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女性偏信“包”治百病?
□唐义诚
据报道,2016年英国女性平均每人都会有14个包包,以配合不同场合使用,而中国女性对包的热爱也不输给大不列颠的女人。曾有“天猫女王节”的数据显示,有35万中国女性一年至少购买12个包包。
“包”治百病,似乎成了闺蜜间心照不宣的共识,为什么女性如此偏爱“买包”呢?
是什么让女性如此沉迷于“买包”
在古代,女性负责收集(采摘),男性负责攻击(狩猎)。每当有采集活动,女人都会带上篮子或者兽皮皮包出去,“包”就成了女性的必备生活用品。由这一分工带来的愉悦感已经留在了基因里,造就了女性对包的情有独钟。
当然,这一进化心理学上的推测只能解释女性喜欢“包”,却无法说通为什么女性总是偏爱昂贵的名牌包。事实上,女性对“贵而无用”的东西的喜欢,还源于对“爱”的需求。
有研究显示,奢侈品可能会让女性感觉“被爱”。研究者让两组女性参与者分别阅读一段关于“某女和男朋友参加聚会”的文章,文章大部分内容都是一致的,除了在描述女士穿着和佩戴珠宝时有所不同——文章A版本是说她穿的都是大牌货(奢侈品),B版本则描述为普通货。在参与者们读完后,需要评价“你觉得这位男友有多爱女友”。结果显示,读了穿奢侈品这版文字的被试者会觉得男友爱女友更多一些;在第二个实验中,研究者则让她们想象有另一个女性要抢你的男朋友——想看这种情况是否会激发女性的“防御性购物”。结果显示,当被试者感到有人跟她竞争男友时,确实会启动“奢侈品购物动机”。由此可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女性购买名牌包的另一个重要动机,在于向潜在竞争者示威——“看到没?他愿意给我买奢侈品,可在意我了,你就别打他的主意了。”
当然,女性有许多途径可以获得购物带来的情绪价值。除了包包之外,还有许多商品给女性带来“被爱”的感觉。
一项关于“零售疗法”的研究显示:除了包包之外,女性最常选择购买的物品前三名为衣服、食品、鞋子。相比之下,男性则更加偏爱食品、电子产品、电影/音乐。
同时,女性还更加依赖线上渠道进行购物。调查显示,67%的女性主要通过线上购物来实现减压、缓解情绪的效果,而这主要是由于线上渠道能够更便捷(足不出户、节约通勤成本等)、更全面地(各种类型的电商平台)满足人们在压力或情绪之下,短时间内通过购物来疗愈的需求。
“买买买”真的是一种情绪疗愈
当然,线上购物更容易使女性陷入“冲动型消费”的怪圈——本来没想买的东西最后还是放进了购物车,或是明知想买的东西并不是必需,却仍旧忍不住“剁手”。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人类根本就不是一种“理性的动物”。在理性的背后,有一种“无意识动力”推动着我们的行为,甚至让我们以为这种行为是出于“理性思考”。我们无法单纯地通过意志力来控制自己“不买包”,尤其是当这种行为具有深层的心理意义的时候。
心理学家Lance M. Dodes在他的一本书中专门讨论了心理上的无助感和精神成瘾之间的关系:“当我们产生情感上的无助和被情绪淹没的感受时,会产生巨大的焦虑。人们在面对焦虑时,会通过特定的自我调节机制,来保持一种控制感和情绪的稳定感。”购买就可以起到这种调节作用。
相对于获得物品的使用价值,消费带来的积极情绪是更为重要的“剁手”动机。
购物的时候,人是处于一种相对无需动脑的放松状态的。因此,在完成一项复杂困难的工作时,购物作为一种“短暂的休息”便能够帮助大脑进行放松和调节,提升状态以更好地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尤其是线上购物。人们能在繁忙工作的间隙,迅速掏出手机刷一刷电商网站,就像是一场精神减压放松之旅,比起现实生活中的出游,显然更加轻便简单,无需整理行囊,也无需有周全计划。
除此之外,购物还是一种人们不断做出自主选择的过程——这里不包括那些购物成瘾者无法自控的买买买。经历了这种过程,人们内心对于生活的掌控感自然会获得提升。
由此可见,大多数时候,买东西确实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好,购物有心理疗愈效果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而靠购物来治愈内心,关键在于要明白自己的心理需求、把握购买行为的程度。
防剁手秘笈——理性消费的SOS法则
虽然消费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体验,但是如果长期被消费主义冲昏头脑而陷入“冲动购买”的陷阱,这还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想要及时从冲动状态中冷静下来,不妨试试“SOS法则”:
一、心理上退后一步(S:stepback):提前禁用一键购物,比如关闭免密支付和刷脸购物,给自己多一些缓冲时间,然后理清思路,缓缓呼吸,放松身心,再伸展身体。把想买的东西加入购物车,延迟满足,六个小时后再回头看看还想不想买。
