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构筑学龄儿童春季免疫“防火墙”
龚晓妍
春季往往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幼儿园、学校是人员集中、密度比较大的场所之一,在有限的教室空间、学生间玩耍嬉戏互相接触频繁等,极易造成病原的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细菌、病毒防御的同时,6-18岁的学龄儿童更应从健康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入手,增强自身抵抗力,筑起免疫防火墙。
吃好早餐
吃好一日三餐,做到三餐规律,定时定量,尤其要重视早餐的营养摄入。建议早餐应在6:30-8:30之间完成,保证15-20分钟的就餐时间。休息日也不能因为赖床,不吃早餐,从而破坏三餐规律。
日常做到合理选购和食用零食。饮食应少油少糖,减少腌制食品、奶茶、糖果、蜜饯等食物的摄入;少吃薯条、炸鸡等油炸食品;限制人造奶油、起酥糕点等含反式脂肪酸食物的摄入。选择天然新鲜的食物,学会挑选食物。
不吃早餐或早餐食物单一,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增加儿童超重、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早餐应做到品种多样,食物量充足。可供选择的四类食物主要包括,谷薯类(如馒头、花卷、全麦面包、面条、米饭、红薯、燕麦等);新鲜蔬果(如菠菜、西红柿、黄瓜、生菜、苹果、梨、香蕉、橙子等);动物性食物(如鸡蛋、鱼虾、鸡肉、猪肉、牛肉等);奶类、大豆、坚果(如牛奶、酸奶、豆浆、豆腐脑、核桃等)。日常早餐至少选择其中三类及以上。
例如:1个全麦馒头+1份西红柿炒蛋或1份青椒炒鸡+1杯牛奶+半根香蕉;2片面包夹切片奶酪+黄瓜、西红柿片和煎蛋+1杯酸奶+少许果仁;1份小馄饨+青菜+豆干或鸡蛋;牛奶+燕麦片+白煮蛋+苹果片+少许果仁等。
尽量保证色彩丰富,品种多样并适当变化口味,以此提高儿童食欲。
保证充足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
《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对各年龄段学龄儿童的膳食摄入量都给予了详细建议。家长们可以根据平衡膳食宝塔中各类食物的推荐摄入量,安排好儿童的日常饮食。
具体来说,6-10岁学龄儿童能量摄入水平1400-1600千卡/天;11-13岁学龄儿童能量摄入水平1800-2000千卡/天;14-17岁学龄儿童能量摄入水平2000-2400千卡/天。
奶制品含有丰富营养,是钙和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学龄儿童应保证每日300毫升及以上液体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摄入(300毫升牛奶=300毫升酸奶=37.5克奶粉=30克奶酪,按照与鲜奶的蛋白质比折算)。孩子可根据季节变化和个人喜好,选择鲜奶、常温奶、酸奶、奶粉或奶酪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购酸奶时应选择低糖的,奶酪应选择低盐的。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儿童,可选择酸奶、奶酪或其他低乳糖产品。
一日中的任何时段都可以饮奶,如早餐一杯牛奶,午餐一杯酸奶,就可轻松达到至少300毫升/天的推荐量。对于就寝时间较晚的中、高考学生,可以在每天20点至21点喝一杯牛奶。日常也可制作酸奶水果沙拉、奶酪蔬菜沙拉、燕麦牛奶粥、奶酪三明治等,以此保证充足奶量的摄入。
主动足量饮水
每日应保证足量饮用水的摄入,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切忌用饮料代替水。
当感觉口渴时是身体释放出明确缺水的信号,应主动饮水,少量多次,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儿童在进行身体活动时,可在活动前、中和后分别喝水100-200毫升,以保持身体良好的水合状态。
如果孩子不喜欢喝没有味道的白水,可以在水中加入1-2片新鲜柠檬片或3-4片薄荷叶等丰富水的色彩和口味,也可以自制一些传统饮品,如绿豆汤、酸梅汤等,注意不要额外添加糖。
在温和气候下,轻体力活动水平的6岁儿童每日饮水量为800毫升;7-10岁儿童为1000毫升;11-13岁男生每日饮水1300毫升,女生为1100毫升;14-17岁男生每日饮水1400毫升,女生为1200毫升。
学会合理选购零食
首选,要明确零食的概念。零食是指一日三餐之外吃的所有食物和饮料,不包括水。切记,不能用零食代替正餐。含盐、油或添加糖的食品不宜作为零食,如辣条、薯条、薯片等。看清包装,避免购入“三无”(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信息)产品。
