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疗法或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新疗法或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干细胞治疗、免疫疗法、纳米材料制剂治疗
◎本报记者 唐 芳
虽然帕金森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药物、手术、康复、心理疏导获得比较好的疗效。帕金森病的主要疗法是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6类药物为左旋多巴类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除了药物、手术治疗外,目前科研人员也在探索一些帕金森病的新疗法,如免疫疗法、干细胞治疗、纳米材料制剂治疗等。
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一种运动障碍疾病,全球目前约有60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
在我国,帕金森病的平均患病年龄为60岁,患者已超300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为1.7%。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中老年常见疾病。此外,中青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已占帕金森病患病总人数的5%—10%。
对于帕金森病,目前我国诊疗现状如何?相关最新研究有哪些?未来还有怎样的新疗法?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药物治疗存在“蜜月期”
“帕金森病患者中脑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退化明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向记者介绍,多巴胺神经元参与感官知觉调节及人体运动协调。现有研究认为,帕金森病是由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或退化,导致多巴胺分泌减少,进而引起的疾病。
记者了解到,引起帕金森病的因素有遗传、老龄化、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等,而帕金森病患者呈年轻化趋势还与环境毒素、毒品、压力应激等多因素有关。
虽然帕金森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药物、手术、康复、心理疏导获得比较好的疗效。
帕金森病的主要疗法是药物治疗,目前常用6类药物:左旋多巴类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COMT抑制剂、抗胆碱能药、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金刚烷胺。“这些药物的作用要么是补充多巴胺,要么是减少多巴胺的代谢,要么是增加多巴胺的利用效率。”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丽燕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帕金森病是神经退行性疾病,通常患者用药4—5年后药物疗效就没有最初那么好了,这四五年就是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蜜月期”。
孙永安告诉记者,正常脑部生理性分泌多巴胺是24小时缓慢释放,而外源性补充多巴胺呈“脉冲式”刺激,例如左旋多巴每天需服用3—4次。早期治疗阶段,患者多巴胺受体对于多巴胺较敏感,其症状波动不大。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多巴胺,受体敏感性会下降,出现疗效持续时间短(剂末现象)、疗效不稳定(开关现象)等副作用。
对于帕金森病的用药,孙永安表示,提倡遵循“不求全效、细水长流”的原则,即从小量开始服用,缓解症状到不影响生活即可。
帕金森病患病历程可达20—30年,早期患者建议以药物结合康复锻炼为主,部分中晚期患者可辅以手术治疗。相比于神经核毁损手术,脑深部电刺激手术通过微创方式给患者植入脑起搏器来实现神经调控,可达到减轻和控制震颤、僵直等症状的目的。这种技术在国内及欧美各国已经较为成熟。
创新研究层出不穷
帕金森病早期容易误诊与漏诊,寻找提高疾病诊断效能的标志物成为该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
2022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可通过实验犬嗅辨帕金森病的新方法,证实帕金森病患者的确具有特殊体味,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证实利用实验动物辅助诊断人类帕金森病。目前,该团队正研究其具体机制,加快临床转化应用。
2022年11月底,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健康人士和帕金森病患者脊髓液中一组蛋白质的形状不同,这76种蛋白质有望用作检测帕金森病的新型生物标记物。该团队计划对已发现的标记物进行彻底检测和验证,评估其检测帕金森病的效率等。
除了药物、手术治疗外,目前科研人员也在探索一些帕金森病的新疗法,如免疫疗法、干细胞治疗、纳米材料制剂治疗等。
“目前比较受关注的是免疫疗法。”孙永安解释,当异常的α-突触核蛋白聚集,就会破坏脑细胞的内部运作,导致帕金森病等由大脑损伤引发的认知障碍。科研人员通过针对α-突触核蛋白制备疫苗或单克隆抗体对该病进行靶向治疗。但目前免疫疗法成本较高,而且脱靶率很高,因此并没有达到对帕金森病很好的治疗效果。
国内外科研人员还在尝试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比如,2022年12月,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开发出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可持久稳定分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其可快速恢复急性和慢性帕金森病猴模型的运动和非运动障碍缺陷。
值得关注的是,纳米材料不仅是递送药物的良好载体,一些纳米材料还表现出神经保护作用。2022年8月,南开大学药学院薛雪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相关团队,把纳米材料P-sheet作为药物,通过一定的机制作用于细胞,抑制神经元丧失,有效缓解了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诊疗还需更加精准
未来,帕金森病诊疗还面临哪些挑战?
