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开启“烧烤模式”“桑拿模式” 消暑指南请收藏
趁“热”收下这份消暑指南
【健康讲堂】
近日,中国气象局连续发布高温预警,多地气温刷新历史纪录,不少地方开启了“烧烤模式”“桑拿模式”。
气温高、雨水多、湿气大……高温高湿环境容易引发中暑。户外工作者如何防暑避暑?大汗淋漓后如何补水?夏季食源性疾病如何预防?究竟该怎样健康消暑、合理膳食?慢病患者又该注意什么?请你趁“热”收下这份消暑指南。
1 户外工作如何预防中暑?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主任樊晶光:夏季开展室外露天作业及活动,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对于可以调整作业时间的劳动者,应该适当调整,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作业。对于难以调整作业时间的劳动者,在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比如穿戴一些防晒服、遮阳帽,避免阳光直射皮肤,还可以随身携带一些防暑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二是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喝一些淡盐水、含有电解质的清凉饮料。三是注意饮食起居,平时以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多吃水分含量比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保证规律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持续工作一段时间后,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调节,缓解疲劳。四是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特别是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还有一些不适合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最好不要在高温天进行室外露天作业,避免引发意外。
2 中暑后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樊晶光:中暑通常有一个由轻到重的渐进过程。如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面色潮红等症状,这可能就是中暑先兆。如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俗称抽筋),这可能是因为钠盐丢失引起的热痉挛。热痉挛一般发生在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大量出汗且仅补充了水分的人群中。如出现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心率明显加快等症状,这可能是因体液和钠盐丢失过多而引起的热衰竭。热衰竭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则很可能发展为热射病。热射病是中暑里最严重的,其典型症状是急骤高热、皮肤干热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重时还会引起多器官的功能障碍。
在高温天气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如果出现中暑的先兆症状,要尽快到阴凉的地方休息并补充水分。如果出现肌肉痉挛,要适当补充含有钠、钾、镁等元素的饮料。如果不适症状持续存在且不断加重,要及时就医。如果出现皮肤灼热、意识模糊、言语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状时,要即刻就医。
3 一运动就大汗淋漓,怎样正确补水?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评估中心副主任刘兆平:运动后人会大量出汗,体内水分丢失增加,这种情况下要及时进行补充。首先,要注意补水时间和补水量。不能等口渴了再去喝水,在运动前、中、后都要适当补充。运动前适量地补水,能让机体在活动时处于比较良好的水合状态;运动过程中要少量多次地补水;运动之后要及时足量地补水,一般可按照运动过程中体重下降量1到1.5倍进行补充。其次,要选择合适的补水产品和补水方式。通常可选择白开水、淡茶水,也可选择酸梅汤、绿豆汤等传统解暑饮品,还可进行饮食性补水,即通过喝汤或吃水分较多的水果达到补水目的。此外,如果运动时间较长,能量消耗较大,可补充一些含糖的电解质饮料,一般以3%到8%的糖含量为宜。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后或大量出汗后,喝含酒精或含咖啡因比较高的饮料并不可取。前者会引起胃部不适,增加排尿,可能引发运动后脱水的风险;后者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运动之后的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进而引起一些其他不适反应。
4 夏季食源性疾病怎么防?
刘兆平:夏季,细菌霉菌易滋生,食品若储藏、加工、食用不当,就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预防食源性疾病,应遵循食品安全的5个基本原则,即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证食品安全的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具体要做到这两点:第一,选用新鲜的食材,清洗之后及时加工,尽量做到即买即做、即做即食。加工时,要做到烧熟煮透。第二,妥善储存和处理食品。没有用完的食材或剩饭菜,要及时放到冰箱冷藏和冷冻,食品要按类别分层冷藏。需要注意的是,冰箱并不是食品的保险箱,低温冷藏虽然可以抑制一些细菌生长,但有些细菌不怕冷、不怕冻,因此不建议一次性买很多食品放到冰箱里。
尤其提醒,不采、不买、不食野生菌类,是预防野生菌类中毒最安全有效的做法。万一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是出现幻觉等症状,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可以先紧急催吐,并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救治。
5 夏季肠道传染病高发,能预防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常昭瑞: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生长繁殖活跃,容易造成食物变质以及饮用水污染,肠道传染病的风险会有所增高。
个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防控:第一,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养成饭前便后、加工食品时洗手的习惯,使用肥皂水、洗手液并用流动水冲洗。第二,注意食品卫生。不要食用过期或腐败变质的食品,尽量少吃凉拌菜,生食蔬菜水果时要清洗干净,避免在人群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就餐。第三,确保饮用水的安全。要喝开水或者瓶装水,使用干净的水漱口刷牙,清洗餐具、食材及玩具。第四,保持居室或者环境的卫生。要定时清理垃圾,定期清洁餐厅厨房,以减少蚊虫的孳生。第五,如果身边有腹泻、呕吐患者,要注意做好防护。对患者的呕吐物、粪便应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6 吃冰镇食品、吹空调,中医怎么看?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夏季暑热难耐,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少量适度的冷饮和科学正确地使用空调,对于快速消除暑热、防止消耗人的正气非常有用。但如果过度食用冷饮及冰镇食品,很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异常,出现积滞、腹痛、腹泻甚至发烧的情况。此外,夏季易出汗,突然进入过冷的空调房间或者对着空调直吹,会使毛窍闭塞,导致阳气郁闭,出现头痛、乏力等症状。长此以往,不仅会耗伤阳气,也可能导致一些慢性病急性发作。
《黄帝内经》中就有“春夏养阳”的概念,即到夏季要保护好阳气。在生活起居上,夜卧早起,遵从自然规律,日落而眠、日出而起。由于夏天日落比较晚,可以稍晚一点睡觉,但不宜晚于晚上12点,中午也要适当休息。在饮食上,除了食用西瓜、绿豆来养阴清暑外,还可在做菜时适量使用生姜、胡椒、花椒等调味以补阳气,食用山楂、陈皮等理气化湿,帮助调整脏腑功能,降低暑热对身体的影响。
7 “冬病夏治”,如何科学选择?
