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美看东方丨西安城墙:守护历史 见证今朝
新华网西安7月25日电(记者 雷肖霄)翻开一张拍摄于46年前的老照片,88岁的西安市民郑泽尧感慨万千。黑白照片上,昔日“千疮百孔”的西安城墙清晰可见,墙体破旧斑驳,墙头杂草丛生,一只前来吃草的小羊也凑巧入镜。如今带着这张老照片,郑泽尧故地重游,只见眼前的西安城墙巍然屹立,环城公园里绿荫如盖,护城河水依偎环绕,鸟鸣与乐声合奏出一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历史与今朝交相辉映的华美乐章。作为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在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辛勤守护下,正不断见证西安这座城市持续散发新的活力。
保护城墙
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然而西安城墙也曾几度面临被拆除的危险,遭受到严重破坏。
“我们家离城墙很近,每到周末就带孩子去城墙附近玩,那时候还是土城墙,上面长满了草,也没人管理,还有人直接在城墙上挖个洞自己住的。”郑泽尧回忆道。“墙头长杂草,墙根堆垃圾”这是许多上了年纪的西安市民眼里,40余年前西安城墙的真实写照。
1983年起,西安全民保护城墙工程正式启动:清理占用瓮城的单位和居民,修复东门、北门箭楼,补建南门闸楼、吊桥,修建环城公园……及至21世纪初,这场持续了二十余年的“护城”工程,终于让“遍体鳞伤”的西安城墙,重新恢复往日雄姿,但新的挑战却摆在了文物保护工作者面前。
“古代修城墙用的夯土是黄土过筛后再加糯米浆构成的,十分瓷实坚固。但在80年代由于缺乏科学认知,我们选用的填充物不是很讲究,造成了后来夯土内陷,形成裂缝。”西安城墙管委会副主任吴春介绍。
为更加科学地对西安城墙进行保护,2004年,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支集合保护、研究、修缮、传播、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城墙守护天团”开始为西安城墙提供更为科学、持续的保护。由此西安城墙开启了“预防性保护”的创新探索,成为全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先例。
目前西安城墙已逐步搭建起全覆盖监测体系,8000多个监测点位守护着城墙的安危。“通过监测,我们能及时发现病害及趋势,评估原因和险情,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遏制病害的发展。”西安城墙管委会主任杨进说。2018年,西安城墙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绿色城墙
如今步入西安城墙景区,清水环绕,鸟语花香。在一片绿意盎然簇拥之下的环城公园里,老人舞蹈,孩童嬉戏,偶尔还传来几声秦腔。护城河水环绕而过,为厚重的城墙增添了几分灵动的韵味。休闲广场117处,32处健身器材,15处乒羽场地,长度为8.2公里的慢跑步道……西安城墙早已褪去了千年沧桑坎坷,一派生机勃勃。
“每天下午太阳落山后,就带着孩子来这里遛遛弯,又凉快又放松,这里不光是外地游客的游览胜地,也是我们本地居民休闲娱乐的惬意‘栖息地’。”32岁的市民王晓靑说。
然而多年以前,提起城墙周围的环境,西安市民只能频频摇头叹息。“以前全是淤泥,还有些死水,一到夏天臭得不由得捂鼻子。”市民李明回忆道。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全民保护城墙工程,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污染,却没有彻底切断污水源。因此自21世纪初开始,护城河迎来一个“标本兼治”的“大手术”。
“我们在河道两侧修建排污暗渠的同时,改建截污箱涵进行防护,最大程度实现雨污水和景观水的分离,科学、系统地为解决护城河及环城林带试卷破题。”工作人员介绍道。
现在走进西安城墙,一湾碧水绕城墙而过,一副“长安上河图”徐徐展开。这条生态之河、景观之河、人文之河,不仅是西安“全域”治水的新标本,也为市民游客送出美好的文旅体验。
“城墙是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护城河作为城墙景区的重要部分,致力于打造碧波荡漾、环城一周的河道景观,实现一代又一代市民对护城河全线贯通的美好愿望。”护城河改造工程总工程师农晓英说。2018年护城墙景区获得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
从20世纪80年代的“全民保护城墙工程”到如今的“预防性保护”探索实践,从“修修补补”到形成一个“墙、林、路、河、巷”五位一体的城墙景区。西安城墙不仅恢复往日雄姿,更成为世界瞩目的历史文化符号。
活力城墙
每逢节假日,西安城墙总会上演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引得游客驻足“打卡”。即使在疫情之下,悠久的汉唐文化也依旧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成为推动西安文旅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年“五一”假期,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唐运动会”就在西安城墙上演,随着悠扬的鼓乐声,装扮成侍女、文官的工作人员组织游客开展着蹴鞠、射箭等传统运动。而在永宁门西甬道,免费体验花钿的活动也吸引了不少游人体验。
