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请收好这份防护贴士
◎本报记者 华 凌
6月17日,北京最高气温超过37摄氏度。截至6月17日,北京6月已迎来4个高温日。那么,近期北京天气为何如此炎热?我们又该如何做好防护?
对于北京近期高温天气的成因,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翟亮介绍,近期北京地区处在暖气团控制下,白天升温时段天空云量不多,有利于辐射增温,加上近期空气比较干燥,升温比较明显。
针对高温天气防护,专家给出如下建议。
第一,户外活动避开最高温时段。根据高温天气调整作息,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尤其老人、儿童、孕妇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尽量待在凉爽室内,避免过度体力消耗。
外出时采取必要的防晒措施。尽量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着透气、散热的棉、麻等面料的衣服。对于室外露天作业人员,应积极采取防晒措施,控制室外露天作业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放慢劳动速度。
第二,要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睡眠可使身体得到放松,但不要躺在空调出风口下休息。
第三,要在口渴前喝水,口渴后不宜狂饮。大量出汗后,可适当补充淡盐(糖)水。
第四,忌受热后快速“冷却”。有人喜欢在离开高温环境进入室内后马上开空调、电扇或立即洗冷水澡,但这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5摄氏度。即使天气再热,也不宜使室内温度降至24摄氏度以下。
除此之外,如果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等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寻求帮助,尽快到阴凉处休息,如无缓解或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暑期催热“萌经济” 南宁年轻人热衷“复古店铺”
- 东北三省一区多式联运发展联盟成立
- 为学子撑起“保护伞” 全国多地开展高考前消防安全检查
- 去年江西无偿献血人次近50万 献血量超166吨
- 正式官宣!《天籁新声》开启新一季音乐之旅
- 唐睿宗李旦孙媳妇墓出土罕见的完整石椁
- 中国工信部:推动6G、下一代互联网、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研发应用
-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 中国连续第八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
- 财经观察:三组“流动”数据彰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 聚焦绿色低碳,中外专家共议全球碳中和与数字经济创新
- 海南省林业局启动海南长臂猿IP形象设计项目
- “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白洋淀“安家”
- 让鲜为人知的古田会议序曲“活”起来 四集文献纪录片《新泉十日》即将播出
- 体验土楼文化 两岸青年“客家祖地”龙岩行
- 泰国华侨报德善堂慰问救济陶公府爆炸案受害者
- “独奏”变“交响” 河南安阳跨区域协同发展稳步推进
- 沈阳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成品油流通行业持续发展
- 数读中国|我国交通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建设技术迈上新台阶
- 新方法可降低小麦镉铅污染对人体健康威胁
- 热门推荐
-
- 西藏高海拔水稻 新品系产量创新高
- 右美沙芬被列入精神药品目录后
- 洛阳送给游客的钻石,也是河南的“特产”?
- 上半年河北企业出口享RCEP优惠超3900万元
- 中外友人感受“泉水文化” 向世界推介泉城济南
-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深圳倡议》在深发布
- 日本拟更换驻华大使,意在“突破中日关系僵局”?
- 应急管理部派工作组赴山东寿光一企业中毒事故现场
- 北京打造世界文化遗产整体群落 推进文明对话
- 时隔24年再登院线——科普电影的突围之路
- 中国央行新增12地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
- 广州白云机场口岸2024年进出境人员约1570万人次
- “买房中介费,都超过我一年收入了”
- 保健品“杀熟”新招:广场舞队牵头 老人旅途“买买买”
- 尹锡悦未出席公调处第二日调查 法院完成逮捕适当性审查程序
- 2023“北京作家日”全天候视频联播即将开启
- 国家数据局:正研究制定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政策
- 南宁机场推新政 服务邻省旅客出行东盟国家需求
- “无论抱熊猫还是抱考拉,我都乐在其中”
- 仰韶村遗址首次发现大型房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