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达20.1万亩
中新网西宁12月6日电 (孙睿 索南江措)记者6日从青海省海西州委宣传部获悉,通过摸排发现,柴达木盆地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达20.1万亩。
图为柴达木盆地境内的耕地。(资料图) 索南江措 摄
素有中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地处青海省海西州,面积约26.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据介绍,为进一步增加耕地“进项”数量,落实耕地“进出平衡”,海西州创新举措,积极摸排州内耕地后备资源。以“三调”四大类图斑(沙地、裸土地、其他草地、盐碱地)为基础,结合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成果,与生态条件、地形坡度、土壤pH值等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叠加,按照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和宜耕地评价指标要求,摸排海西州农场未开垦土地、可开发的园地以及集中连片的未利用地共20.1万亩。
海西州官方表示,近期计划可开发5.06万亩、中期可开发5.36万亩、远期可开发9.68万亩。(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企业距离强制ESG信息披露还有多远?
- 科技赋能“晋电外送”
- 银行业一季度净息差跌破1.8%后 此次LPR降息对其影响几何?
- “粽香迎端午 沈台话亲情”沈阳市台办举行在沈台胞台生交流活动
- 中国昆虫学会科普教育基地落户内蒙古宁城县
- 福鹏程:艾伯维将继续投资中国市场加速新药和新适应症引入
- 优选产品的“一站式”体验馆 东博会常设展示厅建成启用
- 红色旅游更红火
- 12月1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前一天下降0.04个点
- 广东大范围降水来袭 珠三角等地有大雨局部暴雨
- 电动车充电费不该成为糊涂账
- 中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启动建设
- “中华名果”巫山脆李首次自营出口香港
- 中国传媒经济发展报告(2023)近日在京发布
- 北京擦亮历史金名片,正阳门、万寿寺修缮保护又迎新进展
- 成都:制造企业加速出海 扩大海外“朋友圈”
- 日媒:日本自民党选举对策委员长小泉进次郎辞职
- 巴基斯坦一客车坠入深沟后起火致至少40人丧生
- 用一粒米致富:北疆稻农创造出的“稻梦空间”
- (经济观察)“双11”迈入第十五年 凸显三大新趋势
- 热门推荐
-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
- 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开幕 各地展厅显独特韵味
- 秦刚会见新加坡外长维文
- “重庆造”抗战题材动画电影《火凤重天》将全国公映
- 贵州纳晴高速牂牁江大桥合龙 为首座“纯贵州造”悬索桥
- 文明之美看东方丨西安城墙:守护历史 见证今朝
- 日本学者:美国炒作“中国产能过剩”是贸易保护主义作祟
- 被遗忘的老北京五大厂
- 2024国际青年交流大会在济南开幕
- 全球电机领军企业茵梦达加码投资中国 在津新基地开工
- 甘肃陇南:交管服务破地理限制 山区民众尽享“数字礼包”
- 重庆市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各类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出炉
- 海信CES 2024前瞻:以场景牵引显示技术创新
- 哀牢山已开发景区可合理适度打卡
- “让古中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代代相传”——访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主席拉索
- 西藏林芝:直击悬崖上的极速救援
- 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伍凤仪:加方继续在全球拓展经贸关系
- “跑酷+非遗”:这届年轻人把非遗传承玩“活”了
-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5.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升学宴上的高考生,成了收红包的“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