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不能一忍了之” 专家呼吁重视女性和中青年疼痛
中新网2月27日电 (记者 张尼)“对于很多急性疼痛,譬如小到崴脚造成的疼痛,再到女性痛经、分娩痛,以及做胃镜或支气管镜等医疗检查时的疼痛,也应积极对待。”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樊碧发日前在北京强调。
《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中国慢性疼痛患者超3亿,且正以每年1000万至2000万的速度增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公众对于疼痛疾病的知晓率却不到2成。据《新京报》2021年报道,公众对于疼痛疾病的知晓率仅有14.3%,就诊率低,且各地学科发展不均。
27日,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作为指导单位、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作为媒体发起平台,赫力昂中国公益支持的“无痛中国行动”国民疼痛教育知识平台项目在北京启动。活动上多位专家就疼痛管理、疼痛认知教育等话题展开讨论。
“疼痛是慢性病不可忽视的信号,有时疼痛是慢性病的症状本身,有时疼痛是慢性病加重的信号。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忽视疼痛,否则可能会错过疾病治疗的重要窗口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在活动上强调。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则表示,要关注女性的疼痛,“女性由于生儿育女等原因,要比男性面临更多的疼痛。一个家庭中,女性往往是维持运转的轴心,健康身体则是轴心的润滑剂,女性健康出现问题,家庭的正常运转也会随之偏离。因此,我们要关注女性的疼痛,要通过教育让女性知道,疼痛是有办法处理和解决的。”
此外,专家还认为,目前,许多疼痛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青年人身上,作为职场和家庭的支柱,中青年群体的疼痛问题也亟需被重视。
“随着生活、工作、学习方式的改变,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也逐渐改变了我们自身的一些健康状态。譬如青年人长期伏案工作、看电脑,导致颈椎相关疾病,造成疼痛等问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主任李水清教授提醒,中青年人群面对疼痛,首先要有正确认识,急性疼痛是疾病的一个信号,短期内出现疼痛一定要及时就医,而对于慢性疼痛,强行忍痛再治疗也会大打折扣。对于疼痛不要忍,对于药物不要怕,要正确地认识和使用。
樊碧发表示,通过全球疼痛医学界近20年的共同努力,疼痛已经开始被当作疾病去处理,尤其是慢性疼痛。而对于很多急性疼痛,也应积极对待。
在我国,被疼痛困扰的人群庞大,规范疼痛综合管理流程、提升疼痛诊疗能力也至关重要。樊碧发认为,一方面要改善就医体验,让前沿技术和理念被广泛传播知晓,同时积极响应落实全国医院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提供规范化的、合理有效的疼痛医疗照护,帮助患者免除疼痛。
据悉,此次启动的“无痛中国行动”国民疼痛教育知识平台项目,将汇聚疼痛相关领域权威专家,搭建疼痛科普知识库,规范疼痛教育内容,探索疼痛管理新模式,全面开展针对国人的疼痛管理和疼痛认知教育。(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西加强“人防+技防”地灾监测预警 成功避让和有效预警15起地质灾害
- 白皮书:中国能源绿色发展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引擎
- 四川攀枝花:“我们的节日”画出民族团结“同心圆”
- 韩国医生辞职潮持续一周 韩媒:医疗混乱进一步加剧
- 王蒙: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渊源与驱动力
- 科研市场双轮驱动 雍禾医疗与中山大学共研破解毛发养护难题
- “暑期档”诈骗瞄准学生
- 广交会观察:“中国制造”提质升级 抢滩“美好生活”新赛道
- 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
- 西藏那曲首批15名电焊工“培训+跨省就业”赴江苏上岗
- 今年前10个月江苏省公铁水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超过2021.7亿元
- 福建泉州“五海一边”首次海上联合巡航执法开启“水上春运”
- 中印尼“和平神鹰-2024”联演举行结束仪式
- 仅剩一天!申城高温热浪进入尾声
- 岳麓书院的学规为何今天仍能触动人心
- 细品黑龙江文创月饼:文旅营销的“创新皮儿”“真心馅儿”
- 国庆假期首日浙江营运性客运量超366万人次
- 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超40%
- IFF发布《2024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中国科技金融发展前景广阔
- 气候变暖如何影响菌株抗蚊媒病毒传播?研究称到2030年代或仍有效
- 热门推荐
-
- 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将在广州举行
- 美媒:纽约市光天化日之下发生枪击案 2岁男童中弹
- 广东现回南天:广州湿漉漉 湛江最高相对湿度100%
- 兴凯湖进入明水捕捞期 渔民第一网“开湖鱼”出水
- 主打黑科技 遛娃遛出未来感
- 以军袭击黎巴嫩金融机构 联黎部队设施再遭以军破坏
- 内蒙古兴安盟:小林果让百姓过上锦绣生活
- 阿富汗临时政府外交部附近发生自杀式袭击 致6人死亡
- 上海迪士尼乐园12月8日起重新开放
- 阿勒泰夏日标配!牛羊转场“徒步游” 来喽
- 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文明交流要多讲共性 更要变成日常
- 两岸艺术家共创共演 第九届福建艺术节上演闽台“大戏”
- 祁连山南麓海拔最高自动气象观测站建成
- 广东台山借“荔”发力 带旺全域旅游人气
- 年轻HR支招应届毕业生:提升好自己的综合能力
- 呼吁行业多些耐心 中国科技精英共话AI如何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 山西阳泉发生一起房檐坍塌事故致1人死亡
- 一名塞尔维亚姑娘的“中国梦”与“中国情”
- 西湖论剑·数字安全大会召开,探索AI时代数字安全发展趋势
- 全力以“复” 建行积极支持台风“摩羯”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