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美食一次别吃太多!
木薯近期爆火!有网友吃完却“中毒”
疑似木薯中毒帖子——
最近,到了木薯上市的季节。在某社交平台上,“木薯糖水”成了高频词,不少网友晒出自制木薯糖水成品照,评价为:“好吃到飞起,一口接一口特别上瘾”“外面糯糯的QQ的,中间又很绵软面面的,非常神奇”……
但也有网友吃完后疑似中毒!这是怎么回事?
木薯 真的有毒!
木薯分为食用类、饲用类和工业类木薯三种。其中可供人食用的只有食用类木薯。不过也不用担心,市场上我们能买到的木薯一般都是食用类木薯。
那么,是不是食用类木薯就非常安全呢?也不是。
先说结论:生/鲜木薯的确有毒。毒性来自生木薯中的两种氰苷类化合物,一种叫做亚麻苦苷(占95%左右),一种叫做百脉根苷,这两种物质在木薯自身所含的亚麻苦苷酶水解下,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如果你是《甄嬛传》十级选手,想必还记得著名的“木薯粉事件”,安陵容用来自杀的苦杏仁,毒素也是氢氰酸。
有数据称,食用150g—300g未经处理的生木薯就有可能引起中毒。
之所以木薯分为食用类、饲用类和工业类三种,也是按照其中氰苷类化合物的含量来区分的。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标准,当木薯经过去皮、浸泡等加工后,其中氰苷类化合物的含量在50mg/kg以下的,可以被归为食用木薯。
木薯有毒也不奇怪,毕竟木薯来自于大戟科,这可是个“不得了”的家族,大戟科植物普遍有毒。除了木薯,另一种美味且有毒的食物还有芋头,在食用前都必须要小心地去皮、浸泡和彻底煮熟。
除了上述方法,发酵、烘烤、日晒、粉碎等方式也能脱除木薯块根中的氢氰酸。
既然有危险 为啥木薯还能做主食?
虽然木薯生吃有毒,但不可忽略的一个事实是,木薯的淀粉含量高达70%—80%。
口感软糯、产量大,但对生长环境和栽培水平的要求却很低,耐旱又抗贫瘠,说白了,吃木薯成本低、能抗饿,这些特点,让木薯在农业水平落后的地区(主要是非洲地区)被大量种植,并成为当地人们赖以生存的主食。现在,木薯是世界上第三大淀粉来源,名次紧紧排在水稻和玉米之后。据统计,木薯是8亿人的主要口粮。
但由于木薯中大部分是淀粉,营养物质很单一,长期吃大量木薯,很容易造成优质蛋白、维生素等其他营养素的缺乏。
木薯中蛋白质含量低,但钾元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含量高于米饭和馒头,这与木薯的加工程度比米饭、馒头的原料大米、小麦低有关。例如,木薯被加工成木薯粉后,蛋白质含量仅0.08g/100g,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含量分别为2.96mg/100g和0.007mg/100g。
由于去毒处理比较麻烦、营养价值也不算太高,因此在农业发达地区,人们普遍不会选择将木薯作为主食。但只要是美食,中国人一向不惧怕有点毒性的,就像河豚,再如各种云南的菌菇,在吃货面前都不算太大阻碍,何况是仅仅“闹闹肚子”的木薯呢。
用木薯做成各类“糖水”在南方不少地区都很流行,用木薯淀粉做成的芋圆、麻薯、奶茶里的“珍珠”,也挺受大家欢迎。
如何安全地享受木薯美食?
