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营养课|警惕这8个习惯,让你悄悄变成“小糖人”
央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记者 智陈阳 实习记者 张瀚允)“管不住嘴,迈不开腿”的生活让许多人不知不觉变成“小糖人”,如何控制血糖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生活中哪些习惯容易让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应怎样吃主食?4月25日晚,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杭建梅做客《央广营养课》直播间,对以上问题给出了解答。
生活中哪些习惯容易让血糖升高?
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容易引起血糖的升高,对于已经是“糖友”的人来说,这些习惯会引起血糖波动,不利于控制血糖稳定。专家提醒,有这八种习惯的人要格外注意:
1.喜欢点外卖和吃夜宵
外卖的食物为了提升口感,通常都是高油、高盐、高糖,重油大火、煎、炸、烤,一些不健康的油还会增加热量,导致人体肥胖,免疫力下降,代谢异常,使血糖紊乱,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患病几率。
2.喜欢熬夜
熬夜会破坏人体生物钟,导致代谢节律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同时促进身体升糖激素的分泌增多,引起第二天清晨的血糖增高。另外,熬夜会影响肝脏的转化和储存功能,使糖代谢异常、血糖升高。如果还忍不住吃宵夜,尤其是吃一些甜食,更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3.不喜欢运动
现代人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手机和电子设备上,一坐就是一整天。久坐不动,吃的又多,过多的热量变成脂肪堆积在人体内,使人变胖,脂肪过多也会降低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血糖升高。
4.运动不规律
有时间才运动,或者运动量突然加大,对一般人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已有血糖异常,尤其是吃了降糖药或打了胰岛素等药物的患者来说,这种不规律运动会导致出现血糖波动,甚至低血糖问题。建议“糖友”日常运动尽可能规律,定时定量。
5.爱着急上火
容易着急上火的人,经常情绪波动不稳定,影响身体神经内分泌的调节能力。生气时,身体会调动储存的糖原,释放肾上腺素等儿茶酚类胺激素,不仅仅升高血压,同时也升高血糖。
6.拿饮料当水喝
很多人都不喜欢喝白水,觉得没有味道,喜欢喝一些碳酸饮料或奶茶,饮料中常常含有多种添加剂、色素,防腐剂,且含糖量高。长期大量喝对肝、肾不好,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及肥胖、痛风等疾病。
7.无糖食品放心吃
市面上多数无糖食品只是没有蔗糖,可能会用一些代糖来增加口感,但这些食物本身就是由淀粉精加工而成,吃后血糖照样升高很快,淀粉也是糖,并不能认为是无糖而放心多吃。
8.主食太多太精细
米面是身体供能的主要来源,但现在的一些精米精面已经在加工中丢失了有营养的胚芽和膳食纤维、维生素等,主要剩下的是一些容易升高血糖的淀粉,在消化吸收后很容易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加工越精细,烹调越稀越烂的主食,越容易被吸收。所以,如果主食吃的太多太精细,就容易引起血糖的升高。
那么,“糖友”应怎样吃主食?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推荐,我国健康的成年人主食类食物推荐的摄入量为每人每天250g-400g。对“糖友”来说,主食摄入量应当个体化定量。
1.控制主食总量
糖尿病患者每日的主食摄入量一般应当在普通居民推荐范围的下限,不超过250克,甚至更低,根据个体情况及不同阶段确定每天总量。
2.注意主食搭配,粗细粮结合
例如,精米精面可以搭配杂豆类、藜麦、荞麦、燕麦等粗粮,这样更有利于平稳餐后血糖。
3.主食做干点
研究证明,米粒的完整性越好,消化速度越慢,血糖上升越慢。长时间熬制的粥,米粒已经开花,血糖生成指数比米饭高得多,因此主食做得干,血糖更易稳定。
4.先吃蔬菜后吃主食
研究发现,先吃菜再吃主食,血糖明显降低,波动幅度也减小很多。建议“糖友”先进食一些蔬菜后再吃主食。
5.进食速度放慢
进食速度直接影响食物的升糖指数,如果吃得快,肠胃消化吸收就快,血糖浓度就会在短期内迅速升高;而如果细嚼慢咽,延长吃饭时间,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就会缓慢吸收,血糖升高也比较平缓,血糖就会相对稳定。
6.增加摄入的食物种类
混合进食是控制餐后血糖最有效的方法,将高血糖生成指数与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混合,能降低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完整的一餐最少包含三大类食物:主食、荤菜和蔬菜。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开春以来广东已完成林分优化134万多亩
- 福建口岸整车出口“多点开花”
- 7月18日央行开展4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新春走基层)新疆阿拉尔:平价店成消费新宠 日渐受到市场青睐
- 2024暑期档票房破30亿
- 2023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新消费 新机遇 户外运动从小众“出圈”
- 换装提醒!强冷空气将掀气温创新低浪潮 南方多地秋凉即将上线
- 第五届长三角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
- 专访白俄罗斯前副总理托济克:人文交流是白中交往的重要基础
- 中国银行业积极对接房地产项目“白名单” 加快授信审批
- 社群健康助理员“转正”后职业前景如何?
- 直播乡村促振兴:小水果打造联农带农致富大产业
- 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19千米
- 2024年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发送旅客超136万人次
- 警方通报女子口腔诊所前发竞品广告被掌掴:打人老板和店员被拘
- 一季度中国百城新房价格累计微涨 二手房价下跌
- 马来西亚海军两架直升机相撞
- 北京消防:规范机动车停放 不得占用消防车通道
- 殷墟博物馆新馆下周一开馆
- 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累计投资额超210亿美元
- 热门推荐
-
- 2024“寻找原汁原味老字号”启动 打造京味文化新体验
-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专利”?9大误区,带你一次看懂
- 北京市副市长:不断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和优质项目落地
- 北京出现雷阵雨天气 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
- 河南将打造郑州至欧洲、东南亚更多城市的“空中丝路”
- 浙江人才资源总量超1500万人
- 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结果揭晓 上海农科院队夺冠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探访中国首个大模型社区:厚植AI发展沃土
- 书香满杭城 杭州新增百个家门口的阅读空间
- 吸烟增加抑郁和精神分裂症风险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7级地震 震源深度25千米
- 纽约华美协进社策展人谈新展“河上花”:这三个字充满所有诗意
- 浙江探索外卖塑料“零废弃”模式 将组建外卖减塑联盟
- 保受灾群众通信畅通 河北移动维修人员累计完成逾5.6万次服务
- 国家林草局通报2024年第一批毁林毁草典型问题
- 世卫组织称与加沙地带工作人员失去联系
- 国家统计局:我国居民时间利用分配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 服务药物研发 施普林格·自然发布一专项AI驱动对话界面
- 山东大数据赋能文旅惠民 “行为画像”促供需精准匹配
- 苏州湾数字艺术馆正式启用 3月11日起对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