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时珍的故乡探寻蕲艾传奇
踏上湖北蕲春的土地,空气里也多了一丝淡淡的艾草香。这里盛产的艾草,被称为“蕲艾”。当地人会自豪地告诉你,“世界上有两种艾,一种是蕲艾,另一种是其他艾。”
明朝“医圣”李时珍就对蕲艾推崇备至,他在著作《本草纲目》中曾340次提到了蕲艾,并在《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记载:“艾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
蕲州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蕲春县,也是李时珍的故乡。在这座被誉为“中国艾都”的县城,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蕲艾的功效,也为《本草纲目》的诞生而自豪。这里的百姓自古就种药、采药、制药、卖药,“路人皆懂医,指草皆为药”“千门万户悬菖艾,出城十里闻药香”成为这里独特的文化现象。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家在蕲春县蕲州镇东门外雨湖之滨发现了李时珍夫妇的合葬墓,墓前还有李时珍之子当年所立的墓碑,旁边是李时珍父母的合葬墓。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湖北省专门成立了国家文物保护机构——李时珍墓文物保管所,将李时珍及其父母的墓修葺一新,修建了“李时珍墓园”,又在此基础上扩建了李时珍纪念馆,免费对外开放。
李时珍纪念馆讲解员告诉记者,据明末清初文学家顾景星所写的《李时珍传》记载,李时珍,字东璧,1518年出生于蕲州一个医药世家。其祖父李晓山是一位“铃医”(也称“走乡医”“串医”或“走乡药郎”),自福建上杭迁至蕲州,每日身负药箱、手摇串铃,奔走于村市街巷,为百姓治病。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继承了其父的衣钵,也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医生,经常在荆王府东门外玄妙观行医。李言闻常上山采药,李时珍自小便跟随父亲左右。当时民间医者地位低下,生活艰辛,李言闻不愿李时珍再学医药,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但李时珍志不在此,他独好医学,阅遍医药经典。李时珍在14岁时考取了秀才,但后来连续3次乡试,均未中举,于是决心弃仕从医,救死扶伤。最终,李时珍得到了父亲的同意,开始了行医之路。
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李时珍因治愈荆王府富顺王朱厚焜之子得以杏林扬名,后受聘于楚王朱英裣,任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宜。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经楚王举荐,李时珍上京出任太医院“院判”一职,管理宫廷御医和医药配置。然而,嘉靖帝一心追求长生不老,迷恋修道炼丹。李时珍进言服用“仙丹”不能长生不老,反而对身体有害,惹怒了皇帝,不再受到重用。李时珍心灰意冷,任职一年后,便辞官回到了蕲州城,栖居于蕲州雨湖北岸薖所馆,自号“濒湖山人”,又以自己的字“东璧”为堂号,创立了“东璧堂”,坐堂行医,并潜心创作了《濒湖脉学》《脉诀考证》《奇经八脉考》《本草纲目》等多部医学著作。
编写《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多年的心愿。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他发现历代主流本草典籍存在诸多错误,而且编纂简单、分类粗糙、检索不便,若以此为据行医,易用错药,贻误病情,因此,他立志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为了编纂《本草纲目》,李时珍钻研历代医学名典,遍读古今经史百家书籍800余部,为了实地考察,采集药物,他又跋山涉水,足迹遍及北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等地。
《本草纲目》始篆于1552年,著成于1578年,后又经10年三易其稿,1590年得到金陵藏书家胡承龙出资相助,终在1596年刻成问世。那时,李时珍已辞世3年。《本草纲目》全书共190万字,按照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16部,编著成52卷,汇集历代本草药物1518种,新增药物374种,包括植物、动物、矿物药物总计1892种;汇集整理历代药方2936首,新增药方8160首,总计11096首;另有药物插图1109幅。
《本草纲目》不仅纠正了历代本草典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还创立了本草分类新体系——纲目分类体系,从生命的原始要素开始,沿着生命的自然进化过程分门别类,体现了从微观到宏观、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级到高级的分类思想。达尔文在编写《物种起源说》时,借鉴了《本草纲目》的研究成果,并推崇其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2011年,《本草纲目》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
记者来到李时珍纪念馆时,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孩子正在这里开展研学活动。李时珍纪念馆馆长胡庆华告诉记者,除了当地学校,湖北、湖南、山东、安徽、江西等地的学校也会组织学生来这里研学游,每年前来研学的学生大约有10万人次,其中尤以学习中医药的学生居多。
胡庆华说,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纪念馆还开设有中医讲堂,举办中医讲座。节假日的时候,还会请来老中医为民众义诊。“李时珍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我们希望通过举办各种公益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李时珍的故事,了解中医药文化。”胡庆华说。
世界艾草博物馆里的“小小李时珍”
