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混杂、全产业链作弊,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亟待“洗牌”
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门组织实施的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正在各地开展,大批造假案例被曝光。
这些造假案例显示,目前,在一些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隐蔽、高科技作弊手段被大量使用,一些企业非法生产、销售、使用机动车作弊装置,作弊行为仍然猖獗,甚至形成机动车作弊检验设备“设计研发—制作销售—站点检测—中介服务—车辆维修”全产业链作弊链条。
业内专家表示,机动车检测机构是把握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的关口,必须严格依法依规进行检测,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目前,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鱼龙混杂、坑蒙拐骗问题较为严重,应通过专项整治对该领域第三方机构进行“洗牌”。
规模化弄虚作假,并向全国蔓延
据生态环境部执法局通报,前不久,浙江省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发现,诸暨市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多条检测线存在不同车辆软件标定识别码(CAL ID)和标准校验号(CVN)一致、复检车辆通过率异常偏高问题,存在规模化弄虚作假嫌疑。
之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立即会同省公安厅,指导绍兴市生态环境和公安部门对案件开展联合侦办。侦查发现,2023年7月,该检测公司购买作弊电源板,替换尾气检测仪内部电源板,并设置不同档位,可等比例减小尾气排放检测结果,为4000余辆机动车出具了虚假合格报告,非法获利超过120万元。
检查还发现,自2020年1月以来,该检测公司12名员工通过网络经销商购买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OBD)作弊器。为规避监管,上述人员在检测机构外部的修理厂中,先使用OBD作弊器消除待检车辆故障码,然后再进入检测线,确保一次性通过检验。此外,还采用以泡沫球堵塞排气管、临时加装三元催化器等多种方式,使不合格车辆违法通过检验。
这批作弊电源板从哪里来的、谁生产的?溯源摸排发现,该公司使用的设备制造商为浙江某科技公司,其华东地区售后维修人员委托广州公司技术人员研制生产了排气分析仪内嵌的作弊芯片电源板,并配套手机遥控APP软件,擅自更改尾气检测数据。2023年2月起,以每台8000—15000元的价格向全国机动车检验机构兜售尾气检测作弊电源板,总销售金额超20万元。
1月4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第二批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案例介绍,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执法人员检查中发现,某机动车检测公司在检测过程中,采用加载减速法检测车辆时,轮边功率扫描过程和K值测试阶段油门踏板未处于全开位置,未依据法定的检测方法、检测标准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检测,存在违规检测行为;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盐田管理局执法人员对深圳市某物流有限公司一辆货柜车检查发现,该车辆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后处理系统的传感器有垫高螺丝,并改装了机动车排放后处理污染控制装置。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1月3日发布的第四批机动车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违法行为典型案例介绍,某机动车检测站有限公司检测车辆取样管未正常连接检测设备,而是通过三通串联方式,连接到替检车辆,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擅自放宽检验判定标准,应该使用双怠速法检测,实际使用自由加速法进行检测,并出具虚假检验合格报告。
违规行为越发隐蔽,加大办案难度
《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规范》规定,机动车检验机构使用排气分析仪时应避免干扰检验结果、弄虚作假的行为,检验设备不得连接与检验无关的物品;根据《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等标准规范,检验机构未经主管部门认可不得擅自增加违反标准功能的软件参数。
上述检验规范还规定,检验过程中采样探头插入排气管深度应大于40cm,发动机应满足检验工况转速要求,对具有明显可见烟度的车辆应判定为不合格,对两驱车辆应采用工况法检验。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一些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违法违规行为越发隐蔽,加大了执法人员办案难度。
广东省阳江市生态环境局利用“天地人车”机动车排放监管平台开展巡查时发现,属于同一实际控制人的4家检验机构出具的报告中,大量不同车型车辆存在相同的车辆软件标定识别码和标准校验号。
考虑到案件涉及企业多、影响广,阳江市生态环境局立即会同市公安局,抽调13名骨干专家成立专案组,连续20天开展证据采集和专案研判,调取1万余条数据和5000余个视频记录,对4家检验机构过程数据和视频监控进行比对分析。最终出动警力及执法人员250余人,对4家检验机构统一收网。
经调查,4家机构通过使用OBD作弊器、替车替气检验和修改软件参数等多种方式,为5000余辆外观检验和排放检验不合格的机动车出具虚假合格检验报告。阳江市公安局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36人,缴获OBD模拟器、电脑主机、尾气转换三通阀和替检车辆等大批作案工具。
专家介绍,检验机构通过使用OBD屏蔽器,可以清除因污染控制装置不正常导致的故障码,并直接模拟生成虚假的软件标定识别码和软件标定验证码信息,使车辆通过检验。
河南省安阳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发现一家机动车检测公司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内部连接有一个与检验无关的小型电路板装置,旁边放置配套蓝色遥控器一个,通过操作该套装置可以改变汽车排放气体检测仪的碳氢化合物、氧含量、过量空气系数检测数据,使检验不合格的车辆通过检测。
检验机构快速增长,恶性竞争加剧
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为何甘愿冒着被处罚的风险,为客户提供虚假检测报告?
