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危险”列车爆炸,发布会记者被捕!四大疑问待解
中新网2月14日电 (陈彩霞 孟湘君 何路曼)头痛、恶心、眼睛疼……这是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居民这几天出现的症状。这一切,都是因为该州10多天前发生的一起列车脱轨事故。
由于脱轨的车厢载有氯乙烯等危险化学品,大量有毒气体被释放。有网友担忧,这起事件可能会成为美版“切尔诺贝利”事故。
此次事故为何发生?车上所载化学品到底有何种危险性?美国政府对已知信息是否有所保留?居民及网友为何如此担忧?当前,事故多重疑问,仍待解答……
疑问一:
事故发生早有预兆?事故原因究竟为何?
当地时间2月3日,一列运载危险化学物品的火车在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小镇外脱轨,引发火灾。现场火光冲天,升起了巨大的类似“蘑菇云”的黑色浓烟。
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报道,涉事列车共有20节车厢装载有毒物质,包括5节运载压缩氯乙烯的车厢。这些车厢在脱轨后继续燃烧,并发生了多起小范围爆炸事故。
当地救援人员紧急扑灭了大火,但为了安全起见,必须把车厢里装有的剧毒化学物质进行燃烧处理。
俄亥俄州州长迈克·德瓦恩称:“五辆脱轨车厢的氯乙烯含量目前不稳定,可能会爆炸,产生致命的碎片和有毒烟雾。”
为了安全起见,诺福克南方公司把装有剧毒化学物质、仍在冒烟的罐车进行了“有控制地”燃烧处理。
据美联社报道,此次火车脱轨事件,事前或已有预兆。美国联邦调查人员表示,诺福克南方公司火车脱轨可能是由于车轴发生故障,而工作人员在事故前不久,收到了关于机械问题的警告。
机械问题会是引发事故的原因吗?调查人员仅表示,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但对于何时对外公布,尚不清楚。
疑问二:
车上物品有多危险?空气和水还安全吗?
列车脱轨事故发生后,俄亥俄州和临近的宾夕法尼亚州设置了强制疏散区,但在事故发生5天后,即宣布解除疏散措施,理由是环境监测机构的空气质量样本读数符合安全标准。
美国联邦和地方官员则对居民们表示,供水系统也未受到污染。
然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和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都没有公布该火车运载的化学品完整清单。EPA表示,这起事故中主要涉及的化学物质是氯乙烯、其副产品光气和氯化氢、丙烯酸丁酯等等。
资料显示,氯乙烯是一种用于工业制造的有毒易燃气体。短时间、高浓度接触后,会导致接触者急性中毒,引发包括眩晕、头痛、心率减慢以及血压降低等症状;重度中毒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死亡的后果。
“燃烧氯乙烯可能会形成二恶英,而二恶英是比氯乙烯更糟糕的致癌物质,它可以在地下等环境存在多年。”卡内基梅隆大学化学教授尼尔·多纳休表示。
受影响区域的居民梅丽莎·亨利说,她早在4日的强制疏散开始前,就已带着两个孩子离开,前往疏散区外的父母家,因为小儿子当时“眼睛变得像西红柿一样红,并且咳嗽得很厉害”。
梅丽莎说,自从回到家后,她一直在洗衣服、清洁和更换炉子里的过滤器。“我不知道这是否会奏效,但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附近一家农场的老板说,他养的几只狐狸已经奄奄一息。他说:“火车产生的烟和化学物质是唯一的原因。我们被告知空气中的化学物质是安全的,但对动物来说绝对不是安全的……或者还包括人。”
此外,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当地鸡、狗、青蛙、鱼等动物的尸体照片,还有人表示在镇上闻到化学品的气味。
事实上,单是氯乙烯这一种化学物质,就已经非常危险,更何况还有其他未公布的化学物品。至于这些化学物品泄漏后,对居民健康与生态环境究竟有何影响,当局的表态并未能服众。
疑问三:
发布会上节外生枝 现场记者为何被捕?
当地时间8日,在俄亥俄州政府就列车化学品泄漏事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国家”媒体(NewsNation)非裔记者埃文·兰伯特在州长讲话时,被要求停止现场报道。原因是兰伯特当时“声音很大,具有破坏性”。
之后,其与执法警官发生冲突,继而被捕。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冲突发生后,兰伯特被要求离开新闻发布会,但他多次拒绝。随后两名警察抓住兰伯特的胳膊,将其强行带离现场。
“没有记者希望在工作时会被捕,我认为这在我们国家不会发生,这一点非常重要。”兰伯特获释后接受采访时说道。
“我们不会忘记兰伯特在报道俄亥俄州影响数千人的悲惨火车脱轨事故的努力”,“新闻国家”华盛顿分社社长迈克·维凯拉在声明中写道,“我们感谢他作为一名记者的承诺。”
疑问四:
还有更多未知危险?美版“切尔诺贝利”来了?
