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美看东方丨西安城墙:守护历史 见证今朝
新华网西安7月25日电(记者 雷肖霄)翻开一张拍摄于46年前的老照片,88岁的西安市民郑泽尧感慨万千。黑白照片上,昔日“千疮百孔”的西安城墙清晰可见,墙体破旧斑驳,墙头杂草丛生,一只前来吃草的小羊也凑巧入镜。如今带着这张老照片,郑泽尧故地重游,只见眼前的西安城墙巍然屹立,环城公园里绿荫如盖,护城河水依偎环绕,鸟鸣与乐声合奏出一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历史与今朝交相辉映的华美乐章。作为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在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辛勤守护下,正不断见证西安这座城市持续散发新的活力。
保护城墙
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然而西安城墙也曾几度面临被拆除的危险,遭受到严重破坏。
“我们家离城墙很近,每到周末就带孩子去城墙附近玩,那时候还是土城墙,上面长满了草,也没人管理,还有人直接在城墙上挖个洞自己住的。”郑泽尧回忆道。“墙头长杂草,墙根堆垃圾”这是许多上了年纪的西安市民眼里,40余年前西安城墙的真实写照。
1983年起,西安全民保护城墙工程正式启动:清理占用瓮城的单位和居民,修复东门、北门箭楼,补建南门闸楼、吊桥,修建环城公园……及至21世纪初,这场持续了二十余年的“护城”工程,终于让“遍体鳞伤”的西安城墙,重新恢复往日雄姿,但新的挑战却摆在了文物保护工作者面前。
“古代修城墙用的夯土是黄土过筛后再加糯米浆构成的,十分瓷实坚固。但在80年代由于缺乏科学认知,我们选用的填充物不是很讲究,造成了后来夯土内陷,形成裂缝。”西安城墙管委会副主任吴春介绍。
为更加科学地对西安城墙进行保护,2004年,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支集合保护、研究、修缮、传播、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城墙守护天团”开始为西安城墙提供更为科学、持续的保护。由此西安城墙开启了“预防性保护”的创新探索,成为全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先例。
目前西安城墙已逐步搭建起全覆盖监测体系,8000多个监测点位守护着城墙的安危。“通过监测,我们能及时发现病害及趋势,评估原因和险情,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遏制病害的发展。”西安城墙管委会主任杨进说。2018年,西安城墙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绿色城墙
如今步入西安城墙景区,清水环绕,鸟语花香。在一片绿意盎然簇拥之下的环城公园里,老人舞蹈,孩童嬉戏,偶尔还传来几声秦腔。护城河水环绕而过,为厚重的城墙增添了几分灵动的韵味。休闲广场117处,32处健身器材,15处乒羽场地,长度为8.2公里的慢跑步道……西安城墙早已褪去了千年沧桑坎坷,一派生机勃勃。
“每天下午太阳落山后,就带着孩子来这里遛遛弯,又凉快又放松,这里不光是外地游客的游览胜地,也是我们本地居民休闲娱乐的惬意‘栖息地’。”32岁的市民王晓靑说。
然而多年以前,提起城墙周围的环境,西安市民只能频频摇头叹息。“以前全是淤泥,还有些死水,一到夏天臭得不由得捂鼻子。”市民李明回忆道。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全民保护城墙工程,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污染,却没有彻底切断污水源。因此自21世纪初开始,护城河迎来一个“标本兼治”的“大手术”。
“我们在河道两侧修建排污暗渠的同时,改建截污箱涵进行防护,最大程度实现雨污水和景观水的分离,科学、系统地为解决护城河及环城林带试卷破题。”工作人员介绍道。
现在走进西安城墙,一湾碧水绕城墙而过,一副“长安上河图”徐徐展开。这条生态之河、景观之河、人文之河,不仅是西安“全域”治水的新标本,也为市民游客送出美好的文旅体验。
“城墙是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护城河作为城墙景区的重要部分,致力于打造碧波荡漾、环城一周的河道景观,实现一代又一代市民对护城河全线贯通的美好愿望。”护城河改造工程总工程师农晓英说。2018年护城墙景区获得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
从20世纪80年代的“全民保护城墙工程”到如今的“预防性保护”探索实践,从“修修补补”到形成一个“墙、林、路、河、巷”五位一体的城墙景区。西安城墙不仅恢复往日雄姿,更成为世界瞩目的历史文化符号。
活力城墙
每逢节假日,西安城墙总会上演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引得游客驻足“打卡”。即使在疫情之下,悠久的汉唐文化也依旧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成为推动西安文旅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年“五一”假期,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唐运动会”就在西安城墙上演,随着悠扬的鼓乐声,装扮成侍女、文官的工作人员组织游客开展着蹴鞠、射箭等传统运动。而在永宁门西甬道,免费体验花钿的活动也吸引了不少游人体验。
“游乐项目带有古风,和城墙的‘适配度’很高,给大家在逛城墙的过程中增添了趣味。”正在西安就读本科的崔显伟说道。这是他第一次来城墙游玩。
除了文化盛宴外,西安城墙上的体育赛事也别具特色。每年11月,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友谊赛都会在西安城墙之上正式开跑。为保护西安城墙,每年仅有4000人能获得参赛资格。
