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能
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越是在困难时,越要认清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坚定信心,释放其中蕴含的巨大潜能。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看,至少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巨大优势和潜能:
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既是我国经济制度的最大特色,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长期执政,目光高远,能够不为眼前利益所干扰,善于审时度势,化危为机。同时,也能为经济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利益树立长期目标,并为之一代代地接续奋斗。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效矫正市场机制有损社会公平、加剧两极分化等弊端,促进共同富裕,能够团结全体人民并充分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还能够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有效防范和处置重大风险,抵御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种压力挑战。尤其宝贵的是,我们党一直具有在困难面前不妥协、不低头,勇于闯出一条新路的光荣传统,全国人民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信任,有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我国具有内部经济可循环的优势,可依靠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持续带动经济增长。一方面,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具有强大的供给能力。我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从1990年时不足3%,上升到2022年的近30%,制造业总体规模在2023年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钢铁、煤炭、水泥产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50%甚至60%,计算机、手机产量也占世界的一半以上。2023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中国大陆地区有135家企业上榜,与美国数量相当。另一方面,与强大的供给能力相匹配,我国有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市场是市场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市场,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汽车市场、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和网络零售市场,每年新车销售量达2700万辆左右,是排在第二位的美国的2倍。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总量已超过5亿人,人均国民收入已达1.25万美元,正处于罗斯托所说的大众高消费阶段,中国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全球吸引力。
这一优势为我国通过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来持续带动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条件。2022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低于40%,如果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即在GDP中的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就是12.6万亿元,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将明显增强。
三是我国具有要素资源集聚优势,可通过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创造人口和产业集聚,发挥创新集聚效应。一方面,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大城市和城市人口,具有要素资源集聚的优势;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化发展还相对滞后,具有进一步提高要素资源集聚的潜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不仅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也滞后于发达国家相同发展阶段。例如,我国2023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66.2%,比日本1990年77.4%的城镇化率低11个百分点左右,而且我国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只有47.7%,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低18个百分点左右。我国城镇化在速度与质量两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城市人口增长不仅会带动消费增长,也将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多方面投资需求。据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直接带动人均资本存量增加3.5%,约为6.6万亿元的新增投资需求。另据推算,如果城镇和农村转移人口能够获得同等的公共服务,我国的消费需求可提升近30%。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都市圈和城市群。大规模人口与产业在都市圈和城市群集聚,将成为提高区域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和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一些专家从我国300余个城市近20年人口集聚水平的变迁中发现,人口密度、就业密度与产出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稠密度提升1个百分点对应不变价GDP增长0.82%。我国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既是人口稠密度较高的地区,也是重要的创新集聚区,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四是我国具有人力资本存量优势,可与我国国情结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产生巨大收益。我国政府和家庭对教育的巨大投资,将持续转化为人口质量红利。据测算,我国国民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8年提高到2020年的9.91年,202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提高至14年。我国每年有超过500万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专业毕业生,是美国的10倍以上。人口质量红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人口数量的减少。研究发现,考虑到人口质量效益后,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升。
我国有居全球前列的人才队伍、广阔的市场空间、多样化的应用场景,还拥有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的科技进步前景广阔。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强化创新驱动顶层设计、前瞻谋划和系统部署。2023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3.33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研发强度(研发投入与GDP之比)达到2.64%,超过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创新机制正在形成。有了上述四个方面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加上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中国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以及中国产品的强劲竞争力,相信中国经济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钟才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外国专家:中美合作共赢乃众望所归
- 77头猪险被热晕 “蓝朋友”出警相助
- 广西积极应对第11轮“龙舟水” 疏散营救遇险被困民众266人
- 不包括边境改革 美参议院推进950亿美元援乌援以法案
- 河南:力争到2025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50%
- 中国铝业人士齐聚霍林郭勒 共议绿色新“铝”途
- “你好!中国·安逸四川”大熊猫“香香”日本亲友团探亲之旅活动圆满结束
- 地中海俱乐部中国CEO:中国旅游业进入常态化增长
- 深圳海关缉私局将一名潜逃三年“红通”逃犯缉捕归案
- “含绒量想写多少写多少” 部分商家肆意更改羊绒衫合格证
- 工信部:截至今年11月,已举办近700场中小企业撮合对接会
- 世界卫生大会再次拒绝涉台提案
- 亚太多国领导人齐发声:“反对脱钩”
- “电竞+文旅” 江西南昌解锁文旅商融合“新玩法”
- 尼加拉瓜断绝与以色列的所有外交关系
- 中巴青年“水立方杯”舞台相聚以歌会友
- “希望为敦煌学研究发展添砖加瓦” 樊锦诗向北大捐赠一千万元
- 迪士尼“禁”过哪些东西,为何屡屡引发争议?
- 我国制造业企业总量突破600万家(新数据 新看点)
- 中哈专家学者丝路起点共植“友谊树” 与中医药文化“双向奔赴”
- 热门推荐
-
- 新疆:460余项活动打造“文化盛宴”
- 野外露营乱象丛生 专家提示应选择成熟、有规划的露营地
- 中国驻柬使馆提醒在柬中国公民谨防电信诈骗
- 2024第二届伦敦国际中国音乐节重现古丝路琴声
- 被骗、涉黄……“旅游搭子”暗藏多少陷阱?
- 扩大高水平家政服务供给
- 马来西亚娘惹风味飘香云南
- 美国上周首申失业金人数上升 专家忧未来或进入经济衰退
- 长假后做做这三个动作 既养百脉又调睡眠
- 深圳铜鼓航道实现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夜航试运行
- 江西南昌:“翰墨薪传”润光明 “嘉庚精神”暖人心
- 万里江山一放歌————走进北京茅盾故居
- 国内首个综合型左宗棠文献资源专题数据库启用
- 中欧(亚)接续班列“盐城号”开行 首发班列发货366吨
- 俄媒:俄方正在完成将塔利班移出恐怖组织名单法律工作
- 非遗传承:新疆皮影“背后”有人
- 受台风“马力斯”影响 广铁集团部分列车停运
- 加班未获审批就“加了白加”?
- 哥伦比亚政府与反政府武装延长停火180天
- “新中式”、非遗展示……“花样”端午活动推动商旅文体健消费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