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加剧阵营对抗举动引警惕
日本加剧阵营对抗举动引警惕(环球热点)
最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相继访问印度和乌克兰,并邀请两国元首参加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简称“G7峰会”)。作为2023年G7轮值主席国,为给5月在广岛举办的G7峰会铺路,日本煞费苦心。除了1月巡访G7成员国中的5国,岸田文雄还在3月密集开展穿梭外交,邀请越南、澳大利亚、巴西、印尼、库克群岛、科摩罗、韩国等国领导人和联合国、国际能源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个国际机构的负责人参加G7峰会。
分析认为,借助主办G7峰会的机会,日本一面卖力扮演美国“印太战略”急先锋的角色,一面打着自己的阴暗算盘。在为G7峰会大力造势的过程中,日本不断渲染所谓“东亚安全困境”,为其军事松绑做舆论铺垫;通过与相关国家建立防务合作,极力引入并利用域外力量针对中国。日本这些加剧阵营对抗的举动已引起亚太地区国家的高度警惕。
密集出访 拉帮结派
3月以来,岸田文雄高调展开一系列穿梭外交,为G7峰会铺路。在访问印、乌之前,岸田文雄刚刚接待了访日的韩、德两国领导人。除了争取这些国家对今年G7峰会的支持,日本还在这几场双边外交中掺杂私心。
3月21日,岸田突访乌克兰。在基辅的记者会上,岸田宣布,日本将通过北约信托基金,向乌克兰提供3000万美元以获取“非致命性武器”。
当前,利用乌克兰危机推动日本突破“和平宪法”束缚,已成为岸田政府的政策目标。西方媒体注意到,对日本国内,岸田推动这一进程的说法并不是“日本要支持乌克兰”,而是“今天的乌克兰可能是明天的东亚”。
3月20日,访印期间,岸田邀请印度总理莫迪参加G7峰会,强调印度“是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不可或缺的伙伴”。随后,岸田公布了以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为目标的新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到2030年,日本政府和民间将投入超过750亿美元,用于支持印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全球南方”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为主。日本邀请印度参加G7峰会,目的在于通过与印度合作,强化对“全球南方”的干预。
3月18日,岸田会见访日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展开两国首次政府间磋商。日本电视台报道称,此次磋商的最大目标是强化双方在经济安全保障领域的合作。路透社报道称,日德两国还就加强防卫领域合作达成共识。德国军方将进一步扩大在印太地区的参与,增加与日本自卫队间的演习和部队交流。
3月16日至17日,岸田与韩国总统尹锡悦举行了12年来两国间首次正式首脑会晤。日本共同社报道,此次首脑会谈确认了日韩、美日韩合作的重要性,同意恢复双边安全会谈,确认了“自由开放的印太”的重要性,恢复自2019年起中断的双边军事情报共享协议。
“今年以来,岸田密集出访多个国家,都是在为主办G7峰会做准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樊小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日本来说,这是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国家的又一次重要会合,也是日本大幅修改安全和防卫战略后的一次重要主场外交。日本希望借机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凸显自己作为“西方列强”之一的地位。同时,对日本国内而言,岸田政府也希望借此提升民众支持率。
“印太”议题 夹杂私心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作为今年G7轮值主席国的日本正在汇总议题,并与其他G7成员国进行沟通协调。报道称,“印太”或将首次成为集体讨论的G7议题,以应对所谓“中国威胁”。除“印太”外,“经济安保”也将成为G7峰会的议题之一,预计G7将就半导体、稀土等重要物资的供应链问题进行沟通。
作为美国推行印太战略的急先锋,日本借主办G7峰会,大力推销“自由开放的印太”。在为G7峰会铺路的穿梭外交中,“印太”已成为日本对外“谈合作”的一张“万能牌”。
“筹备G7峰会,日本的盘算是持续强化日美同盟的同时,发展日本在外交与安保领域的实力,谋求所谓大国地位。”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对本报记者表示,早在2016年,安倍晋三就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日本计划在今年G7峰会设置“印太”和“经济安保”议题,其实就是想引领相关话题,这也正合美国之意。在“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大框架下,日本十分看重主办今年G7峰会的机会,试图通过引领政治、经济、军事话题,拉拢相关国家,实现自身谋划。
“岸田提出的印太构想新计划内容自相矛盾。新计划提出四大支柱,除了强调‘规则’‘法治’等,在俄乌冲突背景下,还强调‘和平’,但同时又提出要由‘海’向‘空’扩展安全合作,而这可能加剧竞争和对抗,与‘和平’的方向背道而驰。”樊小菊指出,日本最早提“印太”,是为了应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后来这一概念被美欧等沿用,加剧了地缘政治竞争。而日本借此提升了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并借由“印太四边机制”等与多国加强军事合作,实现自卫队进一步“走出去”。
近几年,打着“自由开放的印太”的旗号,日本不断夸大国际局势紧张的严峻程度,向突破“和平宪法”和扩张武力迈出更大一步。
2022年12月16日,日本发布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以及《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三份有关国家安全的文件,提出日本将致力于拥有对敌攻击能力等政策主张,并将在未来5年大幅增加军事开支。三份文件的出炉,意味着日本防卫战略的重大蜕变,完全抛弃了“专守防卫”原则,彻底背离了日本“和平宪法”理念。
