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进入“烧烤模式”?WMO:未来五年全球气温将创下新纪录
作者:冯迪凡
当地时间17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最新全球气候变化更新报告显示,全球气温在未来五年可能会达到创纪录的水平,这主要受到温室气体的积聚和自然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WMO表示,2023年至2027年间,全球近地表年平均温度有66%的可能性在至少一年中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5°C以上。有98%的可能性,在未来五年中至少有一年,以及整个五年,将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
WMO秘书长塔拉斯(Petteri Taalas)表示:“这份报告并不意味着我们将永久超过《巴黎协定》中规定的1.5°C水平,该协定指的是多年的长期变暖。然而,WMO发出警告称,我们将越来越频繁地看到全球变暖超过1.5°C水平。”
塔拉斯说:“预计未来几个月将出现变暖的厄尔尼诺现象,这将与人为引发的气候变化相结合,推动全球气温进入未知领域。这将对健康、粮食安全、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我们需要做好准备。”
预计未来几个月将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根据英国气象局(世界气象组织此类预测的牵头中心)编制的《全球年度至十年气候更新报告》,五年平均值超过1.5°C阈值的可能性只有32%。自2015年以来,短暂超过1.5°C的可能性一直在稳步上升,当时接近于零。在2017年至2021年期间,超过临界值的可能性为10%。
领导该报告的英国气象局专家科学家赫尔曼森(Leon Hermanson)博士表示:“预计全球平均气温将继续上升,使我们越来越远离我们所习惯的气候。”
此次WMO表示,2022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1900年的平均气温高出约1.15°C。在过去三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拉尼娜现象的降温影响暂时控制了长期变暖趋势。但拉尼娜现象于2023年3月结束,预计未来几个月将出现厄尔尼诺现象。通常情况下,厄尔尼诺效应出现后的一年——也就是2024年——会使全球气温上升。
根据WMO 5月底另外一份最新通报,今年晚些时候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这将对世界许多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型态产生与长期存在的拉尼娜现象相反的影响,并可能加剧全球升温。异常持久的拉尼娜现象在持续了三年之后现已结束,热带太平洋目前正处于ENSO中性状态(既非厄尔尼诺也非拉尼娜)。
根据该“最新通报”,在2023年5月至7月期间,从ENSO中性转变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为60%,6-8月将增加到约70%,7月至9月将增加到80%。这份最新通报是基于WMO全球长期预报制作中心的信息和专家评估编写的。
在本阶段,尚不清楚厄尔尼诺现象的强度或持续时间。“我们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八年,尽管过去三年里出现了具有冷却作用的拉尼娜现象,它起到了暂时遏制全球升温的作用。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很可能导致全球升温出现新高峰,并增加打破温度记录的可能性。”塔拉斯表示。
根据WMO此前记载,因为一次非常强大的厄尔尼诺事件和人类引发、因温室气体导致的变暖的“双重暴击”,2016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厄尔尼诺对全球温度的影响通常在其出现的第二年逐渐展开,因此可能在2024年最为明显。
“整个世界都应该针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做好准备。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与世界不同地区带来更多高温、干旱或降雨量相关。它可能会暂缓非洲之角的干旱和其他与拉尼娜相关的影响,但也可能引发更多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塔拉斯表示。
需要解释的是,没有两次厄尔尼诺事件是相同的,其影响部分取决于一年中的不同时间。
北极变暖程度过高
WMO预计2023年至2027年间每年的全球近地表年平均温度将比1850-1900年的平均温度高1.1°C至1.8°C,这被看作基准,是因为它是在人类和工业活动排放温室气体之前的情况。在未来五年内,至少有98%的可能性打破2016年创下的气温纪录,当时出现了异常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2023-2027年的五年平均值高于过去五年的可能性也为98%。
报告还显示,北极变暖程度过高。与1991-2020年的平均值相比,预计在未来五个北半球延长的冬季期间,北极的温度异常将是全球平均异常的三倍以上。与1991-2020年的平均值相比,2023-2027年5月至9月的降水预测模型表明,萨赫勒、北欧、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北部的降雨量可能增加,亚马逊和澳大利亚部分地区本季的降雨量可能减少。
报告认为,除了全球气温上升外,人为引起的温室气体还导致更多的海洋变暖和酸化、海冰和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
当下,《巴黎协定》设定了长期目标,指导所有国家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将本世纪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2°C范围内,同时努力将上升进一步限制在1.5°C以内,以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和相关的损失与损害。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年线上中华文化大乐园——亚洲园第一期圆满闭园
- 公开征集意见 北京地铁站将增母婴室、AED等设施标志
- “乾隆御览之宝”玺将在港拍卖 清末时流落欧洲
- 【奋斗者笔记】跟着“甲骨文团队”,探索唤醒千年文字的数智力量
- 菜价小幅上涨茄子因补货反而便宜
- “打飞的”出行 广东下“先手棋”向天空要GDP
- 乌镇“网”事丨千年古镇,加“数”前行
- 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政府宣布破产
- 突发!委内瑞拉一居民楼爆炸后倒塌 已致数十人死伤
- 南湛高速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格子梁吊装完成
- 近600件文物首次亮相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
- “高氏兄弟”引热议:剧集反派角色以反差萌出圈
- 青海: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 促农牧业经济转型
- (文化中国行)走在杭州南宋御街,和皇帝同行是什么感觉?
- 观影自购3D眼镜是霸王条款 南京不少影院已作出变通
- 首届“澳大利亚掼蛋大赛”热身赛在悉尼成功开赛
- 有知识、有记忆、更主动 飞书发布“飞书智能伙伴”
- 未签劳动合同,外卖员送餐中摔伤谁赔偿?
- 广州创新实施“穗艺通” 激发演艺消费内生动力
- 第十届河南投洽会将启 突出三大特点
- 热门推荐
-
- 文旅市场旺起来
- 耗费2亿多美元只用十多天 美斥巨资建加沙码头再遭各方质疑
- 行业巨变一年后,脱口秀回来了?
- 面对打“爱国”幌子的诈骗 要帮老年人擦亮眼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国加强对涉险艺术工作者的保护
- 中方回应美以所谓涉俄为由制裁中企
- 柬埔寨加强边境口岸管控 严防猴痘变异株等传染病侵入
- 广东发布十项举措降低制造业成本 助企业减负纾困
- 法国一度假屋发生火灾已致9人死亡 马克龙致哀
- 韩国法院发布对尹锡悦逮捕令和官邸搜查令
- (经济观察)投资引擎动力充足 中国经济潜能持续释放
- 运动后半小时内吃东西会变胖……是真是假?
- 千年遗址焕发新生 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
- 专家称,0岁-6岁近视防控关键期 近视防控必须“抓早抓小”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广州!
- 如何解读央行前瞻降准?一文了解→
-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分布范围已探明 提取文物928件套
- 黑龙江:“大暑”不暑 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不超25℃
- (经济观察)欧盟对华电动汽车下手犯下两错
- 新疆哈密举办哈密瓜节 赋能瓜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