花式抢客
- 福建多项工程入选2022至202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 克服重重困难 中国救援力量驰援土耳其震区
- 广西友谊关口岸今年出入境车辆突破40万辆次 居中越公路口岸首位
- 文化中国行丨国庆假期好去处 三星堆VR体验项目带你穿越3000年
- 中印尼合作升级为五大支柱
- 护航高考丨北京市“暖心伴考”护航学子逐梦路
- 暑假乐游防“热过头”
- 青海省博物馆馆藏文物首次走出国门
- 特鲁多回应特朗普:加拿大没有可能成为美国一部分
- 热门推荐
-
- 小剧场粤剧《屈原》在广州首演
- 五部门“一把手”答10问 重点做好这些工作
- (走进中国乡村)福州千年古村遇上“积分制” 生态宜居引客来
- 为养老“钱袋子”扎上“安全绳”
- 广东发布昆虫名录 昆虫种类逾1.2万种
- 美国宾州工厂爆炸事故死亡人数上升至5人
- 巴基斯坦发生高速公路交通事故 已造成20人死亡
- 海派艺术家俞晓夫长沙举办个展 300余件佳作回顾艺术生涯
- 保险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机遇期
- 广东东莞7月外贸整体规模创22个月以来新高
- (乡村行·看振兴)与春争“鲜” 茶 茶叶主产区江西抢抓春茶农时
- “羲皇故里”新鲜事:“空调大棚”让秦州大樱桃“早睡早起”
- 研究显示全球约九成过量碳排放源自美国等发达国家
- 财政部: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9010亿元
- 马来西亚联邦法院驳回“华泰文小学合宪案”上诉申请
- 今夏旅行“蜂向标”:“避暑游”成主流 “多巴胺”景点迎打卡潮
- 中国安能转企改革六周年:完成270余次重大抢险战斗
-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见证·中国机遇)
- 海南岛强降水过程趋于结束 最大降水量破千毫米
- 广东近期有中到强雷雨 需防御强对流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