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个饮食习惯纯属给健康“找事”
一、早上一杯淡盐水纯属“找事”
很多人早上习惯喝一杯淡盐水,建议最好别这样做。尤其是对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更不推荐。
人在夜间睡眠时会消耗水分,也不额外饮水,早晨血黏稠度最高,血压也不稳定,容易出现各种心脏意外。此时喝盐水可能让血压升高,纯属“找事”。
淡盐水固然有抑菌和补充电解质的作用,但那是在有口腔或咽喉炎症,或者腹泻等特殊的情况下才适宜漱口用或饮用。
早晨最好的饮品是温开水,水温约在40℃左右。这个温度接近人体温度,感受会非常舒服,补水效果更好。
二、主食吃太少让人“没劲”
膳食的基础是主食,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摄入源,建议三餐都要有主食,但很多人对主食避之不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如果没有主食供能,一方面大脑运作的效率会大大下降,产生头晕、心悸、精神不集中等问题;另一方面,主食是能量的主要来源,缺少主食,人体也会开始燃烧肌肉供能,造成肌肉丧失,时间长了之后,人会变得乏力、没劲。
膳食指南建议一般成人每天应摄入谷、薯、杂豆类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均为生重。
三、喝粥“养胃”可能是给胃“加负”
喝粥有很多益处,但是有几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一下。
第一,不能餐餐只用粥填饱肚子。有些老年朋友习惯用喝粥代替正常三餐,但只喝粥的话能量摄入是不足的。因为一碗粥其中的米可能只有10-20g,大部分是水,无法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
第二,粥里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糊精,它升高和降低血糖的速度都很快。所以,一些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还是“干稀搭配”为好——先吃一点粗粮,再少量喝点粥,同时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及蔬菜,这样比单纯喝粥更安全。
第三,粥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好消化。在进食粥时,往往不会充分咀嚼,所以有些没有熬煮浓稠的粥,喝进去反而成为胃肠道的负担,对胃来说不是“减负”而是“加负”。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老年人或者本身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在晚上喝粥之后,会有不适的感觉。
如果并非整个机体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而仅是胃部存在不适的话,则不应喝太多粥,不要顿顿依靠喝粥来养胃,可尽量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做到细嚼慢咽,这样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四、腊肉、火腿吃着美味却“坏身”
很多人喜欢吃腊肉、火腿等加工肉制品,觉得非常美味。然而,加工肉制品属于一类致癌物,吃越多对身体危害越大。
加工肉类往往要经过腌渍、烟熏、烘烤等处理,在这些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有害物质。
比如熏鱼、熏鸡、熏肉、火腿等食品在加工时利用烟气来熏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致癌物质苯并芘。
腌制肉类在加工过程中会使用亚硝酸盐,而长期大量摄入亚硝酸盐有致癌的风险。
对于火腿、咸鱼、咸肉、培根、午餐肉、香肠、熏肉等加工肉制品不可经常食用,建议每周不超过1-2次,每次不超过25g。
文/于康(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
翻译
搜索
复制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社科院文学所“跨文化论坛”:汉俳深刻反映中日文化交流
- 8.23亿元 2024年清明档刷新中国影史同档期票房纪录
- (乡村行·看振兴)“插花地”变“后花园” 湖南新晃让边陲乡镇蜕变为投资洼地
- 探访江西望仙谷:“好商量”催生山区“民宿村”
- 贵州有757个“中国传统村落” 数量居中国前列
- 文化中国行|燕子vlog:英吉沙县这位老人用非遗木戳印出最美乡愁
- 酒店“先囤后付”火了,如何确保兑付?
- 陈文玲:美提高对华电动汽车等加征关税“极其愚蠢”
-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航天产业生态
- 这场盛典,如何全方位展现电视行业风貌?
- 中外专家学者聚焦吐鲁番 探讨景教研究新进展
- 巴西南部遭暴雨袭击 多地成孤岛已致百人遇难
- 沿着大运河看江苏——文旅篇
- 港区福建省政协委员陈晓津:加强闽港绿色金融通力合作
- 山东以科技创新为翼 助力装备制造业蓄势腾飞
- 八省代表齐聚嵩山“论剑” 共谋“中国功夫”品牌建设
- 马中友协会长:东盟没必要任命代表外部力量的发言人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国学日历:2024甲辰年》在京首发面世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0级地震 震源深度11千米
- 百城新房价格环比“三连跌” 政策多次释放积极信号
- 热门推荐
-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贵州: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6%
- 世界周刊丨爱泼斯坦的名单
- 台盟中央为皖黔乡村地区培训健康“守门人”
- 境外参展商占比提升至32% 第二届链博会今天开幕
- “短剧游北京”征集优秀文旅题材微短剧
- 台风“普拉桑”登陆前后:浙江渔港小镇的日与夜
- “逾16万人次” 新疆机场集团单日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 “春光龙融”龙年迎春展在上海博物馆“龙”重登场
- 中汽协:前4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684.6万辆
- 安徽岳西:20多度的夏天 “凉资源”变“热产业”
- 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新增项目:探索“未来医疗”新模式
- 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与英国外交大臣举行会谈 讨论巴以局势
- 让老人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银发科技伙伴计划”用AI+数字化推动智慧助老行业创新发展
- 2023微博之夜收官 以社交之力发挥价值导向作用
- 平安健康2023年中报:管理式医疗践行成效凸显 企业健康管理市场领先
- 金庸小说人物二创案延宕7年:终审改判侵权,同人作品可付补偿再版
- 中国驻棉兰总领馆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
- 浙江一季度风光发电超百亿度
- 点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人民时评)
- 劣质可降解塑料袋使用风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