在西安城墙上,一些马拉松爱好者会选择穿上汉唐服饰享受这场国际盛事,比赛现场也往往会增加历史元素,让参与者感受千年古都的独特魅力。数据显示,2020年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报名人数高达近5万人。
“我们以城墙为基地,一年四季月月都有活动,都是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三月三风筝节带大家做风筝、背唐诗,国际博物馆日让大家在城墙遗址上学习历史,六一儿童节让小朋友画出我心中的城墙等等。疫情影响下,我们也在线上开展了许多活动,不断激活城墙内在资源,让文物活起来。”吴春说。
2015年至2021年,西安城墙累计接待2495.5万人。“文物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就是守护历史责任,践行文化使命,我们要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做好文化设施建设和活动策划运营,让更多的人体验了解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杨进说。
除此之外,作为外交之门,西安城墙也见证了一大批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西安上演:丝绸之路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西安城墙的迎宾仪式为这些前来参加活动的海内外来宾带来了古城西安的“初印象”:流光溢彩的激光秀与身着唐装的演艺人员组成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演艺盛宴,让来宾接受来自古都的热烈欢迎。
千年前的驼铃阵阵仍在古城西安不断回响,古丝路起点对外开放的乐章正在奏响。从担当军事防卫的堡垒到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所,西安城墙仍持续被赋予新的使命与意义,不断见证古都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防暑“三件套”并非“万金油” 这些功效真没有
- 鲁台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共话新动能共谋新发展
- 胃肠道病毒可通过唾液传播
- “清凉经济”融合侗苗民俗风情 湖南会同乡村谱写幸福乐章
- 河南安阳—天津港铁海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
- 5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0560 下调234个基点
- 国家发改委:鼓励和支持扩大民间投资 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
- 近观枫桥丨“管得严”、“离得近”的昌吉市建国路派出所
- 政策红利叠加服务升级 中国入境游市场热力十足
- 首部东坡文化主题大型交响音乐作品海口奏响
- 三峡大坝旅游区邀请宜昌市民“零元游”
- 俄专家看好金砖国家多领域发展前景和优势
- 报告预测:未来20年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份额将超全球五分之一
- 甘肃启“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 建设 加快完善西北路网结构
- (寻味中华 | 文博)走进柳州白莲洞,探万年前古人类“嗦螺”遗迹
- 黑龙江石墨提纯加工中心成立
- 专家杭州研讨长篇小说《半夏引》:折射中国近代药业史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谱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时代华章
- 我国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有效量同比增速超40% 是全球平均增速的1.4倍
- 抖音新规禁止“大小号”不当引流获利 封禁多个百万粉丝矩阵号
- 热门推荐
-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金湖白马湖村:昔日破旧小渔村变身美丽乡村
- 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国际机票预订量翻番
- 发了offer又毁约,任性招聘有多坑人?
- 新疆伊犁旅游新场景“天马浴河”成网红打卡点
- 智能互联网发展报告
- 西北华北等地有沙尘天气 青藏高原东部有雨雪
- 马来西亚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两国双园”是马中经济合作增长“催化剂”
- 第17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沈阳站启幕
- 财政部在澳门成功发行50亿元人民币国债
- 华丰煤矿突水事故被困人员全部找到 搜救工作已全部结束
- 2023年湖南生态旅游节启动 五大花展催热“赏花游”
- 三星堆、秦始皇陵火出圈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去年接待游客6720万人次
- 国际观察:“伏特台风”再证美国网络霸权恶行
- 河北涿州211个进水村已全部退水
- 加拿大将为新民主党前党领布罗德本特举行国葬
- “高原税路通”让青海企业平稳“出海”
- 暑期档收官 票房累计超206亿
- 英国一汽车撞入小学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伤 首相致哀
- 2024年一季度贵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8.2%
- 广东台山黄鳝饭花式上桌 游客“食过返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