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走访悉尼唐人街中医诊所
中新社悉尼4月6日电 题:记者手记:走访悉尼唐人街中医诊所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初秋的悉尼,阳光与细雨在凉爽的微风中交替“值日”。
走进位于悉尼禧市唐人街区的太子中心大厦,举目望去,相比周边各式中文招牌的店铺,中医李骥程的诊所显得简朴普通,不太引人注目。
诊所不大,占地二十余平方米,进门可见一个略高过人头、有屏风大小的中药药材格子柜,柜子后只有一张用于号脉的小桌子和一张医疗床。
年逾花甲,身材匀称,精神矍铄的李骥程一个人正在忙碌着,一会儿给患者配药,一会儿给病人进行针灸、拔罐。诊所里还有3个患者在等待治疗。
诊所墙上一张彩色相片引起笔者好奇心。照片里,李医生在给一个头发花白的外国人号脉诊断。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已在悉尼行医30多年的李骥程回忆起和这位澳大利亚本地人的医患之交说,那年他经常到悉尼著名的邦迪海滩游玩,认识了这位当时年近八十的老人Eric。老人因中风多年,手脚都不听使唤,生活十分不便。后经李医生用针灸和中药治疗2个多月后,慢慢康复好转,行走也正常起来。
来自上海的李骥程说,他20世纪90年代移居悉尼,父亲和爷爷都是中医,父亲和叔叔早年在上海东方医院任主任中医医师。身怀祖传中医绝技的他刚到悉尼时,中医和中医诊所还很少,直至2012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过中医立法,将中医纳入全澳健康行业注册管理和资格认证体系后,中医在澳大利亚如雨后春笋慢慢发展壮大起来,中医良好的疗效也越来越受当地民众接受。
目前,悉尼不仅有中医学院,有些大学也开设了中医科目课程。他说,像他这样的诊所在悉尼有上百家。因地处华人最喜欢聚集的禧市地区,前来就诊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华人,最年长者有90多岁,大多数是中青年,或因锻炼扭伤或因年老身体欠安。由于他的治疗费用相对合理且疗效较好,每周也都有2到3个澳大利亚本地人前来就诊。
记者问及墙上一幅镶嵌金相框里的“良医妙药”墨宝时,李医师说,赠送者是来自澳门的桂荣先生,他在澳大利亚西医医院治疗三个星期后,见效果不佳便慕名前来李医生诊所,中药治疗一个半月后很快康复。
走出诊所告别李医生时,正是秋雨后夕阳染红彩云的黄昏。李骥程指着隔壁一家专门用针灸治疗脊椎以及关节肌肉神经疼痛的中医诊所说,“这是我大儿子李箖开的诊所。有他继续传承中医,我们家族才真正算是四代中医世家了。”(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研究生学制延长,“学质”如何跟上步伐
- 机构称中国银行业逾九成业务线上化 手机银行月活用户5.1亿
- 深圳首条跨海通道右线贯通
- 瑞典允许美军使用其全境基地 核武器部署问题引担忧
- 第四届白茶大会召开 推动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俄联邦安全局:俄南部被抓获涉恐人员向莫斯科恐袭实施者提供资金武器
- 福建宁德口岸经济迎来回暖
- 海内外艺术家纸艺精品杭州展出 1.4米高折纸白犀牛亮相
- 四代人“刻葫芦”,85后要当破局人
- 哈萨克斯坦将增设母亲节和父亲节
- 芙洛格·法罗赫扎德 裂隙中的最高火焰
- 河北扎实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 家庭教育在线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 奥森“网红小溪”,警戒线拦不住玩水小孩!工作人员:水质不适宜
- 一些农民工不小心变成“职业背债人”,该咋避免?
- 俄罗斯海军舰队结束对古巴访问 将继续执行任务
- K997次列车上120分钟的紧急救援
- 贵州省开展文化和旅游产业REITs及资产证券化培训
- 中新真探:被鱼刺卡喉,吃口馒头或米饭压下去就好了?
- 福建海事局启动防台风Ⅱ级响应 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全部停航
- 热门推荐
-
- 南太岛国为何这么“热”
- (乡村行·看振兴)鸵鸟“鸵”起致富梦 塞北小城山西天镇特色养殖兴村富民
- 房子、车子、钱袋子,有新动向!
- 一边给武器一边发食物 联合国专家批评美国“表演”荒谬可笑
- 理性看待银行理财市场新变化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襄垣:田间稻谷黄 致富新“稻”路
- 青海警方破获一起非法经营烟草案件 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
- 文明的坐标丨“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四川阆中
- 津渝共办盛会,凝聚哪些共识合力?这场发布会上详解
- (新春走基层)安徽南陵:十余支百岁灯巡游展演闹新春
- 特写:阿斯塔纳歌声里的胜利日
- 右翼人士列出“攻击名单”!美众议长选举乱象丛生
- 以色列北部一阿拉伯小镇发生枪击致5人死亡
- 小学段《饮食小课堂》食育课程图书正式发布
- 全国秋粮收获已经过三成 新疆伊犁刷新全国玉米高产三项纪录
- 生育补贴怎么补?“带娃难”如何缓解?各地持续探索完善→
- 冷空气即将来袭 中东部将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 辽宁省助残帮扶见闻:“授人以渔”为残疾人就业“铺路搭桥”
-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将辞任自由党党领和总理之职
- 《回归本源》文化艺术主题作品联展在厦展出 祝贺中新建交五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