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又个大的国产蓝莓品种来了 果径可超26毫米
早熟又个大的国产蓝莓品种来了 果径可超26毫米,每年1月就能上市
◎本报记者 龙跃梅
当下正是吃蓝莓的季节。在广东佛山南海区里水镇的智源设施蓝莓种植园里,一颗颗饱满的蓝莓挂在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果实。这里的蓝莓个头大,果径是传统蓝莓的2—3倍,中大果的果径为18—25毫米,特大果平均果径超26毫米。除了个头大,这里的蓝莓上市也早,相比于传统蓝莓在每年4月至9月大批量上市,智源设施蓝莓种植园里的蓝莓早在1月就能出现在市场上了。
这里的蓝莓为何早熟又个大?该种植园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陈日远团队科研成果,并采用钢架大棚、基质单株盆栽、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等现代化种植技术,每棵果苗各生长阶段需要的营养得到了精准控制。
如今,这种大蓝莓已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供不应求。目前,该蓝莓技术已推广与建立了15个产业项目生产基地,累计推广面积2500多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推广面积正不断攀升。
产业化种植蓝莓并非易事
蓝莓虽小,能量却大,被誉为“对视力好的头号水果”“果蔬抗氧化之王”“水果中的皇后”等,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果品”之一,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人类最佳营养价值十大产品”中唯一的水果。
蓝莓原产于北美,由于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产业发展迅速,全球已有超过58个国家发展蓝莓种植。我国蓝莓种植面积及产量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蓝莓种植面积增加了5倍,产量增长了84倍,且国内市场需求量大,一直存在供需缺口。
但是,蓝莓也有自己的“个性”,要产业化种植并非易事。传统露天地栽种植的蓝莓受制于土壤结构和气候、种植技术等的影响,果径偏小、味道偏酸、口感绵软、果味偏淡、产量偏低。华南地区土壤黏重、有机质含量低、透气性差,加上地区降雨量大,一直以来被认为并不适宜产业化种植蓝莓。
长期从事设施园艺研究的陈日远看到了问题所在,也看到了市场所在。
他认为,每年4—9月,国产传统地栽蓝莓大批量集中上市,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每年6—12月进口蓝莓上市,需数十天的远洋运输才到达国内,故水果未完全成熟时便进行采摘,因此口感差,运输成本高。如果能够在“空窗期”推出优质的蓝莓,一定有市场。
他还看到,广东一些地方此前大面积种了蓝莓,但由于品种、气候与技术等原因,基本没什么效益,没有给种植户带来收益。因此,他希望通过技术上的突破,改良品种,创新技术,培育出高品质的蓝莓,让种植户与农业企业受益。
2016年开始,陈日远决定啃这块硬骨头,带着团队扎进了实验室和基地。从品种的筛选、苗木的繁殖,到种植方式的创新、品质的控制,再到采后的保鲜等,他决定突破整个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
全产业链研究蓝莓新品种
“可以说是从零起步。”陈日远说。
虽然目标十分明确,但技术上的难点非常多,首先是品种问题。
蓝莓属于北方的品种、国外的品种。广东纬度低,光热条件与蓝莓的传统生长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也不一样。在广东用传统地栽方式种植蓝莓,开花少,产量低,口感也不佳。
“这些技术看上去高深,但说到底还是栽培技术的问题。别人能搞的,我们也能搞!”陈日远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围绕“早、丰、大、甜、脆”,团队进行了品种适应性的试验和筛选。陈日远带领团队在4个基地进行实验,通过变异株筛选、杂交等技术,不断筛选适宜华南设施栽培的优质品种。
最多的时间花费在研究工作的重复上,育种、剪枝、配营养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现成的栽培基质与营养液配方,没有现成的修剪时间和修剪方式,所有步骤都只能慢慢摸索。
“蓝莓太娇贵了,任何一个种植环节出现问题都不行。”陈日远感慨。
就这样,陈日远团队利用华南独有的温热条件,创新大棚基质栽培的生产方式,通过8年时间攻克了品种适应性筛选、树形培养修剪、促花保果、品质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最终筛选出适合南方气候种植的“南高系列大果蓝莓”品种,稳产期快、产量高、品质好,大大突破了传统蓝莓的限制。
与传统的地栽蓝莓相比,这一品种具有自身的优势。其一,品质好,果实大,果径是传统蓝莓的2—3倍,且甜度适中,饱满爽脆口感好。其二,上市更早,国产地栽蓝莓通常的上市期在4—9月、进口蓝莓的上市期在6—12月,这一品种的蓝莓在1—4月就率先上市。其三,产量更高,传统地栽蓝莓一般3年后产果,最高亩产700—1200斤,而该设施栽培品种可实现1年丰产,亩产3000—4000斤以上。
“去年我还见到一个果径42毫米的蓝莓,和我手表表 盘差不多大!”陈日远自豪地说。
开启产学研一体化运营
陈日远明白,品种选育与技术的创新只是大果蓝莓成功的第一步,在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中,产学研一体化运营模式才是关键。
“我们的研究绝对不是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陈日远说,华南农业大学一直非常重视成果转化,团队从一开始就特别关注产业化,与公司进行各类合作,这一产品和技术已申请了10多个专利,属于团队和公司共有,研究成果的产业化之路会更为顺畅。