记者被捕,引发了社交媒体上外国网友的热议,对于俄亥俄州这次事故,他们也纷纷表达了意见。有网友质疑:“俄亥俄到底出了什么事?”
“这起发生在俄亥俄州的化学物质泄漏事件看起来很糟糕,但媒体几乎没有谈论它。环保人士在哪里?”
“俄亥俄州巨大的爆炸和化学物质泄漏危及美国居民生命安全,理应是更重大的故事……为什么媒体不对这一事件多加报道?”
外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纷纷发出疑问。
还有网友担心,这起意外事故,可能会成为美版“切尔诺贝利事件”。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美国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13日积极评价拜登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成果时,却对本月初发生在俄亥俄州的大规模火车脱轨事件保持沉默。他的沉默引起了很多网友和政治人士的不满。
“当谈及高速公路或建筑工人的话题时,布蒂吉格就滔滔不绝。”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前共和党国会候选人戴维·吉利奥发推文说道,“但是,当谈到俄亥俄州发生的生态灾难时,他就像是战场上失踪的士兵。”
除了生态灾害,此次化学物质泄漏事件还引发了人们对美国铁路安全问题更大的担忧。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铁路每年向全国运送的3000万件货物中,含危险物质的货物比例约占7%至8%。但由于铁路货运采取混合放置的方式,除了运送谷物或煤炭的车厢外,几乎所有车次上都可能找到运送危险品的车厢。
报道称,铁路行业通常被认为是大多数货物最安全的选择。但由于铁路穿过全美几乎每个城镇的中心地带,只要发生一次危险事故,就可能是灾难性的,尤其在人口稠密地区。
不过,对于当地民众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首先是,是否还有其他有毒化学物质仍在泄漏,那将是非常危险的……(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地方立法“泊车位停车未缴费被处罚款”被叫停
- IMF总裁: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低于3%
- 维吾尔族小伙江西“创业记”:以美食为媒 促民族融合
- 多地举办大型招聘会 线上线下同步招人
- 福建高考首日见闻:爱心护考暖人心
- 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嘉宾热议中国与世界经济增长
- 2024年重点领域校企供需对接活动在安徽芜湖启动
- 美国5月通胀虽然放缓 民众仍承受巨大的生活成本压力
- 万人同品腊八粥 四川阆中“年味”浓郁飘香四溢
- 探索“旅游+”新业态 江西龙虎山推动文旅融合再上新台阶
- 从买全球到卖全球 侨乡青田打造“双向通道”与世界同频
- “萌生:从齐白石到黄永玉”大展启幕
- 海南颁发首本海域使用权及建(构)筑物所有权不动产证书
- 哈萨克斯坦总理称将扩大对乌兹别克斯坦出口供应
- 缓解“一人住院 全家奔波”,国家指南来了!
- 宝马在辽投资增加200亿元 沈阳生产基地将大规模升级
- 商务部:中国旅客旅游消费信心正加快恢复
- 水利部:西江干流已全线退至警戒水位以下
- 张伯礼:健康中国建设里,中药的作用日益凸显
- 一组数据看变迁!我国水果产量占全球约三分之一
- 热门推荐
-
- 北京中轴线 一条涌动蓬勃生命力的轴线
- 权威访谈丨经济热点部长谈
- 广西钦州港实现15万吨级超大型集装箱常态化进出港
- 彩头好寓意妙,柿子奶茶喝过没?
- 30年期特别国债纳入国债期货交割范围
- 天津重点监测企业“十一”假期累计销售同比增57.8% “反向消费”成新潮
- 与城市文化相生相长 让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民政部:已归集6600多万低收入人口基本信息 约占全国总人口4.7%
- 鱼龙混杂、全产业链作弊,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亟待“洗牌”
- 中国金融机构今年前三季度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超7900亿元
-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 | 穿越千年,重游大运河
- 山西成立运城盐湖保护利用研究院
- 纪录片《何以中国》播出——倾听中华文明的历史回响
- 日媒:日本石川县强震已致多人受伤
- 【世界说】新加坡学者马凯硕:西方媒体的中国评论偏见十足,应该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 庆祝建交40周年 阿联酋—中国友谊节在北京开幕
- 巴西安全学校行动已报告3396起校园暴力事件
- 文脉华章|千年窑火 生生不息
- 北京拟加强地名文化保护 创新地名应体现地域特色及功能定位
-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水浒故里”:将助推水浒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