“从2015年解禁集体自卫权到去年底修改安全战略和防卫战略,大幅增加军费,发展进攻性武力,日本正在逐步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去年修改安保战略并没有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对。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俄乌冲突之后日本政府反复渲染国际环境日趋严峻,炒作日本安全环境恶化,借此机会大幅突破‘不保有战力’的宪法规定。”樊小菊说。
加剧对抗 破坏和平
参与日印两国联合军演、美日澳法“对抗北方2023”大规模联合军演、美国和菲律宾“肩并肩”大规模联合军演、美国和泰国主办的2023年“金色眼镜蛇”多国联合演习……在忙碌筹备G7峰会的同时,日本也没有缺席各大联合军演。而且3月中旬,日本、英国、意大利三国防长在日本东京进行面对面会谈,就共同开发下一代战斗机展开密切合作等达成一致。
“近年来,日本的激进扩武之举,离不开美国的授意和松绑。”周永生表示,在美国纵容撺掇和日本自身需求驱动下,日本的野心全面膨胀:在政策上,出台三份安保文件,将中国视为最大挑战;在外交上,通过七国集团、美日印澳四方机制和北约等,试图把欧洲力量拖入亚洲,加大欧洲在亚太地区参与力度;在军事上,将国防费用大幅度提升,购买先进武器,联合多个国家进行军演。
《东京新闻》在题为《“深化”军事合作,担忧日美安保变质》的社论中称,“日本自卫队与美军加速一体化,以及日本防卫费剧增将使地区军备竞赛白热化,这不会破坏地区稳定吗?”朝中社刊文称,一些西方国家为日本重走军事大国化道路煽风点火,使得不安定的乌云笼罩亚太地区。
“日本加强军事能力、提高军费,强化与美欧国家的安保合作,事实上就是把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邻国当成‘假想敌’,这无疑会给东亚地区安全局势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周永生表示,除了军事合作,日美还试图联手通过供应链“脱钩”等手段阻碍其他国家的科技、经济发展,为自身谋求竞争优势,这样做的结果必将导致全球“阵营化”加剧。而“阵营化”会使被卷入其中的国家都受到影响,这个过程中没有赢家。
“日本邀请几个G7成员国之外的国家参会,目的是打造新的势力范围,加剧阵营对抗。”周永生表示。“近年来,日本热衷于和美国一起塑造冷战式阵营对立的国际格局。日本邀请巴西、印尼等‘全球南方’代表参加G7峰会,企图分化‘全球南方’,暴露了其加剧阵营对抗的意图。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大多数‘全球南方’国家不愿意选边站队。”樊小菊分析,日本放弃和平主义道路,塑造和推动阵营化对抗,不仅会加大地区军备竞赛危险,加剧地区局势紧张,还会升级地缘竞争和对抗,对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将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贾平凡)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东兰陵一矿业公司发生冒顶事故 已造成3人死亡4人被困
- 湖南连续4年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 累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超170项
- 数字化时代,我们该用什么方式去教育孩子?
- 经济观察:国有大银行集体调降存款利率,或引发三大“连锁反应”
- 马来亚大学携手中国企业促马来西亚农业高质量发展
- (第七届进博会)欧姆龙自动化总经理朱左江:中国为全球制造业发展树立新标杆
- 上海宝山一装修建筑发生局部坍塌事故 1人失联
- 要求“不见一片落叶”,别再难为环卫工了
- 港澳作家“回家” 共叙万水千山情
- 境外媒体热议杭州亚运会:“绿色”和“科技”的体育盛会|世界观
- 甘肃临夏“石榴花开”研学之旅: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 走进云南考古:探寻古滇文化发现之旅
- 2023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2642亿美元
- 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1% 制造业转型升级明显
- 市场监管总局:加大对民营企业原始创新的保护力度
- 中国人民银行令〔2024〕第4号(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 身兼数职的马斯克,又有了一个新头衔
- 温带森林冠层结构如何影响秋季物候?最新研究揭晓机制
- 英国首相苏纳克称将辞去首相和党首职务
- 北京二季度薪酬状况报告:金融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等领先
- 热门推荐
-
- 超30万亿非银同业存款迎利率新规:堵上套利漏洞,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 “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健康养身游持续火爆
- (身边的变化)重庆两江新区:盘活小区“生活圈” 放大民生“幸福圈”
- 日本3月1日起将放宽对从中国入境人员新冠防疫检测措施
- 辽宁全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力争年内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2%以上
- 第四代七仙女袁媛携黄梅戏经典剧目赴香港演出
- 范小青小说改编电影《我的爱流水如歌》亮相柏林
- 海南省防减救灾委将防汛防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 “五一”小长假将临 餐饮食品消费勿忘安全
- 文化观察: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 五粮液“和美全球行”走进美国华盛顿、纽约 共绘全球文化交流新画卷
- 菲律宾中部发生醉酒驾驶事故致3人死亡1人重伤
- 龙年春晚扎堆官宣,谁是你的菜?
- 240余件珍贵文物亮相山西博物院 带你探寻文明起源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宜黄:苦药材种出甜蜜致富路
- 香港举行研讨会探讨大湾区港企经营策略
- 2024中欧商业高峰论坛在布鲁塞尔举行
- 商务部回应中方是否考虑对大排量燃油车提高关税
- 韩国执政党党首:总统宣布实施“紧急戒严”是错误的
- 3月19日北京花粉浓度维持极高水平 敏感人群外出应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