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宵吃什么?京城夜宴年轻人“主嚼”
京城夜宴年轻人“主嚼”
上周六夜里10点,簋街胡大饭店总店门前,标志性的红灯笼点缀着夜色,排队等位的人群熙熙攘攘。兰兰和朋友们已经在此等待了一个小时,但她依然热情不减,还拍了张照片发朋友圈——“听说小龙虾和夏夜更配哦!”“平时工作忙,大家都趁着周末,出来聚会、吃夜宵。像簋街这么火的地儿,胡大排队太正常了,在周末,越晚人越多。”
7月12日,北京市商务局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推出10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在簋街、合生汇、食宝街等‘夜京城’商圈和生活圈区域开展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创建工作。”
北京晚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北京的夜宵消费市场,无论是口味、菜品还是消费方式,都由兰兰这样的年轻人掌握话语权。美食家、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燕军告诉记者:“夜宵吃什么、怎么吃,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在深夜出来消费的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所以夜宵这个大舞台,肯定是年轻人唱主角。”
曾经的“耳餐” 如今的“网红”
“北京的夜宵市场,20岁到40岁一直是消费主力。”张燕军告诉记者,北京城的夜宵文化相对于这个老城的历史,还很年轻,大约只有30年,从一开始,夜宵就是年轻人夜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北京,广大北方城市,夜宵的氛围都不如南方尤其广东地区浓厚。”张燕军说,气候是最主要因素,即便是夏夜,北方的夜晚也透着凉气。其次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生活习惯。张燕军介绍,按照老北京的传统,晚餐一般是吃一点粥、热汤面、疙瘩汤,“都是些容易消化的食物”。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多种娱乐方式的传入,夜宵才从广东等南方地区进入北京。
“从传入之初,就是新鲜事物,所以喜欢吃夜宵的都是年轻人,最早是粤菜,金鼎轩、顺峰。然后,慢慢又有了小龙虾、烧烤、火锅等。”在张燕军看来,夜宵这种消费方式,注定是专门为年轻人准备的,“白天工作压力大,晚上希望通过夜生活释放一下”。这种释放压力的需求,尤其体现在夜宵的重口味上,不管是麻辣小龙虾、四川火锅还是烧烤,口味都偏重、偏辣。
“北京人的传统口味中,辣是可有可无的。我接触的中老年人,除了有四川、湖南等地背景的,基本上都对辣没什么特别需求。夜宵偏辣,我认为主要还是年轻人喜欢寻求味蕾的刺激。”张燕军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当90后甚至00后开始占据夜宵市场时,更多的口味开始“入侵”,比如甜品、咖啡等等。“清代诗人也是著名美食家袁枚,曾在《随园食单》中提到‘耳餐’这个概念。放到今天的语境,其实就接近于所谓‘网红’食品。现在的年轻人,受网络时代影响,吃什么、怎么吃,都是看网络流行什么,吃饭、拍照、打卡。所以,流行的夜宵美食越来越丰富,更迭也越来越快。”
说是吃饭 其实是社交
与张燕军的解读相吻合,饮品甜品、生鲜水果开始挤进了原先更多重口味的夜宵菜品排行,即便是小龙虾,清蒸和蒜香这样的清淡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在胡大,终于排上位、点上餐的兰兰,在一桌麻辣川菜中,点了一份蒜香小龙虾作为口味调剂。
“蒜香口味,大概是我们四五年前开始增加的。”在簋街总店旁的办公楼里,北京胡大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冬对记者说,掌握了年轻人的味蕾,就掌握了夜宵的秘密。而小龙虾作为一个从北京簋街走向全国的夜宵美食,除了口味,还有它独到的社交意味,“我们中国人早就过了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这种生理需求的阶段,我觉得夜宵是一种社交方式。小龙虾、火锅、烧烤,都是跟朋友们一起吃,才更有意思。”
小龙虾,在上世纪30年代从国外传入长江中下游流域。“我是安徽人,小龙虾在大概上世纪80年代,就是安徽、江苏当地的一种地方美食。胡大的前身是做供应链的,给北京提供蔬菜水产。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往北京提供小龙虾。那时候,簋街开始有小龙虾出现了。最开始是水煮,后来开始为了适应北方口味,出现了红烧,再往后才出现麻辣。1999年,胡大第一家店,在簋街开张。也就是从那时候起,麻小——麻辣小龙虾开始风靡起来。”郭冬说,北京的簋街,引领了全国麻小风潮,甚至连四川,也是在簋街之后,才开始吃麻辣小龙虾。
历经二十多年,鸭脖、香锅、烤鱼……网红美食潮起潮落,小龙虾却一直占据夜宵排行榜前列,胡大依然在排队,为什么?“因为小龙虾基本上是最适合社交的美食。第一,扒小龙虾有一定难度,我们非常乐意教授顾客扒小龙虾的技巧,等顾客学会了,再带朋友来,他就可以在朋友面前展示,尤其男女朋友间,这是很好的沟通桥梁。第二,扒小龙虾必须双手,没时间碰手机了,朋友间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交谈上,饭局也热闹很多。”
外卖打破了夜宵的地理局限
“我平时在宿舍,如果馋了或者饿了,其实主要是馋了,已经很习惯于点外卖了,烤串、麦当劳都有。”北京大学学生小金告诉记者,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只要符合标准,就可以进入校园,如果不符合,他们会换乘自行车进校园送餐。外卖,给大学宿舍里喜欢晚睡的年轻人,提供了便利。
