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敏,这些知识你需要了解 | 科普时间
近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北京等地迎来雷雨天气,同时各大医院门急诊过敏患者骤增。患者大多出现了过敏引发的哮喘现象,导致呼吸困难。
一说起季节性过敏,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春季过敏。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春天才是季节性过敏的“王炸”。然而,从医学角度来看,秋季过敏比春季来得更猛烈一些。
一起来看看这是为什么。
春季过敏VS秋季过敏
春天的过敏原主要是花粉、尘螨等,秋天的过敏原主要是花粉、尘螨、霉菌等。虽然两个季节中的“头部”过敏原都是花粉、尘螨,但两者却大不相同。
春天的花粉过敏原以树木花粉为主。秋天的花粉过敏原以杂草花粉为主。秋高气爽的天气,杂草丛生,蒿草、葎草、豚草等的花粉凭着小颗粒的优势,借助干燥的空气肆意飘散,让过敏来得汹涌猛烈且猝不及防。对于过敏人群来说,此时的空气仿佛“带刺”,出门真的就是感受“会呼吸的痛”。当最高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下的时候,杂草类植物才会开花。这些致敏花粉往往要靠空气流动传播,所以空气干燥、相对湿度低于50%时,有二三级风力的条件,会更适宜杂草花粉传播。
夏末秋初,梅雨季节的湿度和温度为尘螨创造了好条件,尤其是房尘螨。夏秋季的高温和潮湿环境,非常适宜霉菌的生长。所以,秋季过敏的元凶还有霉菌。
说说雷暴与过敏
如果说春天的花粉是小巫,那秋天的花粉就是大巫了!
虽然树花粉和草花粉都能引起花粉过敏症,但它们的致敏程度是不一样的。从临床上看,虽然春天的花粉浓度比秋天高,但秋天草花粉的致敏性更强。比如蒿草,它的花粉是秋天的标志性花粉,致敏性非常强。有些人就算接触到少量的花粉,也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秋季花粉颗粒小而轻,可以随风飘数百公里,甚至可飘至上万米的高空飞翔。花粉随气流上升到云层底部,云层的潮湿和静电使花粉颗粒“爆裂”!这就是秋天的暴风雨天气让花粉“爆裂”,产生雷暴过敏的原因。一颗花粉“爆裂”可释放700个亚花粉颗粒!强冷空气下降,将更多、更轻的亚花粉颗粒,重新带回地面,进入人体气道。而亚花粉颗粒变应原性更强,在人体内通行更自如,造成的危害也更加严重!这就让秋季花粉的致敏性又上了一个台阶。
有这样的数据可供参考:春季花粉过敏导致哮喘的概率只有5%,而夏秋季过敏患者症状更重,可能有50%的患者会出现哮喘。
过敏高发的另一个原因
秋季过敏高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相比春天,秋天天气更干燥,紫外线更强烈,气候变化更频繁。秋天空气湿度降低,人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也骤降。而温度降低,皮肤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越来越少,皮肤锁水的能力也降低。当凉爽的秋风吹来,带走更多的皮肤水分后,皮肤屏障就会变得更加脆弱。一旦接触到细小颗粒的过敏原,就会产生皮肤过敏反应,让瘙痒、红肿、丘疹等症状接踵而至。
秋季皮肤过敏最常出现的就是过敏性皮炎、颜面皮炎、紫外线过敏、冷空气过敏等。冷空气过敏其实是一种特殊的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其表现为对温度变化敏感,冷热空气刺激会引起明显的流鼻涕、打喷嚏。症状和过敏性鼻炎相同。但过敏性鼻炎是对某种物质过敏,只要不接触过敏原就不会出现症状。而血管运动性鼻炎是由于人体的血管舒缩功能跟不上空气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还有些症状看起来和过敏无关,但实际也是过敏所致。比如头痛,是由于鼻甲肥大,黏膜水肿刺激鼻腔神经导致的。还有喉咙痒,是因为过敏原在刺激咽喉部黏膜。面部浮肿,也是因为面部过敏、淋巴回流受阻导致的。
链接
日常生活中有些小窍门,可以帮助大家预防秋季过敏。
1.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和过敏原食物。
2.关注室内空气质量和湿度,必要时可以使用加湿器。
3.坚持适当的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4.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常打扫尘螨和花粉聚集的地方。
作者: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重庆市人民医院过敏科主任医师 周维康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辽宁省营口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2024年贺岁档电影票房破25亿
- 中国对欧盟乳制品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是“报复举措”?商务部回应
- 学者:从Shein和Temu的美国官司浅谈“二选一”
- 中新真探:日常跑步伤膝盖吗?
- 万达高级副总裁刘海波被带走 万达人士:涉企业内部贪腐
- (新春走基层)甘肃榆中电商平台牵手城乡一“网”情深
- 四川省广安市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 云南镇雄山体滑坡灾害:各方联合 全力以赴打好严寒下的硬仗
- 福建这座小城,把红木“雕”向全球
- 记者手记:探访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故居
- 中国贸促会报告:超九成中企较看好对外投资前景
- 广西应对今年首场大范围暴雨强对流天气 紧急避险转移794人
- 山东用心又用“新” 为新业态劳动者“蓄电赋能”
- 泰国中资企业员工举办集体婚礼
- “男孩被逼吃粪便”后续:警方称欺凌者未满14周岁
- 满满诚意 准备就绪!《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全部五次彩排
- 北美票房:《绝地战警:生死与共》首映夺冠
- 探访裘古怀烈士纪念馆:胜利的时候 我们不会忘记你们
- “花潮汉服文化节”在京开启 上百项传统文化节目亮相
- 热门推荐
-
- 国家广电总局称坚决整治天价片酬
- 国际热评:打开网络战“魔盒” 美国监听丑闻再添实锤
- 海南增配131辆救护车 打造“15分钟医疗救治急救圈”
- 北京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监管 已划分2.4万余个林长制管护网格
- 强降雨致山体滑坡、泥石流频发 湖南桃源安全转移群众7000余人
- 推动交叉学科发展 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揭牌
- 夜宵吃什么?京城夜宴年轻人“主嚼”
- (乡村行·看振兴)安徽休宁:“以竹代塑” 助力绿色发展
- 海南儋州:自贸港开放前沿项目集中开工投资超百亿元
-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拆或不拆,难题怎么破?
- 京津冀消费季启动 三地推新出彩乐享“盛惠”
- 广东台山米粉:海内外台山人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
- 西藏拉日高速公路最长隧道帕当山隧道贯通
- 28位知名专家携手著书 为医患破解免疫治疗临床治疗困惑
- 广西凌云抓紧灾后重建 受灾中小学如期开学
- 重庆大学深度推进校地合作 将建“智谷”校区
- 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将至,年轻人会怎样迎接?
- 报告:2022年苹果应用商店创收1.1 万亿美元,中国开发者贡献近半
- 北京门头沟:全区保险公司均可救援非本公司参保车辆
- 端午假期福建口岸预计迎新一轮出入境客流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