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青年:期待找一份和中国打交道的工作
中新社阿斯塔纳7月27日电 题:哈萨克斯坦青年:期待找一份和中国打交道的工作
中新社记者 张硕
“希望有机会还能回到中国”“喜欢中国,期待找到一份能和中国打交道的工作”,在25日举行的一场中资企业招聘交流会上,找一份与中国相关的工作成为不少哈萨克斯坦青年的求职愿望。
20余家中资企业代表、百余名哈萨克斯坦青年参与了此次招聘交流会,求职者中大部分曾留学中国。
今年28岁的阿斯塔纳姑娘娜娜,怀里抱着一摞个人简历,在现场来回穿梭,看到感兴趣的岗位就会递上一份简历,然后耐心排队等候面试。她向中新社记者表示,4年南京大学留学时光让她记忆深刻,“中国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回忆,在那里的生活学习十分愉快”。
因为喜欢中国,娜娜毕业后选择到广州工作了两年,后因个人原因回到阿斯塔纳。娜娜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但她认为,找工作不会局限于本专业学科,“现在还年轻,想要多尝试,碰到喜欢的工作就会争取。”话刚说完,一家工程建设类企业的面试官朝她挥手,她向记者告别道,“希望有机会还能回到中国”。
同样对中国充满向往的还有28岁的哈萨克斯坦小伙子热伊别克。5年前,热伊别克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几年在华生活让他能说一口流利汉语,而两年在黑龙江大学学习语言的经历甚至让他有了东北口音。这让热伊别克有些自豪,“喜欢中国,期待找到一份能和中国打交道的工作”。
“你们是优秀人才,在中国的留学经历以及获得的知识学问,在当今蓬勃发展的时代非常有用”,出席招聘交流会的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表示,“期待你们学以致用,实现自我价值,为增进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关系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贸促会驻哈代表处首席代表陈鸿强说,随着中哈两国关系深入发展,选择到中国留学深造的哈学生人数逐年增长。他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越来越多中资企业来哈投资兴业,同时也吸引了很多优秀的本地青年到中企工作。陈鸿强希望,在哈中资企业和哈萨克斯坦留华毕业生加深相互了解,建立密切联系。
哈萨克斯坦留华毕业生协会与“汉语桥”俱乐部(阿斯塔纳站)主席叶列乌西佐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哈萨克斯坦学生理想的留学国家,哈年轻人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充满兴趣,越来越多的哈青年选择到中国留学。她认为,随着哈中各领域交往日益密切,哈萨克斯坦留华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希望哈萨克斯坦今后能有更多懂汉语的专业人才,为两国关系发展作出贡献。”叶列乌西佐娃说。(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非共研绿色基础设施合作发展 现场签约逾29亿美元
- 聚焦“双十一” 川渝陕甘青蒙消费者组织发布网购消费典型案例
- 孟媒文章:西方诋毁中国经济是“过时花招”
- 大韩航空客机内发现实弹 韩国警方介入调查
- 总台CGTN举办首场《中国式现代化与文明多样性》新媒体论坛
- 英媒:泽连斯基抵达英国,将会见英国国王和首相
- 岳麓山实验室林科院项目建设封顶仪式长沙举行
- “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如何在乡村建“馆”?
- 中国驻英国大使:中英在金融等领域互利合作空间十分广阔
- 中国森林消防队伍核增编制8200余名 实现31个省级行政区域“全覆盖”
- 吴清:近期上市公司未出现“扎堆减持”和大量违规减持现象
- “民情直通车”开到家门口,浙江衢州探索打造城市治理新样本
- 中缅边境瑞丽口岸一季度出入境人员超116万人次
- 2024年“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日本东京赛区揭晓
- 共建家庭健康守护网 美团买药联动药店药企发起“小黄灯健康守护联盟”
- 尼泊尔总理:希望加强与中国贸易合作
- 西安交通大学爱心物资驰援西藏地震灾区
- 集采每粒不到一块钱的流感药,为何线上售价翻十倍?
- 中英人士研讨中国软实力与品牌发展
- 游客在大牯牛山“纵火烧山”?官方通报:12人被处罚
- 热门推荐
-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慎入哀牢山!
- 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马背姑娘:驰马飒“河沿” 创业富乡亲
- 节日期间大回暖持续多地冲击今年首个20℃
- 气温太高,家里玻璃热炸了?
- 上海直飞希腊雅典定期客运航线开通
- 外媒:75岁斐济总理在铅球比赛中夺得铜牌
- 中国增发1万亿元国债 首批资金预算已下达
- 冷链班列助力中国与东盟水果进出口
- 2024年青海省多晶硅出口8.5亿元 同比增长73.7倍
- 宁夏葡萄酒产区“新年第一课”开讲 助力酒庄打品牌、拓市场
- 垃圾分类切勿流于形式
- 常书鸿之子向浙大捐赠常书鸿夫妇相关物品和敦煌研究资料
- 第七届虹桥论坛分论坛组织工作会召开
- 黄圣依首演话剧就像上了一堂表演课
- 北京今日晴暖在线最高温将达22℃ 夜间山区或迎小雨
-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 北京禁飞“低慢小”航空器
- 工业企业效益延续恢复态势
- 昆明飞虎队后裔俱乐部举行金秋音乐会 歌颂友谊歌唱团圆
- (新春走基层)广西铁警巡线追贼 护航春运36载
- 山东东营以科创铸就发展“绿”刃 打开低碳转型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