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迷信“网红处方”,儿童用药安全第一
冬春季是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医生提醒家长——
切莫迷信“网红处方”,儿童用药安全第一
■本报记者 李晨琰
进入冬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进入高发季,时下,不少“网红处方”在社交媒体上流传。比如治疗肺炎支原体的所谓“网红三件套”,治疗流感病毒的奥司他韦、速福达等。有网络平台数据显示,呼吸道感染用药整体需求量持续攀升,尤以奥司他韦销量增长明显。
在一些家庭,发现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后,心焦的家长往往掏出手机搜索攻略,然后照着“网红处方”在网上买药,这一现象近来时有发生。对此,沪上医院的医生发出提醒:药能治病也能致病,尤其是儿童用药,如不对症,不仅会延长病程,还可能引起其他症状如胃肠道不良反应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肝脏损伤。
有点症状就“对号入座”,容易跑偏
现实生活中,“爸妈医生”并不少见。赵女士日前就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她的一次“踩雷”经验。前段时间正值肺炎支原体流行,发现女儿有些咳嗽,她随即联想到朋友圈热传的“支原体上岸教程”,文中提到,咳嗽是支原体感染的常见症状。她担心孩子正是中招了支原体,便按照“教程”购买了“网红三件套”,即“阿奇霉素+布洛芬+愈酚甲麻那敏”。没想到,女儿咳嗽不仅没好,状态也越来越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发现,孩子其实是病毒感染,应遵医嘱对症用药。
“接诊过程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到医院前已给孩子吃过药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告诉记者,尤其是当下进入流感高发季,发现孩子出现流感样症状,不少家长就会自行购买抗流感病毒药物,这其实是不科学的。
曾玫谈到,冬春季本就是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多种疾病都可能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仅凭孩子出现一些症状,就马上“对号入座”,很容易跑偏。“就拿奥司他韦来说,在发烧48小时之内服用效果最好。超过48小时,药物疗效降低,用药对整个病程的缩短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及时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才是最有效的。”
而就前段时间流行的肺炎支原体,即使对照“网红处方”,使用阿奇霉素也不一定能获得较好的疗效。“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如自行使用,有可能不仅没有控制住病情,反倒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曾玫说。
自行“混搭”用药,徒增用药风险
要注意的是,“是药三分毒”,任何药品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最近,感冒、发烧、腹泻的孩子多了,有些家长可能比较着急,有时候会给孩子‘下猛药’。”上海市儿童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曾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孩子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比如复方感冒药和退热药联合使用时,往往会存在药物过量的风险,甚至会出现肝脏损伤。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2年)》显示,我国14岁及以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占报告总数的7.8%。86%的儿童药物中毒事件发生于家庭用药中,近85%的家庭存在儿童用药安全风险。
临床上,曾娜就曾遇到过一名2岁儿童因服用布洛芬后发生严重肝衰竭。复盘这起急性肝衰竭案例的始末,她发现,家长不仅超量使用了布洛芬颗粒,孩子本身的体质也对药物过敏。“每个孩子体质不同,每种药物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市面上,带‘酚’字的复方感冒药基本上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家长自行‘混搭’用药,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用药风险。”
“立竿见影”的药物,不可迷信
还有医生注意到,眼下,有部分家长盲目追捧海外网红药。比如,一款日本儿童感冒糖浆在家长圈中很有知名度,根据药瓶外包装上的图案,家长们将其形象地称为“面包超人”。
“针对鼻炎、咳嗽、发热、感冒等不同症状,‘面包超人’共有四款,由于该药见效快,在不少家长中很受欢迎。”曾娜说,其实这四款“超人”并没有超人之处,查看成分表,无非是缓解流鼻涕的氯苯那敏、缓解鼻塞的伪麻黄碱、止咳的右美沙芬以及退烧的对乙酰氨基酚等。
那为什么起效快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用料猛、成分多。”曾娜表示,六岁以下的儿童一旦发热,医生一般只会开具两种退热药,单方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在医嘱之外,擅自使用复方制剂,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超量服用,药物再经肝脏代谢,就会出现一定肝损风险。”
不少医生都发出提醒:家长切不可迷信“立竿见影”的药物,因为孩子还在生长发育阶段,用药以安全为第一原则,必须谨慎。
“如果药物没有按照医嘱或说明书正确使用,均可能适得其反。”曾玫说,当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家长首先要明确引起相关症状的原因。如果只是普通感冒或咳嗽,家长不要马上用抗菌药物,绝大部分呼吸道症状还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果孩子不是流感,吃了抗流感病毒药物,在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同时,还可能造成过度处方或药物供应紧缺。(文汇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小店里的匠人精神:用心做一碗温暖的羊汤
- “医生的医生”是个怎样的职业?
- “这个春天定将生机无限”
- 工信部:1-11月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2.5%
- 土耳其“洋女婿”中国创业:海滨飘荡咖啡香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中国农业机械之乡”湖南双峰向“新”而行
- 山东多措护航消费者权益 “放心消费”创建成共识
- 山东各地打造“阳光体育大课间” 让学生“撒欢儿”动起来
- 探寻“电池智造工厂” 科技创新助力民众出行
- 《中国商贸物流发展报告(2022年)》发布:物流运行保持恢复态势
- 上海创新爱情文化服务 “甜爱沙龙”带新人分享甜蜜
- 扎根西藏的尼泊尔商人写下心声:“一带一路”带来大好机会
- 从“首家”“首次”“第一” 看中国制造升级
-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全面开工
- 新一代铜复合集流体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 江苏现有备案博物馆349家 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
- 广西推动构建中国—东盟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平台
- 文学经典如何与网络空间产生“化学反应”
- 2024 JISP提升法国艺术家作品比例 促进中法友谊
- 节前售票高峰已至 铁路12306累计发售春运车票6108万张
- 热门推荐
-
- 聚焦“六”大看点,津渝共赴盛会——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将于6月20日启幕
- 高交会观察:“IT智造”助推中国企业 “破圈出海”
- 中外领导人见证!上合组织青少年体育文化节启动
- 持续三个半小时 FBI搜查拜登度假别墅未发现机密文件
- 山西“订婚强奸案”彩礼纠纷案一审宣判
- 杭州:水下无人机成“桥梁医生”团队新援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数字化激活“超级小镇”服装产业新动能
- 甘肃临夏千年“村味”探出海 “食”美有味更有为
- 院士专家云集深圳探讨国家“三深”发展路径
- 生活服务软件为何扎堆“求借钱”
- 年接待游客超1.6亿人次 蒙晋冀(乌大张)合作区“抱团”发展
- 重笔描绘“数实融合”新“津”彩
- 《敢死队4:最终章》即将上映 中国观众全球首看
- 美最高法院继续阻止得州允许逮捕非法移民法律生效
- 鄱阳湖水位跌破12米 系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
- 广西发现两个植物新物种
- 乌克兰两架军机执行作战任务期间坠毁 致6名士兵丧生
-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这三名科学家获奖
- 真相 |美国用毒品害了自己,乱了别国
- 跟着节气过日子:严寒岁末 大寒节气看哪里冷到极致盼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