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到烟味就跑、喝酒“坐小孩那桌”……这些习惯可以养肝
闻到烟味就跑、喝酒“坐小孩那桌”……这些习惯可以养肝→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也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再生”的内脏器官,哪怕被切掉70%也能再生如初。
护好肝脏,是保持全身健康的重要抓手。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习惯,已经在帮你养肝了,只不过你可能还没意识到。
7个无意识的养肝行为
坚持运动等习惯往往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时间一长,就难以坚持下去。其实有一些小习惯、无意识的行为,不经意间,在帮你保护肝脏。
1 闻到烟味就跑
有些人特别讨厌烟味,闻到就会迅速躲开,比如,走路时碰到前面的人抽烟,快走两步走在抽烟者前面,这无形中保护了身体多个器官。
一支烟在燃烧过程中,至少有4000种化学物质生成,其中69种致癌。这些有害物质会影响肝脏脂质代谢,增加“坏”胆固醇,甚至增加肝癌风险。
2 精神不受力
从传统医学角度看,肝藏血,主情志,在气血运行和精神情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发现,容易长结节的人大多有一个共同点——情绪压抑。
偶尔焦虑、生气在所难免,我们要做的是避免负面情绪累积,调整情绪可以试试:
深呼吸、冥想、瑜伽;
听音乐、唱歌、洗热水澡、按摩;
养只宠物;
多晒太阳;
多做扩胸运动、拉伸、跑步等;
抛弃一次完美的想法,先用七成时间做到60分,再用剩余时间慢慢雕琢。
3 喝不了酒
有的人就是不爱喝酒,要么感觉很辣,要么感觉有一股怪味道。虽然可能被嘲笑“坐小孩那桌”,但对肝脏来说是一种保护。
因为乙醇进入人体需经肝脏代谢,代谢产物乙醛和蛋白质结合后产生的物质,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引发炎症反应。时间一长,甚至引发肝癌。
4 到点就困死
有些人天生不擅长熬夜,到点就困得不行,这个习惯对肝脏也很友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武楠表示,肝脏通常在晚上11时开始进行代谢和修复工作。中医也讲究睡“子午觉”,即子时(晚上11时~次日凌晨1时)进入睡眠,可使全身气血归聚肝胆经,避免内分泌失调。
5 每天上秤
有些人每天醒来先测体重,重视体重管理,这个习惯也值得点赞。
体重超标的人,很多都胖在了肚子上,尤其是肝脏、肠道等内脏。肚子隆起,不仅增加脂肪肝风险,若不及时干预,还会拉升肝癌风险。
6 爱干净
有些人爱干净,如果食物长毛了或者放久了,就会果断扔掉,这个习惯也在保护肝脏。
因为玉米、大豆、花生等食物容易受黄曲霉菌污染,产生具有致癌性的黄曲霉毒素,且无法通过煮、炒、炸等方式破坏,长期摄入易导致肝癌。
7 大鱼大肉尝几口就算了
这类人往往吃不下太多大鱼大肉,多是浅尝辄止,反倒是蔬菜可以吃很多,虽然看起来错过了不少美味,但肝脏、胰腺等器官都在获益。
脂肪需要经过肝脏代谢,摄入太多高脂食物易引发急性胰腺炎和脂肪肝,还可能引起慢性炎症。
肝不好,常释放4个信号
肝脏有500多种生理功能,一旦受损,代谢、解毒、免疫等功能都受影响。生活中,多留意肝脏的4个异常信号。
1 皮肤异常
肝脏异常会导致胆道受阻,胆红素无法顺利排泄,易引起黄疸,常表现为眼睛、皮肤、尿液发黄。
2 食欲不振
肝脏是分泌胆汁的器官,一旦受损往往导致消化不好,可出现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等现象。
3 易疲劳
长期食欲缺乏、消化吸收受阻,易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头昏耳鸣等迹象。
4 出血
肝脏负责合成人体最重要的4种凝血因子,一旦异常,容易出现牙龈、鼻子出血等症状。
不同人群的护肝重点
肝脏受损,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针对不同人群容易出现的问题,专家给出如下建议:
01 儿童青少年 → 防肥胖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问题愈发突出,使得这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越来越高。
肝功能受损会导致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出现异常,拖累发育,破坏免疫力。生活中督促孩子合理控制体重,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预防脂肪肝发生。
02 成年人 → 规律作息
成年人工作忙、压力大,往往让肝脏“负重前行”。
尽量将入睡时间调整至晚上11时前,给肝脏充足的时间完成代谢、解毒等工作。
积极锻炼,每周进行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
尽量少吃高脂食物,适当摄入鸡蛋、豆腐、牛奶等高蛋白低热量食物,糙米、燕麦、荞麦等杂粮,菠菜、西蓝花等绿色蔬菜,黑豆、黑芝麻、黑米等有助养肝补肾的黑色食物。
尽量少喝或不喝酒,及时减重。
03 老年人 → 注重检查
部分老年人因控制慢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切忌擅自增加药量或使用护肝药,谨防药物性肝损伤。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平时保持心情愉悦,不生闷气、不过度思虑,每天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锻炼,增强体质。(央视科教)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各地大力推动以旧换新 惠民生促消费
- 重庆一公园大量观赏鱼死亡,警方通报
- 汇集12个西部乐团 第六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将在贵阳、遵义举行
- 梅州“广州小镇”“光速”交付 受灾村民新居过新年
- 金融机构应守好合规底线
- 国家医保局:2026年底前全面实现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
- 深圳:打造“眼镜工匠”,让“高品质”成为亮眼标签
- (进博故事)水田贤治:进博会为日本企业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性
- 北交所“商业航天第一股”星图测控上市
- 厄瓜多尔地震已致至少15人死亡
- 市场利好畅通经济“脉络” 奔腾的中国“春潮涌动”
- 北京优化多项出行措施服务服贸会期间市民出行
-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五年间进出口额达37.34万亿元
- 美澳领导人白宫会晤 宣布建立“创新联盟”
- 华北黄淮还将有高温过程 江淮江南北部等地降雨增多
- 双减”后小学一二年级不用写家庭作业 家长需要给孩子“加餐”?
- 寒潮继续影响我国中东部 中东部地区将有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
- 2022年以来广州共查办各类走私案件14520宗
- 七类交通卡升级换卡不升级将影响乘坐地铁
- 专家谈“万病之源”:肥胖不是个人事 树立正确“体重观”
- 热门推荐
-
- 前三季度京津转入河北基本单位1724家
- 美国校园枪支暴力不见改善 帕克兰高中校长发声
- 坚定高质量发展之路,爱尔眼科荣获“年度可持续力品牌”奖
- 引甘泉润民生 西藏帕孜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洞贯通
- 话剧《暗恋桃花源》专属版开启最长行程全国巡演
- “亚洲第一花腔女高音”曹秀美:希望与中国传统乐器合作
- 3月普惠金融-景气指数回升 小微企业经营活力增强
- 中国新任驻韩国大使戴兵抵韩履新
- 农业银行发挥特色优势 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 (寻味中华|非遗)蒙古包里围炉坐 草原风起听“说唱”
- 国潮赋能新消费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5% 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 中新健康|全国爱肝日:从肝硬化到肝癌只有“一步之遥”
- 《县委大院》阵容豪华,配角“抢戏”
- 海关总署明确高级认证企业主动披露违规行为有关事项
- 以军袭击黎巴嫩首都住宅楼 已致4死23伤
- 增强绿色技术创新内生动力
- 校园“藏手机神器”引争议
- 专家学者聚深探讨数字视听与全球传播新生态
- 家庭医生签约“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