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最新论文: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冰川退缩或创造新生态系统
中新网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气候变化研究论文称,在高排放场景下,到本世纪末,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或使南极和格陵兰冰盖之外的冰盖覆盖面积减半。这一退缩至2100年将造成新的生态系统,覆盖的大小在尼泊尔和芬兰面积之间。理解这一后冰川生态系统,让研究者在继续努力缓解冰川进一步减少的同时,也带来一个新的研究重点。
该论文指出,人类导致气候变化的后果之一是冰川减少,导致急剧生态变化和新生态系统发展来填充新出现的栖息地。但对这一变化还没有在全球尺度上的分析。
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法国上萨瓦省自然区域保护区Jean-Baptiste Bosson与合作者一起,使用一个全球冰川演化模型研究了南极和格陵兰冰盖之外的65万平方公里冰川在21世纪的预计轨迹。他们使用了冰川概况、冰川下地形的数字高程模型和气候数据,预估至2100年每一冰川对气候场景的反应。此外该模型还能预测冰消地区新出现的生态系统特征,被分为海洋、淡水或陆地类别。
该模型预计,在2040年之前无论是哪种气候场景,冰消速率是类似的,此后的差异取决于排放的严重程度。在高排放场景下(全球温室气体至2075年达到3倍),约2020年时一半的冰川至2100年将消失。但是低排放场景(至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将抑制这一趋势,将损失降低到约22%。至本世纪末,冰消预计将暴露的地面区域大约在尼泊尔(14.9万±5.5万平方公里)至芬兰(33.9万±9.9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之间,这些栖息地中有约78%为陆地、14%为海洋、8%为淡水。这些区域将为别处因变暖而丧失栖息地的适应寒冷物种提供庇护。
《自然》同期发表同行专家的“新闻与观点”文章认为,在限制冰消的同时,应提供资源与关注保护这些新形成的生态系统,以保障其未来。(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侵权案一审宣判
- 北京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预计6日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
- 便利“入境游”有新招——“一张卡”让外国游客畅玩北京
- 从门票“秒光”看传统文化热:文化自信燃起来
- 黑龙江举行惠民促消费活动
- 贵阳开通新加坡、大阪直达航线
- “打破论资排辈”:中国社科院今年有13人破格晋升职称
- 新疆电力行业应用无人机悬挂输电防坠落装置
- 应对极端天气 中国如何加固能源安全“防护网”?
- 10月中国百城新房价格小涨 二手房价跌幅收窄
- 普京:俄罗斯正在实施陆海军全面换装计划
- 山西文旅市场迎新春热潮 “地道年味”醉游人
-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
- 为何手机下载文件时总出现“下载怒”?
- 贴心服务“暖”人心 各地多措并举保障春运旅客温暖归家路
- 在诗词歌赋中行走中原大地 河南“双节”迎客逾8480万人次
- 青岛啤酒品牌价值2406.89亿元连续20年摘得啤酒行业桂冠
- 电视剧《破晓东方》开播 张嘉益等生动再现“战上海”
- 湖南省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 中国援非医疗队携手合作助患者获“心”生
- 热门推荐
-
- 分众传媒集团国际战略投资发布会在海外举行
- (走进中国乡村)安徽竹岭村“卖空气”:45元一吨
- 海南强降雨持续 洪水、山洪预警齐发
- “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中日艺术家作品静冈特展”启幕
- 广西罗城:“小豚鼠”成致富萌宠
- “双节”假期湖北A级景区迎客逾1745万人次
- 2024澜湄国际影像周:六国嘉宾获赠源头活水 见证“同饮一江水”
- 商务部:我国数字经济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 通往夏朝的道路
- 中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客流突破1300万人次
- 人类究竟从何时“说”起?
- 菲律宾计划宣布“粮食安全紧急状态”以稳定大米价格
- 银川初一男生跑步时猝死 学校:警方已排除刑案
- 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中段拱肋整体提升完成
- 威神V分享新年愿望:希望可以多跟粉丝见面
- 莆田东吴港区吞吐量突破6000万吨 创历史新高
- 打卡珠峰之乡 发现最美铁路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阿根廷推迟偿还约27亿美元到期债务
- 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
- 认清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