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究竟从何时“说”起?
◎本报记者 孙明源
近日,美国《发现》月刊网站刊登了一篇题为《人类何时进化出语言?》的文章。此文作者梳理了语言发展的一些观点,例如喉部下降理论认为,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智人在进化了大约20万到30万年之后,语言才有可能出现。因为现代智人的喉头比之前的祖先更低,人类最初只能发出短而尖的声音,后来随着喉头等发声部位的不断进化,形成更复杂的语言才成为可能。
文中还介绍了一种神经系统变化理论,认为进化出必要的神经结构是语言产生的前提,这似乎比发声器官更重要。这是为什么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助理教授理查德·富特雷尔解释说:“说话需要精细的动作控制,而且速度得快。”而这种高速控制仰仗于神经元从大脑向身体的其他部位发送信号。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东风表示,语言的产生机制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长期以来,科学界提出了许多假说。
数年前,科学家发现了被称为“语言基因”的FoxP2基因。近年来,对“语言基因”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人类语言产生、发展的遗传学基础,“喉头下降”“神经系统变化”等是“语言基因”表达的结果,为语言表达创造了生理基础。虽然人类语言起源依然是一个谜,但上述研究、假说已经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边界。
语言起源众说纷纭
在现代科学诞生之初,人们对语言的起源就提出了多种假说,例如神授说、手势说、感叹说、摹声说、劳动说、契约说、突变说、渐变说及本能说等。但是这些观点普遍包含较多的主观臆测和片面推论,科学证据普遍不足。
“语言虽然没有留下化石,但可从祖先的人造物和解剖学中发现端倪。”李东风介绍说,70万年前的海德堡人拥有适合说话的生理结构,30万年前的智人完全具备语言能力,4万年前的人类遗迹表明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语言交流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由于语言起源没有考古学上的直接证据,对于语言起源的研究在科学界曾经沉寂过很多年。20世纪以来,在现代进化论的启示下,随着考古学、解剖学、动物学、人类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兴起,人们也掌握了新的视角、方法和证据,语言起源研究又变得热闹起来。
例如,早先的一些研究者认为语言起源于4万年前,彼时已经出现了绘画和符号文化,由于画作和符号的创作需要应用抽象思维能力,因此科学家认为这时的人类已经拥有了抽象思维能力,进而发展出了语言。然而,该观点不具有说服力。科学家普遍认为,人类先进化出语言,然后再扩散开来。但4万年前人类已迁徙并分散到各个部落。这说明,语言的起源时间早于4万年前。
想要确定人类获得语言能力的时间,必须有关键的解剖学证据提供佐证。
后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大脑发出神经信号并通过脊髓到达肋间的肌肉,这一生理机制提供了精准发声所必需的呼吸控制基础。此外,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内耳的改变使其更适应与人类说话范围相匹配的声音频率。
李东风指出,生理条件是人类发音系统能发出清晰语音的前提,但是仅有生理基础还不够,人类的思维能力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有产生语言的能力和必要性。
一些考古学家通过测量古人类化石的脑容量判断其思维发展的水平,从而推断语言起源的时间。从脑容量可推测,晚期智人可能已具有产生语言所需要的思维水平。
“语言基因”至关重要
在遗传学领域,被称为“语言基因”的FoxP2基因控制人脑语言区的布局和可塑性,并控制说话时面部和嘴的活动。
20世纪90年代,牛津大学科学家对一个患有罕见遗传病的家族中的三代人进行了研究。该家族的24名成员中,约半数的人无法自主控制嘴唇和舌头的运动,发音和说话极其困难。科学家认为,这种遗传性的语言缺陷是因为某个基因出了问题,这个基因就是FoxP2基因。
李东风介绍,FoxP2基因并非人类所特有,在其他哺乳动物包括黑猩猩、小鼠和蝙蝠中也存在。但自600万年前人类支系与黑猩猩分离后,人类的FoxP2基因发生了黑猩猩所没有发生的两处关键突变。
在自然界,鸟类的鸣唱或许是唯一可与人类语言相媲美的。人类和鸟类均具有FoxP2基因。科学家在各发育阶段检查鸟脑中FoxP2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其在鸟各脑区的分布表达与人类胚胎一致。而鸣禽斑胸草雀与人类FoxP2基因的DNA结合区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这说明FoxP2基因很可能在鸟鸣和人类语言中发挥了类似的重要作用。
三种“前语言”或催生语言
