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动物冬眠?人体在冬季切换“节能模式”
天寒地冻的冬天,很多人会联想到万物凋零,时常感到情绪低落。近日,国外两位心理学专家撰文称,冬季会给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带来许多深刻变化。人体切换成“冬季模式”,身体多个器官面临考验。解读冬天带给身体的变化,并教你顺利度过寒冬。
身体在冬天会切换“节能模式”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估计,约5%的人会患上一种名叫“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抑郁症,变得整天昏昏欲睡、感到生活失去意义、没有动力参加喜爱的活动,还有很多人虽然没有达到疾病程度,但也会出现类似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发表在美国《普通精神病学档案》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显示,“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普遍增加可能与阳光照射减少、神经递质血清素(5-羟色胺)水平降低有关,在白天短、冬季长的北半球更常见。
有科学家认为,“季节性情感障碍”与动物冬眠期间新陈代谢降低类似,是人体为了适应能量需求较大的冬天而做出的改变,神经系统兴奋度下降、容易困倦昏睡、活动量减少等都有利于保存能量。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袁勇贵表示,冬季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大脑中负责“催眠”的褪黑素分泌量增加,而负责“唤醒”的皮质醇分泌时间延后,因此会感到格外困倦。
比利时神经学专家还发现,人们在冬季保持注意力的能力最强,学习和工作上的表现最好。汤永隆解释说,温度低的环境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头脑相对清晰,思考问题的能力自然会增强。
这5个器官最怕过冬!
除了思维和行为方式,寒冷还会促使人体其他系统做出调整,尤其某些器官很怕冷,有时稍微照顾不周就可能“罢工”。
⒈心血管受不了温差大
冬季最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究发现,每年1月是心脏病患者的死亡高发期。
寒冷会激活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血管收缩“变脆”。
⒉呼吸道更加敏感脆弱
从鼻子到肺,整个呼吸道都会因为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发生变化。
鼻黏膜黏液分泌会减少,鼻子过滤病原体的作用会减弱。
当干燥的冷空气进入上呼吸道,会使气道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能力下降,若发生呼吸道感染,纤毛变得更少更脆,其功能恢复长达2个月。
古人云“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畏寒畏热”,寒冷干燥易诱发哮喘、慢阻肺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
冬天来临,虽然生产花粉的树木陷入沉睡,但过敏门诊患者数量不会明显下降,因为室内过敏成为常态,尘螨、宠物、霉菌等都是重要因素。
⒊胃肠受凉代谢速度慢
胃对冷空气十分敏感,受到寒冷刺激易出现痉挛性收缩,若不注意保暖或过量食用生冷、太硬的食物,会加重不适。
另外,身体为了御寒,会减少胃肠血液供应,慢性胃肠疾病患者更易出现胃动力不足、腹痛、腹胀等不适。
还有些人一到冬天就食欲大增,对高油、高盐、辛辣食物来者不拒,但运动量减少,致使胃肠蠕动速度减慢。
⒋关节遇冷保护力减弱
关节周围皮下组织相对薄,血管遇冷收缩会影响血液循环,肌肉和韧带柔韧性降低,对关节的保护力减弱,易发生关节损伤甚至骨折。天冷还会刺激滑膜,使其分泌的滑液减少,导致关节摩擦力增大,突然换姿势时就会出现干涩或酸胀感。
⒌前列腺也会得“感冒”
前列腺有丰富的肾上腺素受体,受凉时极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腺体收缩、慢性充血、尿道压力增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尿无力、会阴部及小腹疼痛等症状。
冬天做好4件事至关重要
从身心关系的角度来看,身体健康心情会变好,心情改善了,身体状态也会提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互为因果的关系。
⒈尽量心态平和
冬季做到心平气和、内敛宁静,避免情绪急躁或压抑。多到户外晒太阳,有助驱散情绪阴霾、减少褪黑素分泌,振奋精神、愉悦心情。