专家指出,目前尚缺乏对帕金森病早期精准诊断的有效手段。而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保护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延缓病情进展。据报道,研究显示,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帕金森病患者从起病至确诊所需时程的中位时间为10个月,在此过程中误诊率达23.53%。
此外,虽然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多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难题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薛雪表示,对于脑部疾病的治疗,血脑屏障是一道绕不过的“坎”。血脑屏障的存在,阻止了绝大部分小分子和大分子的转移,目前已有药物的血脑屏障穿过率不足5%,严重限制了神经中枢系统疾病的治疗。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从增加血脑屏障的通过率入手,另一方面需要增强药物的靶向性,使药物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脑细胞。
在增加血脑屏障通过率和提高特异性这两方面,纳米材料都具有广阔前景。在薛雪团队的研究中,科研人员通过在聚乙二醇链上连接一些可以靶向脑部的分子伴侣或者配体,同时通过调节纳米材料的大小和表面修饰来增加血脑屏障的通过率。
对帕金森病患者来说,未来在脑部植入一个神经芯片,协同对抗令人困扰的震颤发作,或许是一种可行的选择。2023年初,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将低功耗芯片设计、机器学习算法和柔性植入式电极相结合,制作出一种神经芯片,可识别和抑制包括帕金森病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症状。(科技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疆奇台县璀璨焰火闹元宵
- 新疆原创动画大电影《克拉和玛依历险记》上映
- 三亚启动城市更新建设 匡算总投资规模超千亿元
- 天水麻辣烫成为游客打卡地
- 2024西藏智慧社区发展大会召开,推动数字赋能行业
- (乡村行·看振兴)“盘”活闲置农房 江西龙南打造乡村振兴“共富屋”
- 网红餐饮掘金月饼市场 瞄准新生代消费者
- 北京公安出入境劳动节期间办公安排公布
- 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 上交所:股票交易成交确认缓慢 正在排查原因
- 央行11月23日开展5190亿元逆回购操作 期限为7天
- 9月东风日产召回汽车超百万辆
- 浙江绍兴一理发师剪出“悟空发型”:西游文化融入发雕技艺
- Web3.0产业生态初具规模 业界专家建议积极布局
- 英国民众苦通胀“高烧不退” 政府难有良策失民心
- 2023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首只大熊猫宝宝在神树坪基地出生
- 中国出境游,为世界经济复苏添动力
- 福建推动医疗器械企业与医疗机构“手拉手”对接 促医企双方互利共赢
- 文旅部:落实A级旅游景区、旅行社等疫情防控措施
- 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 热门推荐
-
- 云南非遗与旅游融合 促人气财气两旺
- (第六届进博会)国网浙江信通斩获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方案征集活动能效优化赛道一等奖
- 河北省钒钛行业协会成立 钒钛产业进入“组团发展”阶段
- 中国贸促会: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项目取得重大阶段性建设进展
- 北京人民剧场重张开放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港漂记忆拼图》:打开文字以外的空间
- 中国文化产品亮相米兰国际手工艺博览会
- 全国近视防控真实世界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 赞比亚一砂石矿塌陷已致8人死亡
- 昆明海关拦截“腰缠百蚁”闯关人 查获野蛮收获蚁163只
- 浙港专业人士共同献“智”经济高质量发展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严重车祸 已致39人死17人伤
- 江山如画丨山西河曲:秃岭披“绿装” 沟壑变桑田
- 10部门:支持境外机构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
- 广东启动精准提升居民健康素养项目 推动科技科普资源下沉
- 北京圆明园通报“4只黑天鹅死亡”:均为动物咬伤致死
- 新疆伽师今年计划种瓜25万亩 高标准农田助瓜农迎“甜蜜”春天
- 宝可梦携手《博物》举办沉浸式科普展
- 男子年会上饮酒身亡,公司需要承担责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