刘清泉:“冬病夏治”是指在夏天通过一些措施和办法,治疗和预防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的一种方法。这种治疗方法起源于中医“天人相应”和“春夏养阳”的理论。治疗时间上,往往是在“三伏天”。此时是全年中最热的时间,人体的阳气最为充盛,毛窍非常疏松,经络气血运行比较通畅。这时借助“温”“热”的力量,有利于药物吸收、渗透,驱除体内伏寒。但这种方法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的,它适用于冬天容易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以及反复的感冒,也适合于其他一些中医判断属于阳虚的人群,这类人群平时往往手凉脚凉、怕冷怕风。
“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三伏贴”“长蛇灸”以及经络拍打、穴位按摩、温针灸和泡脚等。此外,在饮食上还可以适当进食一些温养的食品。“冬病夏治”是多种方法并举,要科学规范选择。
8 热天,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什么?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郭立新: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若控制不好,可导致多器官受损。夏季,人有可能出现出汗过多、体液丧失过多的情况,高血压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分;如果用了降压药包括利尿剂或血管扩张剂,患者更应注意血压波动。对老年患者来说,血压波动可能带来跌倒的风险,从而增加骨折发生的概率。需要强调的是,高血压患者夏季要密切监测血压,一旦出现血压难以控制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在应用药物控制血压的同时,还要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钠盐摄入过多与高血压有明确的关系,应低钠饮食。伴有体重增加的高血压患者,减重有利于血压控制。在血压不太高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可让血压趋于平稳,在夏天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时机,比如在较为凉爽的早晚进行运动,避免在阳光暴晒下运动,运动时要保持心态平和。此外,戒烟限酒也有利于血压控制。
9 糖尿病患者怎样舒适度夏?
郭立新:夏季,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生活方式、血糖监测和并发症的筛查都非常重要。Ⅰ型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饮水,避免出现脱水或出汗过多、水补充不及时的情况;Ⅱ型糖尿病患者除了注意肠道卫生、摄入食物的热卡外,还要进行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该怎么吃水果?一是在两餐之间吃水果。由于餐食过程中已有一定量的热卡摄入,在餐前或餐后立即摄入水果,容易使血糖持续升高。二是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适当食用苹果、猕猴桃和樱桃等,西瓜虽然总体糖量不高但升糖迅速,要谨慎摄入。三是注意进食水果的量。事实上,只要适度,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享受水果的美味,可以在生活中摸索经验,根据个人特点确定水果食用量。建议吃水果的同时吃一些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以避免水果中的糖迅速吸收。此外,摄入水果后,可进行一定量的运动。
(光明日报 记者 姚昆)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雨水送寒北方冷空气将至 台风“桃芝”影响华南地区
- 国家发改委:将推出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 清华北大暑期开放 吸引游客“打卡”
- 郭沫若之子、著名钢琴家郭志鸿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92岁
- 依托天赐“凉”机 吉林锚定打造新的万亿级产业
- 天津跨境交易人民币份额首超40% 创历史新高
- 传统戏曲火遍青春校园
- 香港影史首部票房破亿港产片来了
- “善良机器人”唤醒童心,公益课堂温暖特需儿童
- 首瓶云南造血液制品亮相第6届南博会
- 孔子文化体验活动在马来西亚举行
- 探访北京奥运博物馆:展现“双奥之城”的奥林匹克风采
- 2024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启幕 助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 美法官取消特朗普涉嫌干预2020年选举案的法庭期限
- 三峡升船机迎来第三次计划性停航检修
- 问鼎全球销量第一,解码Ulike世界品牌之路
- 2023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暨产业招商大会开幕 28个项目签约
- 开启中国传统文化之旅 香港举行“全港小学校际中国语文常识问答比赛”
- 国内外20余部佳作汇聚老舍戏剧节
- 甘肃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监管通关模式试点一年省成本四千万元
- 热门推荐
-
- “文字讨好”,是礼貌还是过度社交
- 土耳其总统与俄罗斯总统通电话
- 【瓣瓣同心】AI眼中的中国|京畿大地,宏图绘就
- 内蒙古赤峰市一自卸货车行驶中失控发生事故 致3死3伤
- 数据勾勒“China Travel”火爆生动图景 多举措推动“打卡中国”欣欣向荣
- 瞄准新“钢需” 湖南娄底硅钢产业链企业产销两旺创新高
- 【我们的家园 幸福美好新甘肃】甘肃康乐:从小山沟到城市“后花园”
- 文明的坐标丨“中国最早水利设施”熊家岭水坝
- “考完试,我就来!”这名大三学生干了件大事
- 多家快递企业辟谣春节停运传闻
- 西藏拉萨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
- 情绪波动还失眠?小心双相情感障碍
- 海外华媒探访潼南环保业:工业污水“再生”可养鱼
- 泰康保险集团快速应对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
- 柬埔寨面向国际游客推出新一代移动支付系统
- 南非燃油等价格大幅上调 民众生活压力增大
- 清明临近 绿色低碳祭扫成了新选择
- 飞盘与足球场地之争 孰是孰非何去何从?
- 天津实现跨境税费电子缴退库业务全覆盖
- 商务部:前2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2649.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