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圭农业专家:农业科技合作是互学互鉴的过程
中新网北京7月26日电 题:乌拉圭农业专家:农业科技合作是互学互鉴的过程
作者 孙翔 苏婧欣 赵婧姝 赖纨伶
“我此次为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的农业科技合作而来,这是一次互学互鉴之行。”乌拉圭农业专家米格尔·塞拉·佩雷罗说。
乌拉圭驻华大使馆25日晚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乌拉圭农业领域研究及与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合作。乌拉圭国家农牧业研究院创新与传播经理、乌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前主席、农业工程师米格尔·塞拉·佩雷罗作为主讲嘉宾进行介绍。
塞拉说,自1994年乌拉圭国家农牧业研究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科技合作公约以来,两国在种质资源研究、技术援助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入。
塞拉此次在中国访问了北京、上海等6座城市,涉及科技及农业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等多类型机构,还到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乌拉圭商品在华销售点等地调研。他说,此次来华交流很有收获,科技合作的意义在于彼此取长补短。
塞拉认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富有启发性。中国在发展可持续的集约化农牧业生产中善用高技术,如生物技术、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以及智慧农业等。
在农科院参访过程中,塞拉看到中国研究机构使用数字技术了解动物健康状况,比如通过扫描牛的眼睛,就能知道牛是否缺乏维生素A。
中国将卫星技术应用于畜牧业及农业,对于种子的种植、农田灌溉等情况的掌握更加全面。“从这些而言,我觉得中国(农业技术)领先。”塞拉说。
“乌拉圭科研的能力非常强,但是缺乏这种把科技转化到商务商业应用的途径,所以我们希望中国在这方面领先的企业能够帮助乌拉圭去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塞拉说。
“乌中农业科技合作有很大互补的空间。乌拉圭愿与中国深化农业科技合作,促进两国在创新转化成果进入全球市场方面互补互鉴,并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南方共同市场及拉美合作。”塞拉认为,在当前全球合作的背景下,要更积极建立国际合作关系。
塞拉认为宏观层面的科技创新中长期规划非常重要,同时还需实施稳定的科技政策,通过统筹全局、协调各相关部门来推动科技创新。在政策上,既要创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也要引导优先发展的领域。具体而言,塞拉表示,乌拉圭可以借鉴中国地方政府在成立科研转化中心方面的经验。
塞拉认为两国在数字化、环境以及农业畜牧业生产方面合作前景广泛。他希望双方建设更多联合研究机构,并进一步鼓励两国科研人员交流往来。(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2中国黄山书会开幕 现场展销20余万种图书
- 当AI开始歌唱,人类的歌声还能否被听到?
- 深圳机场口岸今年以来通关总量突破500万人次
- 《弗兰肯斯坦》将亮相“2022国家大剧院戏剧季”
- 一季度消费市场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 饮酒行为与受教育程度有关系吗?
- 第五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推介名单在成都揭晓
- 作为书法家的鲁迅与郭沫若
- 科学家创制广谱抗病基因 绿色稳产防控“水稻癌症”
- 预售冬装延迟发货,律师:消费者可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 所学专业“不香了”? 网友自建“后悔”小组互助
- “用人才”就会有人才
- 携大量现金外出 8旬老太迷了路
- (第六届进博会)连续六年进博会 “高水平开放”是一以贯之的“进博关键词”
- “北京中轴线” 你不知道的还有这些
- “双星抱月”天象大戏明日上演
- 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掘进突破3000米
- 我国自主研发!这一千亿元项目正式开工
- HPV疫苗只打一针就行?
- “0免赔”能否成惠民保升级新方向?
- 热门推荐
-
- 琼州海峡开展客滚船应急搜救综合训练 保障春运水路安全畅通
- 持续出血、发热要警惕 关注生存率最低的白血病
- 湖南东安“一地多收”助农增收
- 耕耘二十载 厦大成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人才高地
- 汉服文化 催热国风文旅
- 青海省一号水利工程“引大济湟”全线通水 构想于60多年前
- 中国将在三年内为东盟培养1000名数字人才
- 9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148元 下调36个基点
- 赤道几内亚确认首次暴发马尔堡病毒病疫情
- 两部门提出到2025年重点产业链中试能力基本全覆盖
- 广州市环卫公厕布局规划征意见:拟将低使用率男厕改造为无性别公厕
- “公园二十分钟效应”治愈“Z世代”:拥抱自然缓解压力
- 乡镇里的民建人:讲解词里通晓“前世今生”
- 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 广州2023年动漫游戏集群营收约1300亿元
- 俄外交部宣布驱逐一名英国驻俄武官
- 脂肪肝还算病?没错,得治!
- -44.5℃ “中国最冷小镇”呼中冷“冒烟”了
- 浙江出台工会新规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
- 广西桂林黄埔后代:以黄埔情缘纽带推进祖国和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