“游乐项目带有古风,和城墙的‘适配度’很高,给大家在逛城墙的过程中增添了趣味。”正在西安就读本科的崔显伟说道。这是他第一次来城墙游玩。
除了文化盛宴外,西安城墙上的体育赛事也别具特色。每年11月,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友谊赛都会在西安城墙之上正式开跑。为保护西安城墙,每年仅有4000人能获得参赛资格。
在西安城墙上,一些马拉松爱好者会选择穿上汉唐服饰享受这场国际盛事,比赛现场也往往会增加历史元素,让参与者感受千年古都的独特魅力。数据显示,2020年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报名人数高达近5万人。
“我们以城墙为基地,一年四季月月都有活动,都是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三月三风筝节带大家做风筝、背唐诗,国际博物馆日让大家在城墙遗址上学习历史,六一儿童节让小朋友画出我心中的城墙等等。疫情影响下,我们也在线上开展了许多活动,不断激活城墙内在资源,让文物活起来。”吴春说。
2015年至2021年,西安城墙累计接待2495.5万人。“文物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就是守护历史责任,践行文化使命,我们要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做好文化设施建设和活动策划运营,让更多的人体验了解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杨进说。
除此之外,作为外交之门,西安城墙也见证了一大批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西安上演:丝绸之路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西安城墙的迎宾仪式为这些前来参加活动的海内外来宾带来了古城西安的“初印象”:流光溢彩的激光秀与身着唐装的演艺人员组成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演艺盛宴,让来宾接受来自古都的热烈欢迎。
千年前的驼铃阵阵仍在古城西安不断回响,古丝路起点对外开放的乐章正在奏响。从担当军事防卫的堡垒到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所,西安城墙仍持续被赋予新的使命与意义,不断见证古都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自制短视频配乐不能“想配就配”
- 汉服之美·汉服秀体验活动在柏林举行
- 国际应用计量经济学会年会首次在中国举办
- 推进人文乡村建设 浙江今年将办10场左右“村跑”
- 第八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浙江富阳举行
- 辽宁多端发力助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 丝路青年说(六) | 为世界提供稳定高效的物流服务
- 5大类全面淘汰!我国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62.8万吨
- 场景、机制、技术:数字化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 12支劲旅角逐巴西中企协公益足球赛
- 第二期“能源中国—青年菁英记者计划”开营
- 湖南江华:春耕备耕忙插秧 不误农时不负春
- 北京通州将建设海洋公园 打造文旅消费新地标
- 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会见王毅
- 北京迎强降雨 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
- “各地古镇相似度99%”是谁的尴尬?
- 第六届留学生节在珠海开幕 打造集聚海内外人才的亮丽名片
- 萨尔瓦多总统宣布成功连任
- 预制菜进校园应十分审慎
- 居家抗疫 六个方法可提高免疫力
- 热门推荐
-
- 各民族同胞浙江温岭制麦饼筒迎端午 饮食文化促交融
- 并蒂莲疑被盗?圆明园:并未失踪
- 四川甘孜州全力保障滞留车辆顺利过境
- 《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24年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昆明一舞厅涉黄、涉黑?男子造谣被拘留
- 福建泉州举办系列活动向世界讲述“古厝新声”
- 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凌成兴被查
- “萝卜刀”等营销宣传须杜绝暴力暗示
- 经营旅行社业务需要取得许可证
- 国际热评:“拱火”巴以冲突,美国以“灯塔”之名行霸权之实
- 日媒:日本新一代主力运载火箭H3首次成功发射卫星
- 曝光多种诈骗典型手段!最高检发布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 东盟青年走进广西 探寻绿水青山“生态密码”
- (身边的变化)拥抱“阳光经济” 重庆工业园区屋顶“碳”新路
- 华南肠道菌群库正式启动 聚焦各功能性菌株开发
- 越南留学生段忠诚5次无偿献血:要帮助有需要的中国朋友
-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一周年 累计发送旅客70万人次
- 知名人权法学者张万洪因病逝世
- 为什么年轻人也想过儿童节?超六成受访青年是为了放松、解压
- 中国黄河流域在建装机最大水电站首台机组成功吊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