日常要学会选择干净卫生、营养价值高、正餐不容易吃到的食物作为零食。水果和能生吃的新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奶类、大豆类及其制品含有优质蛋白质和钙;原味坚果,如花生、核桃、瓜子等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E,这些都是理想零食的选择。食用零食时要控量,以不影响正餐食欲为宜。
吃零食的时间也有讲究,建议和正餐最好间隔1小时以上;睡前半小时最好不要吃零食;看电视或其他视屏、玩耍时不宜吃零食。吃完零食后要记得及时漱口,注意口腔卫生。
减少视屏静坐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状况积极参加篮球、足球、排球、快跑、健美操、追逐游戏、仰卧卷腹、俯卧撑、平板撑、跳绳、跳远等各类体育运动。
日常应减少视屏等久坐行为时间,学龄儿童坐姿大于60分钟时,家长、老师应提醒他们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每日使用电子产品和看电视等视屏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越少越好。
保证充足睡眠也是增强免疫力的关键。6-12岁儿童每天应安排9-12个小时的睡眠,不要少于9个小时。13-17岁儿童每天睡眠时长应为8-10个小时。日常加强健康教育与引导,让孩子认识到充足睡眠的重要性。家长也应帮助孩子一同创建一个放松、安静、舒适的就寝环境。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丰田章一郎去世,曾任日本“财界总理”
- 传承历史记忆 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修缮活化后对外开放
-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中 青海约3.8万户受灾群众年底前将入住新居
- 北京将编制首都功能核心区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 加强老城整体保护
- 岭南四大名山绿美生态受捧 暑假接待游客创新高
- 江西玉山出“妙招”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
- 平陆运河广西钦州城区段6座保通桥全部建成通车
- 中国首个Sora级视频大模型Vidu发布
- 湖南东安念好“山水经”打好“文旅牌”
- 青海:智慧医保“飞入”寻常百姓家
- 我国最大商业地下石油储备项目开工建设
- 铁路上海站中秋假期预计发送旅客超220万人次
- 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公布 武夷山国家公园入选
- 焦点访谈:绿色发展 中国动力
- 德国专家:中国电动汽车助推全球绿色转型
- 浙江一女子横穿马拉松赛道被阻后踢民警 已被刑拘
- 长江基建集团申请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第二上市
- 清明前祭思英烈 中铁员工缅怀铁道兵筑路精神
- “为了博物馆奔赴一座城”,何以蔚然成风?
- 今年前5个月河北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4.7%
- 热门推荐
-
- 学者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希构建全球产业“合作链”
- 夜为幕 灯为星:600余岁明城墙下的“音乐会”
- “民生温度”持续拉高 山西“晋心登”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
- 山西省针对四市启动省级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 北京石景山明年建成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
- 企业售卖火箭发射观礼门票? 海南文昌官方:虚假宣传
- 国家发改委: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 美以领导人通话 拜登称袭击人道主义工作者“不可接受”
- 2024扬州早茶文化周开幕 以美食为媒共话合作发展
- 为全球旅游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 加速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 施普林格·自然新设首席数字官
- 中国代表就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在安理会阐明中方立场
- 俄乌局势进展:俄乌交换206名在押人员 五角大楼泄密事件持续发酵
- 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这一城的做法让企业竖起大拇指
- 产业聚焦:深化国企改革再添新动能
- 国家航天局紧急调配高分卫星助力新疆阿克苏地震应急救援
- 被盗图造谣“十万彩礼选女友”后,她们决定起诉
- “华创会”助襄阳新能源汽车走上共赢“快车道”
- OIV总干事约翰·巴克:宁夏葡萄酒已达世界一流水平
- 香港才子黄霑歌词展亮相山西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