冬季还应该经常参与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交流,有助维持自身情绪稳定,提升幸福感。
⒉饮食均衡温补养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李晓林表示,冬季万物休养生息,人也需要养精蓄锐,顺应“冬藏”的特点,因此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运动有度也是关键所在。
冬天气温低,汗液减少、不易口渴,但人体此时反而需要更多水分,建议每天喝够1.5—2升水。
日常烹饪多选择温补性食材,如山药、萝卜、豆腐、白菜、南瓜等蔬菜,羊肉、鸡肉等肉类,还可以适当加入核桃、花生、红枣等干果。
烹饪方式最好选择清蒸或水煮,少油、少盐、无糖,不食辛辣生冷,有助保护胃肠功能。
⒊适当延长睡眠时间
充足睡眠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睡前可以泡泡脚,驱除寒气的同时促进气血循环,有助改善睡眠质量。注意睡前少喝水,避免加重肾脏夜间负担或因夜尿过多影响睡眠。
⒋坚持运动控好强度
冬季运动不宜过早,老年人最好选择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下午或傍晚运动,一周3次即可,快走、慢跑、太极拳、健身操、舞蹈、举哑铃、深蹲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结束时逐渐降低运动强度,并做好肌肉放松;遇到雾霾、雨雪天,应尽量避免外出运动。
综合生命时报报道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实行实名预约参观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探访贵州“红飘带” :数字科技让长征故事长征文化“活”起来
- 校史剧走红的背后:年轻人正在寻找新的精神偶像
- 山西公开曝光5起不担当不作为典型问题
- 2024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将在大连举办
-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自枪击事件后首次发声
- 潮州加强人才建设 助推千年潮州菜传承与发展
- 参观高校,重在体验而非“买买买”
-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完工验证新航程
- 杨燕子当选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
- 职引未来——2024年大中城市巡回招聘会走进宁夏
- 乌鲁木齐“热雪沸腾” 冰雪游软硬件“上新”
- 男子游泳被劝阻将公园管理人员绑树上 警方通报
- 专家:规范诊疗、全程管理慢阻肺病 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
- 杭州破产法庭成立五年化解债务2985.88亿元
- 7月广州二手住宅网签面积逾81万平方米
- 谢锋访问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
- 湖北咸宁:8000余亩水稻开镰庆丰收
- 北京启动“京果飘香·全民采摘季” 引导消费者走进田园
- 河南平顶山煤矿事故已致10人遇难 仍有6人失联
- 热门推荐
-
- 浙江经济观察:“外贸大市”宁波何以再出发?
- 乌媒:乌克兰首都基辅拉响防空警报
- 【文化中国行】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后,中国旅游“China Travel”成海外社交媒体流量密码
-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丨事关房地产、新兴产业、扩大内需 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重点在三方面发力
- 多位世界文豪后代及其创作研究者:期待更多鲁迅作品被翻译
- 印度航空计划订购250架空客飞机 交易价值320亿欧元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逝世
- “人工树叶”研究新突破:图案化实现太阳能分解水制氢
- 盖茨基金会宣布与阿联酋共同投入2亿美元加速气候行动
- 离岸人民币跌破7.24 专家:未偏离合理区间
- 杭州机场计划新增多条亚运航线 暑运旅客吞吐量或创新高
- 40人死,34人伤!尹锡悦访欧回国后,先处理这件事
- 韩国民间团体抗议美国对韩国政府实施窃听及监听
- 安徽开展知识产权领域专项执法 严打侵权假冒行为
- 宁夏将全力打造“中国算力之都”
- 今年上半年太仓港出口整车量达17万辆 创历史新高
- “宽带边疆”新疆版如何照进现实
- 向着山野贵州,寻找新时代下的多彩生态奇迹
- “国潮”如何奋楫“出海”向未来?
- 江西南昌再添一座高铁站 完善交通网络护航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