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安全危机“症结”何在?
当地时间7月17日,俄方向土耳其、乌克兰和联合国通报,称反对延长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原因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未能履行协议,继续阻碍俄罗斯的粮食与化肥出口。
地缘冲突的剧烈扰动,加上极端天气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正令本已脆弱的全球粮食安全状况再度雪上加霜。
一
7月13日,尼日利亚总统提努布宣布,尼进入粮食安全紧急状态,并部署措施以应对粮价上涨带来的民生冲击。
就在此前一天(12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等五家联合国专门机构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举行最新版《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发布会。
报告指出,受到新冠疫情延宕反复、气候冲击、地区冲突频发等影响,2022年全世界有6.91亿至7.83亿人面临饥饿,较新冠疫情暴发前增加了1.22亿饥饿人口。
五家机构警告称,如果放任态势发展,世界各国无法如期实现到2030年消除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报告称,2022年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和营养状况严峻,全世界有24亿人无法持续获取食物,约占全球人口的29.6%,其中约有9亿人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其中,西亚、加勒比和非洲等地区的饥饿水平仍在攀升,非洲大陆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食不果腹,饥饿人口比例是全球平均数的两倍多。
联合国粮农组织今年5月发布的另一份报告中认为,在全球经济疲软、地区冲突、极端天气事件等因素交织叠加并相互影响下,2023年全球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恐将继续加深。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东、北非和东欧地区主任弗莱舍此前警告说,世界正面临“现代最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粮食计划署今年需要230亿美元来帮助全世界近1.5亿人。
二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经合组织6日共同发布的《经合组织-粮农组织2023~2032年农业展望报告》预计,未来十年全球农业和粮食产量将继续增长,但由于人口趋势影响,增长速度将低于前十年。此外,不利的气候趋势、动植物疫病等因素,正在增加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进入7月以来,全球大米价格已达到11年来的最高水平,并且还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
今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得全球大部分水稻产区面临降雨量减少的干旱天气。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东南亚地区今年4月以来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泰国、越南等主要大米出口国下调年内大米出口量预期。世界知名评级机构惠誉的一篇报告认为,全球大米产量可能在今年创下20年以来的新低。
除了大米之外,其他主粮的生产也受到高温影响减产。干旱给美国春小麦作物带来压力,其今年累计降水量比10年平均水平低36%,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欧洲,西班牙小麦作物生长同样受到春季旱情的严重影响,60%的农业地区超过350万公顷的农作物由于极端干旱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失”。德国农业合作社协会在最新报告中预计,受干热天气影响,德国2023年所有类型的小麦作物产量将同比下降2.9%。欧盟作物监测服务机构MARS本月下调了欧盟今年粮食和油籽作物的平均产量预测。
干旱不仅会导致粮食减产,更为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提供了支撑。进入6月,受关键产区恶劣天气导致作物减产的担忧升温,国际小麦、玉米、大豆期货开启了新一轮涨价行情。今年以来,与恶劣天气相关的事件已经推高了部分农产品的价格。例如,糖和可可期货上涨了20%以上,受到饲料价格影响,猪、牛等牲畜价格也大幅走高,美国牛肉产品价格上涨超30%。
三
尽管全球粮食产量常有波动,有时波动幅度还不小。但整体来看,随着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全球粮食产量多年来呈上升趋势,可在这一大的背景下,粮食危机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当前全球粮食供给总量并未出现明显短缺,造成当前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粮食分配不均衡,粮食资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存在巨大落差。
联合国粮农组织去年12月预计,2022年全球谷物产量为27.56亿吨。专家认为,尽管全球人口去年已达80亿,但从全球粮食总产量来看尚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粮食安全问题。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有近80%的谷物生产集中在十几个国家。这种粮食出口国相对集中、进口国则比较分散的供需格局,使得国际粮食市场极易受到疫情、地区冲突等因素影响,加大了粮食的不安全程度。
自去年以来,受地缘冲突影响,乌克兰、俄罗斯等“世界粮仓”的动荡打破了全球粮食供应链的脆弱平衡;美国主导的对俄制裁则严重扰乱全球粮食供应链,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供需错配。
在多重因素持续影响下,连接全球粮食生产与需求的供应链屡屡中断,保障供应链畅通的国际合作机制受阻,高涨的粮食价格让许多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望粮兴叹”。
要捋顺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疏通各堵点和断点,迫切需要各国通力合作。2021年,在屈冬玉担任总干事期间,联合国粮农组织创建世界粮食论坛,两年来提出一批创新政策与粮食问题解决方案,帮助多国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助力农业粮食体系转型。
正如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一份报告中所强调的,面对粮食危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采取更果断的行动,强化抵御未来冲击的能力”。
梁凡(来源:工人日报)
梁凡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重庆针对部分区县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 福建海事局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90个水上施工作业项目停工
- 冷暖转折!暖如三月春→冷回三九寒 仅需2天
- 美国海岸警卫队确认发现失联潜水器外部结构残骸 搜索将继续进行
- 男子将尚未熄灭的烟头掉落引发森林火灾 贵阳息烽警方通报
- 岸田改组内阁动作不小新意不多
- 海南计划以“点-线-块-面”立体推进车联网产业发展
- “交通使命—2023”多灾叠加川渝联合应急演练在四川泸州举行
- 以军控制拉法口岸,埃及谴责!
- 菲财政部表示政府数字化进程缓慢导致税收损失
- 俄外交部:已正式向德国提出调查“北溪”事件的要求
- 快速止付、远程奔袭 云南警方筑牢反诈“防火墙”
- 国家文物局:过去三年追缴涉案文物9.3万余件
- 五一小长假临近 今天起铁路12306开售4月30日的车票
- 首届IPv6专网产业论坛在京召开,携手筑基行业数智化底座
- 创新药赛益宁上海医院落地 “双高”糖友有望实现血糖“优质达标”
- 工信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13%
- 社科院文学所“跨文化论坛”:汉俳深刻反映中日文化交流
- 彭华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升级应做好四方面工作
- 防范电子秤作弊 市场监管总局出“大招”
- 热门推荐
-
- 美军空袭叙利亚境内军事目标 防长:拜登亲自下令
- 复苏“春风”吹 江西全力激活文旅市场
- 170余名选手角逐2024年山东省文物职业技能竞赛
- 以色列多地爆发抗议活动 示威者要求内塔尼亚胡下台
- 长沙一高校搭建“感知中国”学习平台 架起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桥”
- 扩内需、促消费 夜间经济点燃城市发展新引擎
- 赛砌筑、比维修 内蒙古446名职工选手开赛乡村振兴技能
- 南非大选登记选民超2700万
- 进一步提升线路运营基础 京广线(河南段)集中修施工全面铺开
- 通讯:“中国煤炭大旗”30万人哼唱漫瀚调:地方曲“唱”出新感觉
- 第十五届广州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
- 大连—印尼、马来西亚航线开通 计划投入6条集装箱船舶
- 天津铁路警方多措并举 全力保障旅客平安出行
- 机关大院停车场、食堂对外开放,“花式宠客”何以赢得点赞?
- 2020快手母婴生态报告:城市奶爸母婴作者比例高于小镇爸爸
- 因强降雨引发洪水 菲律宾首都宣布进入灾难状态
- 在李时珍的故乡探寻蕲艾传奇
- 美国前总统卡特去世 享年100岁
- 元气自在水领跑 无糖饮品成校园饮品主流
- 美国“毒火车”引发环境灾难 环境专家称当地溪流污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