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美媒:美国政府称通货膨胀正在缓解,百姓无感,依旧苦不堪言
中国日报网7月13日电 (党超峰)《今日美国报》网站12日报道,尽管美国劳工统计局12日公布的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显示,6月份总体通胀率放缓至3%。与一年前相比,这是一个显著的下降。但在经历了两年的历史性价格上涨后,对许多消费者来说,显然还不够,通货膨胀仍然困扰着美国民众。
来自加州奥克兰的产品设计师伊丽莎白说:“感觉一切都很高,这是我现在最关心的事情。”“我家的水费比一年前高了。电费也很贵。我每个月在这两样东西上都多花了100多美元。所以,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伊丽莎白表示,她从一年前开始勒紧裤腰带,这意味着每周不和朋友出去吃两次饭、喝两次酒,这样就省下了100多美元。现在她在家做更多的娱乐活动。她最初认为这将是一个临时解决方案,现在看来是常态了。
她说:“我在商店买了一些啤酒和食物,给朋友做饭,我一直都很节俭,但现在我更精打细算了。”
25岁的马修来自纽约,是一家银行的软件工程师。马修希望住在距离曼哈顿工作地点不远的地方,但他不再考虑布鲁克林。上个月,他放弃了与朋友在布鲁克林合租的公寓,因为房租从5100美元上涨到6300美元,涨幅高达23%。
他说:“在布鲁克林,房租高,所以我在南布朗克斯或者长岛市(皇后区)的郊区找房子。”
在欧洲度过了两周的假期后,他决定搬到布朗克斯区与家人同住。
12日下午,35岁的林友友在哈德逊城市广场带领旅行团休息。过去10年来,她一直住在皇后区的法拉盛,房租居高不下。今年3月,她的房东将租金提高了10%。现在,她和丈夫合租了一套两居室公寓,房租为2625美元,停车费为300美元。“尽管我们一直是很好的房客,但房东还是不断提高租金。”林友友说。
林友友希望在合作公寓楼里买一套公寓。但鉴于抵押贷款利率攀升至7%以上,而房价并未真正变动,她认为短期内不会实现这一愿望。另外,她也存不了多少钱。林友友说:“以前,当我们去好市多的时候,如果我们花100美元,我们可以买一整车东西,现在,300美元不算什么,自新冠疫情以来,支出一直在增加。”
尽管通胀数据有所改善,但许多美国人可能需要6至12个月的时间才能感觉自己的财务状况有所改善。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表示:”这只是一个人们的看法与现实是否相符的问题。”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重庆巫山:亲子游、研学游“火爆”小三峡
- 葛洲坝物业再获认可 矢志践行“更好的家 给更好的你”
- 江苏出台20条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 探索网络安全新边界 打造更具韧性的数字经济“生命线”
- 12岁少年遭打成重度智能减退 一场乒乓球赛 “打”乱三个家庭
- “1+10”对话会: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吁“同球共济”
- 青海西宁南北山零次产业试点稳步推进 市民获绿色福利
- 消博会上的专属定制带来生活“小确幸”
- 悲剧不断!枪支暴力阴霾笼罩美国高中毕业典礼
- 中美民间机构携手赓续飞虎情谊
- 京城餐饮企业转战“社区食堂”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探访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科研成果直奔生产线
- 驻村书记、农学博士、外国人……三个“老男孩”因农结缘
- 青海: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大幅提升优惠力度
- 中国信通院发布首批算力调度评估结果
- 探访青海大通“8·18”山洪灾害安置点:后半年分批交钥匙、入住
- 丹麦国王腓特烈十世登基 称愿成为“有凝聚力的明日之君”
- 中国(广西)—越南(广宁)白内障治疗救助项目启动
- 共享单车“变相涨价”成都骑行1小时费用近6元
- 第六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 热门推荐
-
- 海南将台风预警级别下调为三级:“摩羯”影响趋于减弱
- 白宫:美国或建立一支海军特遣队 为红海商船护航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6.1级地震 福建沿海多地震感明显
- 自然资源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正加快推进
- 强直性脊柱炎未及时治疗或致残,这是种什么病?
- 新阶层人士筑梦浙江特色小镇:“这里梦想能落地”
- 日本1人服用小林制药红曲保健品后死亡
- “令人不安!”报告称美国校园枪击案数量创历史新高
- 日本“派阀政治”为何难以根除
- 合肥口岸2023年出入境旅客突破10万人次
- 两个亚洲第一“能源重器”携手上岗(经济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线)
- 这一年,中国绿色发展成绩单更亮眼
- 行走赣鄱看振兴:资溪毛竹里的共富路
- AI总裁数字人、京东Apple Vision Pro版亮相京东618 技术创新助推“又便宜又好”
- (乡村行·看振兴)福州千年古村遇上“积分制” 生态宜居引客来
- 兴凯湖冬捕节启幕 首网“出水”10万斤鱼
- 山西文旅数字体验馆:坐地行万里 “一眼”五千年
- 上海专家与学校多元探索 让中医药文化浸润儿童青少年
- 用镜头记录中国留学故事 马来西亚“00后”博主盼赓续中马友谊
- 美国教育部调查哈佛大学录取政策是否存在种族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