李东风强调,语言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人类的生理和思维能力满足语言产生的条件之后,语言还需要长期演化才能形成。学者们猜想,语言正式形成之前的“前语言”有歌唱、手势和摹声三种形式。
达尔文认为,人类的祖先通过唱歌吸引异性,其歌声就像鸟儿的鸣叫没有什么含义,只是用于与对手竞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智力的进化,这种性选择的工具被赋予更多的意义,语言由此产生。
但是如果语言真的基于性选择产生,那么男性和女性的语言能力应有较大的差异,而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歌唱进化为语言的动力不仅是吸引异性,也包括同性合作、安慰孩子等。
也有人提出语言是从手势发展而来的。这个理论有一定的道理。打手势也许是比说话更早的交流方式。这说明人类大脑在语言出现之前就已具备处理有意义信号的能力了。
摹声或许是语言的另一个源头。模仿声音几乎是人人具备的能力,即使孩童也能模仿动物的叫声。但对于此观点,人们有一些争议。首先,模仿声音需要一定的生理结构作为支撑,而早期的人类缺乏控制呼吸和发声的神经结构与功能。其次,作为“前语言”,摹声的局限性极大,环境中存在很多无法发声的和抽象的事物(例如方向),仅靠摹声是无法表达的。
“三种‘前语言’都有不足,因此有科学家推测,三者统一在一起或许才能解释语言的起源。”李东风说。关于人类语言起源的争论已有数千年历史。歌唱、手势和摹声三者共同促进语言起源的理论得到不少科学家的认同,但要彻底解开人类语言之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科学家正在为之继续努力。
“总之,人类语言的产生与进化是伴随人类自身起源与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遗传基础、解剖与生理条件及社会交往活动,共同促成了该过程的发生。”李东风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东北亚青年齐聚“七彩云南” 开启科技创新和文化体验之旅
- 北京出台促进数字广告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 总台记者调查丨陕西榆林荒漠化地区违建高尔夫球场 无任何审批手续营业十余年
- 俄罗斯莫斯科州一工厂爆炸事故受伤人数升至60人、8人失踪
- 江西省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 坦桑尼亚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造成17人死亡12人受伤
- 一份报告背不动日本核污水排海这口“锅”
- 《风味人间》把细节做到极致
- 外媒:以色列军队接近叙利亚首都?以军方否认
- 阿富汗发生5.0级地震 震源深度150千米
- (乡村行·看振兴)湖北兴山:一条“示范带”串起乡村振兴“幸福链”
- 腊八|愿你事事“粥”全
- 三部门联合召开会议 加强铁矿石期现货联动监管
- 智利总统:美国的单方面制裁无助于解决问题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5月交付超7.7万辆
- 东方素养与中网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公益之路再启新程
- 第32届哈洽会:黑龙江与国内外企业已签约845.63亿元
- 算力建设改变“小、散”局面 打开AI应用新范式
- 2024中法人口老龄化国际会议在苏州举行
- 安徽一年发放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超百件
- 热门推荐
-
- 广东海警查获95箱活体龙虾和千条巨骨舌鱼苗
- 在影院开始奥运“第二现场”,电影+奥运影视融合反响热烈
- 菲律宾北部沿海发生5.8级地震 多地有震感
- 开启智能辅助驾驶模式后,驾驶员睡着了
- 聚焦颗粒学科技研发与产业发展 第十三届中国颗粒大会举办
- 尼日尔政变去向何方?
- 珠江流域12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启动双应急响应
- 耕种管收灵活“点单” 老农人有了麦收新体验
- 盘活闲置“空心屋” 湘籍侨商回家乡服务乡村振兴
- 王坚谈2050大会初衷:展示“无知少年”想象力
- 年轻人缘何爱逛文化市集
- 武汉天河机场暑运迎送旅客逾606万人次创新高
- 尹锡悦将不出席弹劾案首次正式辩论
- 加拿大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2.9%
- 《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新书在北京发布
-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 四川渠县通报“学校拳击教练打骂学生”:涉事教练已被行拘
- 他花5万买12箱“高仿” 到货后发现“酒太假”……民警到茅台镇端了制假窝点
- 618抖音电商全面升级消费者购后体验,平均发货时长降低36%
- 广东引入市场化资源 “数字湾区”建设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