对此,业内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造假的原因:一是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检测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会选择与不法分子勾结,通过作假手段让不合格的车辆通过检验;二是监管不力。一些地方监管手段相对较弱,检测机构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即使作假也不容易被发现或受到处罚。
“近年来,各地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数量快速增长,恶性竞争加剧。”专家称,从2017年起,机动车检验领域就跃居我国各行业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之首,并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增速远超其他行业领域,目前其数量已经接近第二名“环境监测机构”的一倍。
数据显示,2020年底全国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共计11912家,而到了2023年,机动车检验领域的机构数量已达到15760家,占全部检验检测机构的29.3%,成为检验检测行业中机构数量最多的领域。
专家分析,近年来,我国机动车检验机构数量之所以快速增长,一方面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这为机动车检验机构提供了庞大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自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实施后,机动车检验检测开始实施社会化,并纳入计量认证管理范畴。这一政策调整使得机动车检验市场全面开放,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该领域。
“这一领域已经是鱼龙混杂,不仅在检测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在项目招商、加盟、投资参股等环节也存在坑蒙拐骗的问题。山东等地加盟商告驾道科技、庆达投资就是例子。”专家建议,通过专项整治,对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进行“洗牌”。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一些省份已经对违法违规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出手。2024年12月,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根据相关行政处罚决定书,注销常州淹城汽车检测有限公司等3家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将聚焦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签发虚假维修合格证等弄虚作假问题重拳出击。充分发挥人工智能、AI大模型、大数据分析方法等高科技手段,提高精准发现问题的能力水平。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强化跨区域协作,建立健全联合会商、联合执法和联合惩戒工作机制。(作者:章轲)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民调:金钱危机成美国人最大忧患 高通胀损害心理健康
- (第六届进博会)进博会论“智”:高科技赋能进博好物 小物件也有大用途
- 国家统计局:消费领域出现的积极变化有望得到持续
- 杭州亚运会旅游经济渐热 酒店提前预订量比疫情前同期增4.4倍
- 以文化人赓续传承 电影《金色少年》全国首映
- 外媒:乌克兰议会批准乌梅罗夫担任国防部长
- 白皮书:去年全球AI市场收入达4500亿美元 同比增长17.3%
- 日本一名女子逛超市时被卷入自动扶梯身亡
- 河南持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保障 连续7年列入民生实事清单
- 同济大学周彩存教授领衔的两项国际多中心肺癌研究获重大突破
- 世界银行行长:中国可以为全球南方国家解决发展问题提供借鉴
- 2024中国广西贺州黄金珠宝产销对接暨投资推介会开幕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山东精准开展“因需施策”技贸服务 助推优质农产品“卖全球”
- 南非经济增长面临挑战
- 闽宁民间工艺美术交流展尽显“山海情”
- 外媒热议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这些目标受关注!
- 警惕戏剧舞台“高科技滥用”倾向
- 2024中国定海东海云廊街舞邀请赛舟山落幕
- 女子海边溺水 正在休假的山西护士“教科书式”急救
- 传播超3亿次的眼健康科学纪录片 讲眼睛的故事
- 热门推荐
-
- 中国海上首个多层稠油热采开发项目投产
- 陕西柞水高速公路桥梁垮塌灾害遇难者增至12人 31人失联
- 700多老人喜领红包 浙江德清一村向老人13年发放现金超400万
- 中国学界筹备成立“一带一路”研究会 打造学术共同体
- 长江航道局多措并举 力保春运航道安全畅通
- 《自然》:当代人群检测到古人类最早分化发生在12万至13.5万年前
- 商务部:中澳在世贸组织框架下达成妥善解决世贸争端的共识
- 释放口岸经济活力
- 中国跨境电商在韩国崛起,海淘爆单致当地海关清仓“拥堵”
- 财经观察:“压舱石”作用增强 装备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扩张
- 国家统计局:1—7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4149万平方米
- “一日达全国,隔夜达全球”!湖北打造对外开放快货物流圈
- 指责游客雇人抬轿子上山?不是博爱是自私
- 肯尼亚向海地派遣首批警察打击黑帮
- 2023年以来福建省法院一审新收毒品犯罪案件701件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盐城大丰:“飞地”迎风“飞” 竞逐“新”赛道
- 150余家厂商亮相巴西圣保罗国际纺织服装采购展
- “3·15”市场监管在行动:晋享放心消费 激发消费活力
- 广东海事部门今年暑期保障1186万人次旅客安全出行
- 释放数据要素潜能 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将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