种植、采摘、分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围绕“南高系列大果蓝莓”这个新品种,团队决定打造蓝莓生产管理的产业新范式。
2021年开始,陈日远团队的技术成果开始产业化推广应用。当年,华南农业大学与广州智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华南设施蓝莓项目”研究,由陈日远担任首席技术专家,园艺学院设施园艺课题组参与组成设施蓝莓创新研究团队,校企联合、多学科联合开展全产业链技术研发。
如今,在佛山智源农业蓝莓种植园,园区采用钢架大棚、基质单株盆栽、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等现代化种植技术,实现全方位智能监控,确保每棵植株在每个生长阶段都能“饮饱水”“吃饱肥”。
项目运营方广州智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钊铃介绍,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这里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蓝莓种植,次果率不超2%,果径都在18毫米以上。预计今年上市量超21万斤。
“看到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基本上按照我们的设想实现了,这个春节是我最开心的一个春节。”陈日远告诉记者。
正如此前陈日远预测一样,该品种蓝莓市场非常宽广。许多水果连锁企业、连锁超市、电商平台、出口公司等都在和团队洽谈,有些已经签订了协议,有些正在尝试合作,目前蓝莓产品供不应求。
蓝莓的产业化之路,还在不断拓宽。江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过去十余年深耕园林、环保、市政和生态建设多领域。该公司董事长张进华对这一品种蓝莓前景非常看好,于是决定共同开发这一蓝莓产品。
1月12日,肇庆金嘉江广蓝莓基地开工奠基。该项目首期用地230亩,投资3000万元,于2023年4月完成基础建设及种植,2024年1至4月实现首年采收。
张进华表示,在持续扩大建设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公司将不断提升品质,打造优质高端特色蓝莓品牌,并延伸蓝莓产业链,争取将蓝莓基地打造成为特色农业重点项目,帮助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种植蓝莓,不占用基本农田,可以把一些废弃的、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利用起来,只要有能搭建大棚的大片平整土地就可以。”陈日远说,这样既可以给当地带来可观的土地租金,又能让农民实现本地就业。
随着市场前景的不断看好,参与这一品种蓝莓产业化的主体越来越多,合作模式也更加多元,陈日远和团队今年正朝着推广面积上万亩的目标迈进。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长沙湾跨海特大桥左幅主墩全部完工
- 多地公布12345热线不合理诉求,疑难问题为何汇集这条渠道?
- 四川甘孜海螺沟多处发生泥石流 提前转移729人
- 99668亿元、增长5.9%!透过数据看前三季度文化“软实力”提供“硬支撑”
- 欧盟将延长对乌克兰粮食的贸易禁令
- 中国代表呼吁国际社会继续支持伊拉克打击恐怖主义
- 娱乐圈新乱象:明星谁下车晚谁咖位大?
- 再度开启高温模式——这一阵子北方为何热过南方
- 网络流传的多个电话录音竟是假的?真假录音遭遇甄别难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系统工程
- 导演王雷:拍好戏要允许试错慢慢“磨”,不能急于求成
- 湖广会馆再次启动修缮
- 2024年国庆租车市场火爆 一嗨租车预订量同比增长超60%
-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决定废除与韩国所有经济领域合作协议
- 公共文化机构暑期延长服务时间
- 广西推进完整社区建设 聚焦“一老一幼”需求
- 新漫评:美国霸权“黑手”祸乱世界
- 山东省图书馆迎建馆115周年 擘画“十五五”时期新篇章
- 潮州加强人才建设 助推千年潮州菜传承与发展
- 跨国公司高管太湖之滨共论立足中国合作共赢
- 热门推荐
-
- 开挂靠车辆的司机是公司员工吗?
- 山东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互联网+”助力民众便捷生活
- 香港研学团赴赣交流:读历史 品文化 拓视野
- 山西晋城康养城市推介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
- “免费法律咨询”“包胜诉”网络广告可信吗?律协提醒
- 2024横店影视节定档 首届国际影片交易会同步进行
- 福建南平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 启动防暴雨洪水Ⅲ级应急响应
- 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会见石川县日中友协名誉会长古贺克己、会长石坂修一
- 春运长三角铁路客流或迎近六年来新高
- 刘亚仁出庭受审 其律师辩称“因抑郁症对医用毒品产生依赖”
- 东北县城“非遗酿酒”:致富路上飘酒香
- 艾飘香、鲈鱼肥、民俗游 老区西平深挖“乡土经济”
- 广东防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 长春打造现代生物医药城
- 北京预计将大风降温 4日起气温明显下降
- 印尼一列火车与巴士相撞致11人死亡4人受伤
- 池黄高铁开通首日:600名银发游客做客徽州
- 推动“文旅文创成支柱” 河南绘制旅游强省“路线图”
- 鄂尔多斯市发布“人才新政2.0版” 顶尖人才年薪最高300万元
- 内蒙古融入全国高铁网开行多趟高铁、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