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构筑学龄儿童春季免疫“防火墙”
龚晓妍
春季往往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幼儿园、学校是人员集中、密度比较大的场所之一,在有限的教室空间、学生间玩耍嬉戏互相接触频繁等,极易造成病原的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细菌、病毒防御的同时,6-18岁的学龄儿童更应从健康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入手,增强自身抵抗力,筑起免疫防火墙。
吃好早餐
吃好一日三餐,做到三餐规律,定时定量,尤其要重视早餐的营养摄入。建议早餐应在6:30-8:30之间完成,保证15-20分钟的就餐时间。休息日也不能因为赖床,不吃早餐,从而破坏三餐规律。
日常做到合理选购和食用零食。饮食应少油少糖,减少腌制食品、奶茶、糖果、蜜饯等食物的摄入;少吃薯条、炸鸡等油炸食品;限制人造奶油、起酥糕点等含反式脂肪酸食物的摄入。选择天然新鲜的食物,学会挑选食物。
不吃早餐或早餐食物单一,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增加儿童超重、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早餐应做到品种多样,食物量充足。可供选择的四类食物主要包括,谷薯类(如馒头、花卷、全麦面包、面条、米饭、红薯、燕麦等);新鲜蔬果(如菠菜、西红柿、黄瓜、生菜、苹果、梨、香蕉、橙子等);动物性食物(如鸡蛋、鱼虾、鸡肉、猪肉、牛肉等);奶类、大豆、坚果(如牛奶、酸奶、豆浆、豆腐脑、核桃等)。日常早餐至少选择其中三类及以上。
例如:1个全麦馒头+1份西红柿炒蛋或1份青椒炒鸡+1杯牛奶+半根香蕉;2片面包夹切片奶酪+黄瓜、西红柿片和煎蛋+1杯酸奶+少许果仁;1份小馄饨+青菜+豆干或鸡蛋;牛奶+燕麦片+白煮蛋+苹果片+少许果仁等。
尽量保证色彩丰富,品种多样并适当变化口味,以此提高儿童食欲。
保证充足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
《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对各年龄段学龄儿童的膳食摄入量都给予了详细建议。家长们可以根据平衡膳食宝塔中各类食物的推荐摄入量,安排好儿童的日常饮食。
具体来说,6-10岁学龄儿童能量摄入水平1400-1600千卡/天;11-13岁学龄儿童能量摄入水平1800-2000千卡/天;14-17岁学龄儿童能量摄入水平2000-2400千卡/天。
奶制品含有丰富营养,是钙和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学龄儿童应保证每日300毫升及以上液体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摄入(300毫升牛奶=300毫升酸奶=37.5克奶粉=30克奶酪,按照与鲜奶的蛋白质比折算)。孩子可根据季节变化和个人喜好,选择鲜奶、常温奶、酸奶、奶粉或奶酪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购酸奶时应选择低糖的,奶酪应选择低盐的。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儿童,可选择酸奶、奶酪或其他低乳糖产品。
一日中的任何时段都可以饮奶,如早餐一杯牛奶,午餐一杯酸奶,就可轻松达到至少300毫升/天的推荐量。对于就寝时间较晚的中、高考学生,可以在每天20点至21点喝一杯牛奶。日常也可制作酸奶水果沙拉、奶酪蔬菜沙拉、燕麦牛奶粥、奶酪三明治等,以此保证充足奶量的摄入。
主动足量饮水
每日应保证足量饮用水的摄入,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切忌用饮料代替水。
当感觉口渴时是身体释放出明确缺水的信号,应主动饮水,少量多次,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儿童在进行身体活动时,可在活动前、中和后分别喝水100-200毫升,以保持身体良好的水合状态。
如果孩子不喜欢喝没有味道的白水,可以在水中加入1-2片新鲜柠檬片或3-4片薄荷叶等丰富水的色彩和口味,也可以自制一些传统饮品,如绿豆汤、酸梅汤等,注意不要额外添加糖。
在温和气候下,轻体力活动水平的6岁儿童每日饮水量为800毫升;7-10岁儿童为1000毫升;11-13岁男生每日饮水1300毫升,女生为1100毫升;14-17岁男生每日饮水1400毫升,女生为1200毫升。
学会合理选购零食
首选,要明确零食的概念。零食是指一日三餐之外吃的所有食物和饮料,不包括水。切记,不能用零食代替正餐。含盐、油或添加糖的食品不宜作为零食,如辣条、薯条、薯片等。看清包装,避免购入“三无”(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信息)产品。
