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工作重压,如何让自己快乐一点
又到星期天晚上了,我的心情有一点低落。从上中学的时候开始,星期天晚上对我来说就是个不太开心的时间,因为一觉醒来,又要开始忙碌的生活。十几年过去了,当年在心里默默为“星期一要上课”而紧张的同伴们陆续进入职场,成为了用“星期一综合征”表达情绪的“打工人”。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也不例外。
几年前,我的一个好友开始了她的第一份全职工作,聊起职场体验时,她和我说:“职场太难了。做得对,做得好的,都是应该的;错一点都是错,都不行。”我想了想,总结道:“所以,上班就是专门威胁人自尊水平的。”后来几年,我学习了一些关于职业生涯咨询的知识,亲身经历了职场,也见证了朋友们的一些“裸辞”和跳槽体验,很多次凑在一起吐槽过各自的老板,遇到挫折的时候也讲过“真情实感地上班要遭报应”这样的玩笑话。这些经历,都让我对“不想上班”这件事有了更真切的体验和更深入的理解。
因为职业的原因,朋友们在工作中有情绪时,常常来找我聊天。我总是在听他们讲述职场经历时,想到“压力”与“危机”的概念。心理咨询所定义的“压力”,通常是个体能够用现有资源合理应对的,比如在平时八小时工作制的基础上偶尔高强度加班,而当“压力”大到应对资源和技能几乎耗竭的时候,比如连续半年以上的“996”,就会成为“危机”,会让人感到更强烈、持续的无力和无助。除了工作强度和时长,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加剧我们有关上班的压力。比如,严苛的末位淘汰制,可能会让员工感受到更大的不确定性并加剧焦虑;考核标准以及工作任务的频繁变化,也会迫使员工投入更多认知资源去适应新的情境;如果上级实施辱虐管理,比如嘲笑、辱骂、公开批评下级并且使用藐视性的语言,也会造成员工的困扰甚至心理创伤。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体验到了超负荷的压力、危机与创伤,当然会本能地想要躲开职场的环境。
另外,工业社会的发展也让生产过程的分工更加精细化,进而使上班族生活碎片化。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是自己领域的专家,却很难看到自己对更大的系统所造成的影响,这使得我们在工作中更难找到意义。如果反馈周期比较长,这种无意义感可能会更加清晰和强烈。然而,人类有追寻意义的本能,并且渴望在对意义的追寻中获得自我的独特性,进而获得自我认同。有时候我们并非反感上班,只是相比于上班,我们更加迫切地想要探寻人生的意义,并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职场有时压得人喘不上气,“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理想很丰满,但大多数人还是得上班。不过,身为“打工人”的我们倒也可以做些事情,让自己舒服一点。比如,在压力与危机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来帮助我们神经系统的活动,进而促进我们的情绪调节。具体可行的措施,包括每天十几分钟的深呼吸或者正念冥想练习,这可以在午休时间让我们放松一下,也可以晚间促进睡眠。除此之外,每天3到5次短时间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也可以暂时解除大脑的“警报”,比如每天上班之前、午休时间,以及下班之后分别进行一到两分钟的快速高抬腿或者开合跳练习,速度要尽量快,感到喘不上气的时候就可以停下来。当我们被工作任务追着跑的时候,这带给神经系统的刺激,类似于我们的祖先被野兽追着跑的情境,而高强度的有氧练习可以很好地模拟“为了逃命而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生理过程,当我们忽然停下来时,神经系统也会随着心率减慢而放松下来,从而有效促进压力释放。
另外,我们还可以更多地在工作中表达善意。生而为人,我们对联结与归属感有本能的需求。尽管我们在同事面前大概不会像在朋友面前一样口无遮拦,但依然可以慷慨地表达赞美、感谢和共情,用温和的方式提出建设性意见,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日常娱乐活动。这样的善意或许并不能每次都得到积极的回应,但它可以增加我们结交“上班搭子”的概率,说不定能够改善上班的体验。
最后,能够促进个体自我探索与意义追寻的工作确实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我们意识到了工作对自身意义感与价值感的消耗,却一时间难以改变现状,不妨在工作之外给自己搭建一座“堡垒”。这可以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兴趣爱好,也可以是发展副业,甚至是酝酿转行。现实难免对我们的精神世界造成磨损,而亲自构建的独特意义可以让我们自得其乐,也有更多的耐心与活力去面对日复一日琐碎的工作与生活。
苍鹭(心理咨询师)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金融监管总局:对房地产“白名单”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要“应满尽满”
- 乘警党海华的 “家乡守护之旅”
- 专家:十年内我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或达到1亿亩
- 第32届白玉兰戏剧奖揭晓获奖名单 朱洁静获主角奖榜首
- (两会访谈)齐向东:网络安全产业现五大趋势,中国发展空间广阔
- 俄乌局势进展:乌防长称计划反攻 数据显示欧盟仍与俄有大量贸易往来
- 成都金沙祭祀举行 延续古蜀传统祈福新春送祝福
- 突尼斯发生沉船事故 致20名非法移民身亡
- 美国罢工浪潮不断 底特律数千赌场员工举行大罢工
- 克宫消息人士:阿萨德及其家人抵达莫斯科
- 去年以来缅甸累计向中方移交4.9万名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
- 全国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三清山 研讨文旅融合发展新思路
- 广州荔湾区百艺城发生火灾 现场明火已被扑灭
- 广东税务:营造良好环境赋能万亿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发展
- “夜市+求职” 江西南昌“花式”招聘多举措稳就业助创业
- 广西梧州举办投资恳谈会 广邀企业家回乡共谋发展
- 粤多地持续强降雨 广州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96.9毫米
- 哈尔滨国际友人联谊会 讲述“哈尔滨国际外侨故事”
- 万千气象看云南丨从一颗核桃开始,在西南边陲探索“一县一业”
- 广西水文中心:桂北和桂东可能出现较大范围超警洪水
- 热门推荐
-
- 报告显示:八成受访外企预期年度利润持平或有所提高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贵州荔波依托贵南高铁做好资源文章提升景区品位
- 西安医生绘制疾病科普漫画 用画笔缩短医患距离
- 适老产品供给如何从有到优?堵点有待疏通 关注多元需求
- “碳”路先行|一条条“能源”转型路,一个个“生态”变迁史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宜黄:小石蛙大产业 乡贤带来“致富经”
- 广西桂林岩洞上演意大利肢体影子戏剧 英中双语碰撞灿烂花火
- 投资人士:债务违约危机凸显美国政府无能
- 民盟盟员黄阿忠谈绘画:要画出“心中的风景”
- 国家林草局:进一步加大对毁林毁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 中国代表敦促美英停止在叙利亚非法军事行动
- 儿童、中小学、大专院校疫情防控怎么做?这份指南请收好
- 今年前11个月,我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支出2.63万亿元
- 京津冀三地实现千万条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共享
- 多国学员宁夏求取“治沙经” 助力荒漠化防治
- 山东“拥抱”数字化浪潮 “智改数转”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 韩前总统文在寅之女因酒驾肇事被送检
- 美联邦上诉法院:特朗普需就作家卡罗尔诽谤案支付500万美元赔偿金
- 突发!印度一工厂爆炸起火 已致多人死伤
- 浙江“制造大市”迎风起航:新能源汽车产业节后生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