二、重新定位自己(O:orientyourself to what you most deeply value and believe in):想想最珍视的东西,有意识地去思考或者想象什么对自己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明确自己正常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去和“真正的自我”相连。例如,想象你有一个银行账户,里面有一些额外的钱,你会为了什么东西或哪些人去存下这笔钱。
三、自我检查(S:Self-check):明确自己当下的财政压力有多大,给自己打个分,明确压力程度后再去做购买决策。作为预防,还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专门的购物钱包,每个月从这上面划钱,超过就不能预支了,控制住自己。
除此之外,当想买的东西过于昂贵时,我们可以通过购买一些便宜的替代品,骗过我们的大脑,让大脑以为自己真的拥有了它。这一做法其实是利用了一种“替代性拥有效应”。心理学家Ian Zimmerman认为,当人与一件产品产生联系时,我们的大脑开始表现得好像我们已经拥有了这件产品。这种联系可以是物理联系,例如在货架前触摸到它;这种联系也可以是社会联系,即看到别人都在使用某种产品,而产生了比较心理。当然,也可以选择拥有一件替代品。比如,当你忍不住想“败”一个香奈儿的时候,买一个COACH或许也可以降低你的消费愿望。
(来源 科学辟谣 公众号)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内蒙古一地发生重大刑事案 警方悬赏3万元缉凶
- 首届足脊健康大会将聚焦3D打印在足脊矫正领域的应用
- 北极村的新天地
- 文人紫砂古今名壶特展在浙江杭州启幕
- 数读中国 | 一图读懂2024惠企减负“成绩单”
- 防暑防晒!北京今明天高温晴热持续 最高气温可达36℃
- BOSS直聘为浮夸蓝领职位“卸妆”
- 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开幕
- “双流连藏韵 拉萨赠吉祥”航旅融合推介活动在拉萨举行
- 今年前8个月哈尔滨机场运送国际旅客同比增104.3%
-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迎新进展 1#斜井顺利贯通
- 艺术创作者“抄照片”画作卖出10万 尴尬不是个案
- “龙舟经济”火热 展现传统文化创新消费活力
- 前海成立深港知识产权合作推进小组
- 湖北:基本形成丰富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
- 重庆:兰渝、遂渝铁路桥梁电缆设施迎开通运营后首次大修
- (新春走基层)海口美兰机场持续客流高峰 预计初七迎返程顶峰
- 俄对外情报局局长:俄罗斯不希望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 《山海经之再见怪兽》全国公映
- 山东活用本土历史文化资源 打造廉洁文化传承新窗口
- 热门推荐
-
- 北京地铁17号线北段开启动车调试 今年年底通车运营
- 我国公共资源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宽 发生这些变化→
- 加拿大野火烟雾影响美国多地 美国网友:又来?
- 澳大利亚政府重启ADS旅游签证:欢迎中国旅游团赴澳
- 云集众多艺术大师经典 近400件美术作品带来“国之颂”
- 甘肃构新材料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优势资源“成材到器”
- 2024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在河南开封开幕
- 哈尔滨机场上半年运送国际旅客同比增长158%
- 演唱会买到“柱子票”如何维权?一审判决阶梯式退还票款
- 青年工匠传承千年夹苎脱胎漆艺:留住历史的足迹
- 山东打造“鲁台会”品牌 持续推进两岸经贸交流
- 中使馆:伊朗与以色列冲突升级,提醒在伊中国公民注意安全
- 泰国烟花工厂爆炸已致23人死亡
- 2024中国舞蹈“荷花奖”长沙巡演 展现舞蹈艺术魅力
- 日本发生6.9级地震 已发布海啸警报
- 青海: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封顶
- 广州至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定期商业航线将开通
- 没抢到酱香拿铁?喝过这4款千年混搭才是真的职场霸王龙
- 以新产业探索治理新路径
- 农业农村部:企业从哪里采购大豆完全是自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