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水除塑有方法 饮水安全新招揭秘
近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布了一项惊人研究,揭示每升瓶装水中平均含有约24万个可检出的塑料微粒。这些纳米级的塑料颗粒能够进入我们的肠道或肺部细胞,进而穿越血液,抵达心脏和大脑,甚至对孕妇而言,它们能穿越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那么,面对这样的污染,我们如何保障自己的饮水安全呢?把水烧开能否有效降低微塑料的含量呢?应急总医院消化内科兼感染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晓川为你揭秘如何通过烧水降低微塑料含量,让你的饮水更加安全。
把水烧开是一种简单有效降低微塑料含量的方法
近期关于瓶装水中微塑料的研究结果令人震惊,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饮水习惯。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把水烧开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杀菌方法。
关于微塑料,烧开水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含量。当水被烧开时,微塑料颗粒会与水中的碳酸钙结合,形成沉淀物。通过简单的过滤,我们可以去除高达84%的微塑料。因此,把水烧开再喝,确实是一个降低微塑料摄入的有效方法。
当水被加热至沸腾时,微塑料颗粒由于密度和大小的差异,会与水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分离,一部分会沉淀到水底。因此,在烧开水之后,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使用过滤器或纱布进行简单的过滤,进一步减少水中的微塑料颗粒。
微塑料“潜伏”生活中 这些“防身术”你get了吗
保证饮水安全,你需要做这四件事
1.选择质量好的瓶装水:购买瓶装水时,注意查看产品标签和认证信息,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品牌。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价格过于低廉的瓶装水。
2.定期更换水壶和水杯:即使是高质量的水壶和水杯,长期使用也可能磨损,导致微塑料产生。建议定期更换,保持清洁。
3.安装家用净水器:安装家用净水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和微塑料颗粒,提供更安全的饮用水。
4.使用不锈钢或玻璃材质水壶:烧水更安全,因为这些材质不易释放微塑料颗粒。
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使用塑料水壶,尤其是在高温下,塑料中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加速分解,增加微塑料的风险。
生活中的这些常见场景稍加改变就可有效避免微塑料
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在购物时,选择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代替塑料袋,既环保又时尚。
减少外卖和快餐的摄入:外卖和快餐包装中常含有大量塑料,不仅可能产生微塑料,还可能含有其他有害物质。尽量自己做饭,既健康又环保。
注意食品包装:购买食品时,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整,避免购买破损或变形的包装食品。
培养这些个人卫生习惯 帮你远离微塑料的侵害
1.使用天然洗漱用品。选择不含微塑料颗粒的洗漱用品,如天然成分的牙膏、洗面奶等。关注产品的成分表,避免购买含有微塑料的产品。
2.定期清洁皮肤。勤洗澡、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尤其是在接触可能含有微塑料的物品后。避免用手直接触摸脸部和口腔,以减少微塑料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体内的风险。
3.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将塑料制品进行分类投放,提高回收利用率。通过参与环保活动,了解微塑料污染的危害和解决方案,共同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烧开水VS瓶装水: 到底哪个更健康?
关于自己烧水喝和喝瓶装水哪个更健康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水质和个人的生活习惯。
经过水厂净化处理后 自来水通常能满足国家标准
自己烧水喝,通常指的是使用自来水烧开后饮用。自来水经过水厂的净化处理,通常能够满足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虽然有时人们会担心自来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氯等有害物质,但实际上,只要水源地没有受到严重污染,并且煮沸时间充足,这些有害物质可以被大大降低甚至消除。
例如,自来水中可能含有的镁、钙等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会形成水垢,但这些水垢并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除非大量食用。同时,自来水中的氯含量通常都在安全范围内,并且在煮沸过程中,大部分氯会挥发掉,因此不必担心其对人体造成伤害。自己烧水喝相对经济、方便,且如果注意水质和煮沸方式,通常比较安全。
避免长时间反复煮沸自来水 导致矿物质流失和亚硝酸盐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水反复煮沸,水中的矿物质会逐渐流失,且可能产生微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虽然对人体有一定的血管扩张作用,但大量摄入可能会导致血管扩张,出现头痛、嗜睡等症状,甚至有可能引发中毒。因此,建议避免长时间反复煮沸自来水,并适量饮用。
瓶装水长时间喝有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
如果当地的水质较差,含有过多的重金属或其他污染物,那么喝瓶装水可能是一个更安全的选择。瓶装水以其便捷性和安全性受到许多人的青睐。然而,近年来有关瓶装水的健康问题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此外,瓶装水通常不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长期饮用可能会导致营养不均衡,甚至引发皮肤粗糙等问题。因此,即使选择瓶装水,也建议适量饮用,并结合其他饮食方式确保营养均衡。
瓶装水在生产、储存和运输中有被污染可能
首先,瓶装水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污染,进而引发口腔感染、胃肠道损伤等问题。这些细菌污染可能导致口角炎、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以及腹痛、腹泻、食欲下降等胃肠道症状。因此,选择有信誉的品牌和确保瓶装水在有效期内饮用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瓶装水中可能含有的微塑料颗粒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近期,根据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的研究,每升瓶装水中平均含有约24万个可检出的塑料微粒。这些微塑料颗粒可能通过饮水进入人体,虽然目前关于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仍在研究中,但长期摄入微塑料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文/莫鹏(应急总医院)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柬埔寨德崇扶南运河项目开工
- 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举行开幕典礼
- 中国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回升
- 广州设计周闭幕 上万件设计新品亮相
- 台北新剧团、南开大学京剧团在天津联袂演出
-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基诺山乡一茶厂发生土方坍塌 致3人死亡
- 第31届中国国际广告节厦门启幕 探索营销新征程
- 上合示范区发运今年首班中欧班列(齐鲁号)冷链快通专列
- 联合国大会通过首个有关人工智能的决议
- 中方回应欧方官员涉港言论 敦促停止为反中乱港分子撑腰张目
- 广西加快推进108项主电网工程投产 国庆基建项目施工忙
- 商务部:针对性加强家政专业建设,为行业培养和储备更多人才
- 罕见病少见,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 广西“经侦联合号”主题宣传地铁列车发车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海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 天津重点行洪河道持续高水位运行
- 得州边境非法移民问题升级 暴露美国深层结构性矛盾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琼海!
-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发布智慧农业技术
- “百千万亩高产示范”实现新疆棉花产量质量协同提高
- 热门推荐
-
- 外媒:尼日利亚一矿坑坍塌30人被困
- 从大结局,看《狂飙》为什么能“飙”起来
-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赛项广西柳州落幕
- 交通运输部:各货运平台已下调抽成比例或会员费上限
- “数醒惊天下” 的三星堆如何解码古蜀文明?
- 《可看香港》全国两会特别报道|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庄紫祥:发展数字人民币钱包助力人民币走向国际
- 9月2日央行开展3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开渔了,肥美海鲜还在路上
- 广西南宁原创跨年大展《意象》开展 开启民族美学寻美之旅
- 肯尼亚一卡车“失控”撞向附近车辆人群 已致50余人死
- 安神补血帮助三类人睡好觉
- 广州动物园亚洲象“宝龙”去世 园方计划制作科普标本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广东梅大高速路面塌方事故死亡人数增至24人
- 文化中国行|微动画《爱我中国年》
- 石破茂再次当选日本首相
- “葫芦”邮票里的吉祥意象
- 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5%
- 暑期迎就诊高峰 首儿所服务“上新”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全面启动“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