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到烟味就跑、喝酒“坐小孩那桌”……这些习惯可以养肝
闻到烟味就跑、喝酒“坐小孩那桌”……这些习惯可以养肝→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也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再生”的内脏器官,哪怕被切掉70%也能再生如初。
护好肝脏,是保持全身健康的重要抓手。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习惯,已经在帮你养肝了,只不过你可能还没意识到。
7个无意识的养肝行为
坚持运动等习惯往往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时间一长,就难以坚持下去。其实有一些小习惯、无意识的行为,不经意间,在帮你保护肝脏。
1 闻到烟味就跑
有些人特别讨厌烟味,闻到就会迅速躲开,比如,走路时碰到前面的人抽烟,快走两步走在抽烟者前面,这无形中保护了身体多个器官。
一支烟在燃烧过程中,至少有4000种化学物质生成,其中69种致癌。这些有害物质会影响肝脏脂质代谢,增加“坏”胆固醇,甚至增加肝癌风险。
2 精神不受力
从传统医学角度看,肝藏血,主情志,在气血运行和精神情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发现,容易长结节的人大多有一个共同点——情绪压抑。
偶尔焦虑、生气在所难免,我们要做的是避免负面情绪累积,调整情绪可以试试:
深呼吸、冥想、瑜伽;
听音乐、唱歌、洗热水澡、按摩;
养只宠物;
多晒太阳;
多做扩胸运动、拉伸、跑步等;
抛弃一次完美的想法,先用七成时间做到60分,再用剩余时间慢慢雕琢。
3 喝不了酒
有的人就是不爱喝酒,要么感觉很辣,要么感觉有一股怪味道。虽然可能被嘲笑“坐小孩那桌”,但对肝脏来说是一种保护。
因为乙醇进入人体需经肝脏代谢,代谢产物乙醛和蛋白质结合后产生的物质,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引发炎症反应。时间一长,甚至引发肝癌。
4 到点就困死
有些人天生不擅长熬夜,到点就困得不行,这个习惯对肝脏也很友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武楠表示,肝脏通常在晚上11时开始进行代谢和修复工作。中医也讲究睡“子午觉”,即子时(晚上11时~次日凌晨1时)进入睡眠,可使全身气血归聚肝胆经,避免内分泌失调。
5 每天上秤
有些人每天醒来先测体重,重视体重管理,这个习惯也值得点赞。
体重超标的人,很多都胖在了肚子上,尤其是肝脏、肠道等内脏。肚子隆起,不仅增加脂肪肝风险,若不及时干预,还会拉升肝癌风险。
6 爱干净
有些人爱干净,如果食物长毛了或者放久了,就会果断扔掉,这个习惯也在保护肝脏。
因为玉米、大豆、花生等食物容易受黄曲霉菌污染,产生具有致癌性的黄曲霉毒素,且无法通过煮、炒、炸等方式破坏,长期摄入易导致肝癌。
7 大鱼大肉尝几口就算了
这类人往往吃不下太多大鱼大肉,多是浅尝辄止,反倒是蔬菜可以吃很多,虽然看起来错过了不少美味,但肝脏、胰腺等器官都在获益。
脂肪需要经过肝脏代谢,摄入太多高脂食物易引发急性胰腺炎和脂肪肝,还可能引起慢性炎症。
肝不好,常释放4个信号
肝脏有500多种生理功能,一旦受损,代谢、解毒、免疫等功能都受影响。生活中,多留意肝脏的4个异常信号。
1 皮肤异常
肝脏异常会导致胆道受阻,胆红素无法顺利排泄,易引起黄疸,常表现为眼睛、皮肤、尿液发黄。
2 食欲不振
肝脏是分泌胆汁的器官,一旦受损往往导致消化不好,可出现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等现象。
3 易疲劳
长期食欲缺乏、消化吸收受阻,易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头昏耳鸣等迹象。
4 出血
肝脏负责合成人体最重要的4种凝血因子,一旦异常,容易出现牙龈、鼻子出血等症状。
不同人群的护肝重点
肝脏受损,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针对不同人群容易出现的问题,专家给出如下建议:
01 儿童青少年 → 防肥胖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问题愈发突出,使得这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越来越高。
肝功能受损会导致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出现异常,拖累发育,破坏免疫力。生活中督促孩子合理控制体重,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预防脂肪肝发生。
02 成年人 → 规律作息
成年人工作忙、压力大,往往让肝脏“负重前行”。
尽量将入睡时间调整至晚上11时前,给肝脏充足的时间完成代谢、解毒等工作。
积极锻炼,每周进行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
尽量少吃高脂食物,适当摄入鸡蛋、豆腐、牛奶等高蛋白低热量食物,糙米、燕麦、荞麦等杂粮,菠菜、西蓝花等绿色蔬菜,黑豆、黑芝麻、黑米等有助养肝补肾的黑色食物。
尽量少喝或不喝酒,及时减重。
03 老年人 → 注重检查
部分老年人因控制慢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切忌擅自增加药量或使用护肝药,谨防药物性肝损伤。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平时保持心情愉悦,不生闷气、不过度思虑,每天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锻炼,增强体质。(央视科教)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两部门启动应急物资政社协同保障机制 支持湖南资兴等地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 财政部拟发行2024年记账式贴现(七十六期)国债(91天)
- 中国汽车出海非洲专场论坛在杭举办 共探中非经贸合作新模式
- 《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首次登陆杭州 共享视听艺术的饕餮盛宴
- 光伏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 上半年北京口岸免签入境外籍旅客数量同比增长逾10倍
- 中方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努力推动重振“两国方案”政治前景
- 郑商所:调整部分品种套期保值持仓额度申请及使用方式
- 国庆假期期间 南沙汽车口岸预计出口商品车超6200辆
- 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湖北武汉
- 云南文博会启幕:行至十年 展示非遗传承创新成果
- 广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模稳步扩大
- 七夕——家家乞巧望秋月
- 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强中秋、国庆期间市场价格监管
- 家长扎堆“学艺” 青年夜校点亮生活
- 文化中国行|博物馆里过暑假 沉浸式探寻传统文化
- 中荷两国专业人士共探城市向“绿”发展
- 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启动台风“格美”理赔 助力养殖户重建
- “两区”建设三年来,北京40项创新经验向全国推广
- 夏季流感来势汹汹 广州疾控:不必抢种疫苗
- 热门推荐
-
- 吉林总结雪季成绩单:两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 “以物抵退费”,公考机构哪能如此“不过包退”
- 西藏阿里第八届象雄文化旅游节将于本月举行
- 江西南昌做优生态旅游 湾里梅岭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 涉案15亿元 内蒙古警方破获特大网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
- 湖南娄底打造“智慧钢城”赋能绿色发展
- “应急救援基层行”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 《良治:来自儒家政治的启示》挖掘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 中国首家丽思卡尔顿隐世酒店开业
- 长洲枢纽船闸待闸船舶数量实现基本“清零”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再呈温暖文化大餐
- “三八节”点亮“她经济” 浙江美妆小镇“藏不住了”
- 文化中国行丨泥娃娃变“金”娃娃 千年非遗工艺“萌”新彩
- 西方“接近解除”乌使用武器限制?俄总统普京发出警告
- 突发!乌克兰首都基辅市遭导弹袭击
- 北京全力开展道路灾后恢复重建 提高防护标准
- 第七届进博会首票进境展品通关
- 天津代表委员热议:“三新”“三量”激活国企发展新动能
- 保洁净、禁噪音、备助考物品……广深多部门护航高考
- 美科罗拉多州法院裁决特朗普没资格竞选总统 特朗普: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