在供应端,夜宵不仅打破了地理局限,而且也在改变菜品的研发思维。金鼎轩,北京第一家24小时餐厅,提到北京的夜宵,金鼎轩是个绕不开的名字。在地坛总店,金鼎轩市场部经理杜成与记者聊起北京夜宵市场的变迁,“最开始,我们在簋街,引入了粤菜和粤式点心。后来,搬到地坛这边。眼看着,越来越多的‘深夜食堂’开张。可以说,北京的夜宵市场的每一点变化,我们都经历了。”杜成说,在24小时营业的金鼎轩,晚上是年轻人吃夜宵,清晨是老年人吃早茶,而外卖,将更多食客与餐厅联系在一起。
今年以来,北京市民的夜间活动时间仍集中在24点以前,约有近9成消费会在这一时点前结束。不过与去年相比,今年本市的夜间消费也出现了趋晚的新迹象,这也使得22点至次日凌晨5点的消费订单量在全天消费的占比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具体到金鼎轩,杜成表示,夜宵时间从以往的22点提前到20点,并一直延续到凌晨5点。夜宵时段客流量占全天客流量约25%,并且今年以来,夜宵客流量一直呈现增多趋势。
杜成说,年轻人的想法瞬息万变,所以金鼎轩也一直在求变:“我们从粤菜,到加入川菜、鲁菜、淮扬菜。现在有的店进入商场,专营点心。有的店进入写字楼,做成类似食堂。还有,推出适合夜宵的生滚粥,研发适合外卖的菜品,都是为了提供给北京市民更丰富的夜宵选择。
本报记者 孙毅 制图关印
数据来源:口碑饿了么、北京本地生活研究中心《2019北京餐饮消费趋势报告》
注:夜宵时段一般指21点至次日5点
大数据
夜宵经济
8成是年轻人买单
■夜间各年龄段餐饮消费人数占比分别为:
70前4.6%、70后10.42%、80后32.26%
90后48.94%、00后3.78%
■80后和90后的夜宵消费占比高达81.20%
外卖夜宵
订单同比增77%
■2019年上半年北京夜宵外卖订单同比增幅高达77%。
■热门区域主要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站、朝阳大悦城、北京南站、簋街等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和餐饮街,而且多数集中在市中心。
■外卖夜宵消费热门用户区域分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公寓、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挤进了排行榜前列。
夜宵前三
川锅烧烤小龙虾
■2018年北京到店夜宵订单量排名前五的菜品是川渝火锅、小龙虾、中式烧烤、粤菜、川菜,2019年是川渝火锅、小龙虾、中式烧烤、饮品甜品、生鲜水果。
■网红夜宵小龙虾,麻辣还是主流,但清蒸口味订单笔数占比从2018年的8.38%上升到2019年的11.08%,蒜香订单笔数从26.38%上升到2019年的29.78%。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疆“十二木卡姆的故乡”女舞蹈演员:舞蹈可展示漂亮的新疆
- (两会访谈)麦家:警惕“翻拍潮”,原创精神不可丢
- 中国证监会:融资融券新规政策效果符合预期
- 中国成马来西亚榴莲重要市场 中马力推鲜果输华
- 免试入学拿研究生学历?天上掉的馅饼大概率是陷阱
- 涉案资金16.6亿元 内蒙古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网络传销案
- 光明说经济丨多维数据彰显中国经济澎湃活力
- 大才子惹怒皇帝、被流放伊犁,百日新疆行让他走上了文学高峰|清代兴疆人物志之②
- 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业界共议钢铁行业如何稳增长
-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份《意见》,为民营经济吃下定心丸
- 跃进湖边好散步
- 今年宁夏计划争取资金上亿元支持养老服务发展
- 川渝警方斩断“家族式”特大制售假酒犯罪链条 涉案金额超亿元
- 金壮龙:准备试点开放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增值电信业务
- 外媒:欧元区20国经济已连续两季度负增长 或将进入衰退
- 外媒:伊朗直升机区域暂无人员生还迹象
- 胡塞武装公布在红海击沉货轮视频 英方证实货轮沉没
- 涉案20余亿元 内蒙古警方劝投两名外逃嫌疑人
- 美媒:救灾变博弈,加州山火加剧美国两党之争
- 县域文旅正持续走红 小城游何以受青睐
- 热门推荐
-
- 2024中国生物制造大会在合肥举行
- 从1990到2023,亚洲雄风依旧震天吼
- 暑运模式开启 飞机“邮寄”儿童激增
- 电气化助力新疆特色产业发展
- 年内最后一次水星大距本月28日上演
- 浙江持续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 驱动发展新引擎
- 4月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3%
- 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发生4.1级地震
- 西藏电力投入4.51亿元 完成13.38万户转供电用户改造
- 四川雅江森林火灾:两个火场仍有断续火线或明火火线
- 厦门火车站:受花莲地震影响 多趟列车晚点
- 加沙地带因冲突死亡人数过万 美以领导人讨论“战术暂停”可能性
- 江西强降雨导致49.7万人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
- 第十一届民建北大“城市发展论坛”举行 聚焦“城市发展与产业生态”
- 越南在华留学生:中国科技创新推动世界发展丨风华102载·世界观
-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郑州一季度消费品市场稳定回暖 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
- 千余名德国民众游行抗议美国军事霸权
- 从敬礼娃娃到轮椅男孩,这些励志少年将走入心仪大学
- 荣新江:唐宋中原文化对于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