当年,为便于广大百姓看病就诊,李时珍将“东璧堂”扩建为前店后坊的“李氏药铺”,研制丹、膏、丸、散及药酒为人祛疾治病。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改造和变迁,“李氏药铺”演变成为如今的李时珍医药集团。为了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李时珍医药集团将园区打造成了中医养生科普旅游的研学基地。园区内建有一座世界艾草博物馆,记录着蕲春艾草的历史、功效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
李时珍医药集团文化中心文旅部负责人王成庆告诉记者,在蕲春,人们历来都有用艾草煎汤洗浴的习俗。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小孩伤风感冒也会用艾草泡澡或泡脚,以驱除风寒湿邪。
正在世界艾草博物馆研学参观的,还有蕲春县第四实验小学5年级的学生,他们观看李时珍纪录片、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辨识多种常见的中草药材,了解艾叶的基本功效,体验制作艾香和艾草手工皂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艾草的功效,还能增强动手能力,拓宽视野,同时缓解学习压力,很受学生的喜爱。
蕲春县第四实验小学的徐老师告诉记者,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高年级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活动短则半天,长则三到四天。活动内容丰富多样,例如参观蕲艾小镇,参加“我是小小李时珍”培训课程等。“中医药文化已经纳入了教学大纲。身为蕲春人,这些都要懂得”。
王成庆告诉记者,“我是小小李时珍”是李时珍医药集团与蕲春县中小学校合作的研学课程,学习时间为4~6天,包括室内课程和室外课程。室内课程主要是学习辨识中药材,室外课程则是在园区的百草园里体验种植中药材,通过实践了解不同中药材的生长环境,“例如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植(中药材),根须要埋在地下多深,需要多少水分、光照有什么要求,等等。参加培训课程的孩子们都会带着知识和技能回家。他们会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艾灸,帮他们用艾叶泡脚、按摩。”
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弘扬李时珍文化和蕲艾文化,激发和培养广大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和兴趣,蕲春县教育局还组织编写了《我爱李时珍》(中、小学两个版本)、《走进本草博物世界——写给孩子们的本草歌》等“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读本,并在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推广使用,以构建学生能听懂、有特色、重体验的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把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文并摄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暴雨致北京房山2.15万户房屋损毁倒塌,6300余辆汽车被淹
- “踩绿尾”和“冲绿头”到底谁闯了红灯?
- 重庆轨道交通“背篓专线”上线重庆方言播报
- 拜登发长文缅怀美国前总统卡特: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 乘邮轮入境免签助行业复苏 邮轮经济如何“接力跑”?
- “阳康”后工作锻炼要循序渐进
- 再刷刷12306?多地铁路部门宣布中秋国庆增开旅客列车
- 头发一掉一把,如何拯救“头”等大事
- 新疆电力同步开建三个典型环境实验观测站
- 热带气旋“奇多”致法属马约特岛人员伤亡严重 救援工作加紧进行
- 北建大大兴校区“明湖冰场”对外开放
- 今年北京在建地铁线路11条(段) 地铁12号线计划年内开通
- 中国学者追思伊懋可:是他把西方汉学和中国史研究推到一个新纬度
-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震区电力逐步恢复
- 中国昆明至越南芽庄再开通一条航线
- 点亮星火积流成河 浙江瑞安乡贤“人人慈善”的公益远行
- 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货物品类增至1157种
- (进博故事)中国牛牵手世界牛
- “穿”在身上的健康管家
- “国蛟一号”国家海洋输电技术品牌在浙江舟山发布
- 热门推荐
-
- 孺子书房何以解锁“书香”南昌?
- 业界料香港IPO活动迎复苏 有望重回全球前五位
- 湖北终止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 经历地震的积石山寄宿学校:女生拍醒全部舍友 老师围圈守护孩子
- “中国最北自贸区”发布18项省级创新实践案例
- 浙江严打网络犯罪 今年抓获犯罪嫌疑人2.4万余人
- “都市户外风”穿搭持续流行 诠释“时尚+功能”
- 助力中国汽车出海 宁波舟山港梅西滚装码头又添新航线
- 河北首趟中越回程班列抵达石家庄国际陆港
-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深化合作 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加快
- 2024年四川省农民工春晚将一展新时代农民工力量
- 黄河宁夏河段本年度首次出现封河 凌情总体平稳
- 乌鲁木齐:“粽香中国·城市篝火之夜”活动举办
- 电诈新套路盯上农村老人
- 中消协点名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
- 辽宁多端发力助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 广州白云站精调队:与毫米做较量
- 襄阳牛肉面:“热辣滚烫”显“侠义”
- 城中村改造补城市发展短板
- 第五届“海丝杯”翻译(口译)大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