日常要学会选择干净卫生、营养价值高、正餐不容易吃到的食物作为零食。水果和能生吃的新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奶类、大豆类及其制品含有优质蛋白质和钙;原味坚果,如花生、核桃、瓜子等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E,这些都是理想零食的选择。食用零食时要控量,以不影响正餐食欲为宜。
吃零食的时间也有讲究,建议和正餐最好间隔1小时以上;睡前半小时最好不要吃零食;看电视或其他视屏、玩耍时不宜吃零食。吃完零食后要记得及时漱口,注意口腔卫生。
减少视屏静坐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状况积极参加篮球、足球、排球、快跑、健美操、追逐游戏、仰卧卷腹、俯卧撑、平板撑、跳绳、跳远等各类体育运动。
日常应减少视屏等久坐行为时间,学龄儿童坐姿大于60分钟时,家长、老师应提醒他们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每日使用电子产品和看电视等视屏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越少越好。
保证充足睡眠也是增强免疫力的关键。6-12岁儿童每天应安排9-12个小时的睡眠,不要少于9个小时。13-17岁儿童每天睡眠时长应为8-10个小时。日常加强健康教育与引导,让孩子认识到充足睡眠的重要性。家长也应帮助孩子一同创建一个放松、安静、舒适的就寝环境。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探索合成生物技术前沿 深圳加速布局未来产业
- 48小时关键信息汇总|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地震救援进行时
- 中国专家受邀手术直播 向世界展示高水平肝移植技术
- 限量1500盒 开售一小时所有品类全部售罄
- 贵州有757个“中国传统村落” 数量居中国前列
- 为何女性偏信“包”治百病?
- 哪些药品能报销、甲类乙类有什么区别?这个查询入口新增上线→
- 韩媒:韩国国会就韩德洙弹劾案进行表决
- 史上最长“双十一” 今年有哪些不一样?
-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法院传讯中表示自己“无罪”
- 【中新真探】警惕“李鬼”!三家央企巨头接连打假!
- 古代中国与印度洋交往有哪些故事?这本书揭开神秘面纱
- 中国贸促会:5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06
- 童装成人化现象调查:女童服装,何必如此性感暴露
- 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一千亿件 比去年提前七十一天
- 晋煤外运铁路主通道端午假期高效运转 运煤量达579万吨
- 中新健康丨报告称居民日平均睡眠不足7小时 “00后”入睡困难
- “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成立 首批81所中白两国高校加入联盟
- 希望的田野上一派好“丰”光 “智能机械+良机良法”提升秋种质量
- 爱乐汇交响乐团《完全贝多芬》2023-2024 音乐季发布
- 热门推荐
-
- 从圆明园到云冈:流失海外文物讲述皇家瑰宝“寻护记”
- “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在河北固安开赛
- 众多专家学者齐聚广州 共话产业科技“新”生态
- 春节档电影开启预售 三部影片预售破千万
-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1千米
- 健康礼仪新风尚 正成为中年人的春节新社交礼仪
- 上海迪士尼年卡提价回归
- “绝美之境: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在沪开幕
- “小叶子”大产业:江苏盱眙茶旅融合奏响乡村振兴曲
- “旋风式恋情”结束?92岁默多克与未婚妻取消婚约
- 残疾人书法家王渊鹏:一笔一墨写就“桂冠”人生
- 日本一便利店现“蟑螂饭团”遭投诉 供应商股价大跌
- 注意防范地质灾害!山西最大降水量达99.7毫米
- 全八册《国家图书馆藏金文全集》整理收录商周拓片2500余种
- 仁心仁术架起中非友谊桥梁 跨越山海为生命先行
- 山东烟台将承办2025年第二届全球葡萄酒旅游峰会
- 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一倍 河南发布农田渍涝灾害高风险预警
- 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十周年大会召开
- 内蒙古:通联南北架起海内外交流桥梁
- 湖南祁阳农文旅融合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