要想健康、安全、快速地享受木薯美食,建议大家注意下面这几点:
⒈选择合适的品种
我国农业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低毒的木薯品种,如“华南9号”“桂热10号”和“桂木薯11号”。
不过,哪怕是低毒品种,也不要一次性大量摄入,除了毒性问题,还要考虑食用大量淀粉类食物带来的热量问题。
⒉去皮浸泡、彻底煮熟、一次不要吃太多
木薯皮中的氰苷类化合物含量很高,通过去皮和长时间清水浸泡(有说法认为应浸泡1周,每天换水)能减少氰苷类化合物含量,降低毒性。
在制作时也要彻底煮熟。高温加热可以灭活那些能转化氰苷类化合物的酶,使之无法将氰苷类化合物转化为有毒的氢氰酸。因此,彻底煮熟是木薯脱毒的重要方法。要注意煮木薯时要敞开锅盖煮,让已经转化的氢氰酸蒸发掉。
还需要注意的是,一次不要食用太多。有报道称部分人群肠道中可能也含有一些能将氰苷类化合物转化为氢氰酸的酶,因此部分朋友即便食用熟木薯也会出现呕吐等轻度中毒症状。
⒊直接购买木薯粉
这种方法更能确保无毒,且更方便加工成美食。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道简单易做的冬日木薯美食吧——
芋圆蛋羹
原料:
木薯粉、红薯泥、白砂糖、鸡蛋、枸杞、干桂花
步骤:
1.木薯粉与红薯泥按照2:1的比例,加入适量白砂糖混合均匀。可加入适量清水或牛奶揉成不黏手的面团。将面团搓成细条并切成大小合适的小段,稍微整形揉圆。锅中加水煮沸,下入芋圆煮熟后捞起过凉水备用。
2.锅中重新倒入清水煮沸,打鸡蛋花,煮熟后放入芋圆和枸杞煮1~2分钟,可依据个人口味调入白砂糖,盛出后撒上干桂花,即可享用。
这道芋圆蛋羹加入了鸡蛋,弥补了木薯和红薯缺乏优质蛋白的缺陷。有时间的朋友还可以提前用压力锅煮好红豆,一同加入芋圆蛋羹中,进一步增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含量,也可以让这道甜品口感更丰富。
综合科普中国报道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官方发文防范电网大面积停电风险
- 俄乌大规模交换被俘人员 双方各有200多人获释
-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华刚林:中美紧密合作有益世界经济复苏
- 海南周刊 |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千米海底 惊艳出世
- 湖南退税提速增效 精准助力企业“扬帆出海”
- 四川如何做好2024年“三农”工作?省委一号文件“出招”
- 湖北咸宁举办桂花展演 千台无人机点亮中国桂花城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展馆亮相山西文博会:非遗文创产品“吸睛”
- 京西智谷-首都在线自主创新算力点亮 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欧洲芯片产能再提升
- 从“抢救”到“预防” 北京长城保护探索新路径
- 第十六届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启幕
- 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开讲“艺术中的中国故事”
- 中央部署金融工作,释放重要信号!
- 中外友人邂逅秦风秋韵 以茶为媒促文化交流互鉴
- 葡萄能提高量子传感器性能
- 【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弘扬文化促协商——访宁夏首个县级文创基地
- 南怀瑾诞辰106周年纪念活动在浙江乐清举行
- 银行股大幅“跑赢”A股大盘 瑞银解析
- “悦己”潮提升消费愉悦感
- 热门推荐
-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广东力挺民营企业做创新主角
- 张军扩: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仍然巨大
- 郎平邀你一起,“向上争一个光明”!共迎世界体育盛事
- 澳媒:中国再度成为澳大利亚煤炭出口第一大目的地
- 2024年世界气象日庆祝活动启动
- (寻味中华 | 文博)品明清御瓷:诗、书、画、印皆入瓷
- 美国拟追加20亿美元军援 或首次援乌这一远程武器
- 科研人员在云南文山发现一蜥蜴新种 命名为“招龙棱蜥”
- (申城风景线)“雪糕刺客”高价降温 上海“平价冷饮”小店日销逾万支
- 5月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创近15个月新高
- 朝中社:俄罗斯政府代表团抵达平壤
- 专家谈全球发展倡议进展:以行动为导向 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心针”
- 以色列一警察局长被迫辞职在全国引发抗议活动
- 两方“金印”确定墓主身份 南京发现三国东吴重臣张昭墓
- 清明缅怀公安英烈:英魂不灭,浩气长存
- 柳州铁路枢纽完成扩能改造 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运输能力提升
- 中国好剧全球传播
- 外媒:98岁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再次入院
- 远洋航船减碳新探索:碳捕捉系统让从燃油消耗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闭环
- 西藏启动G219旅游推广活动 加强旅游名县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