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圭农业专家:农业科技合作是互学互鉴的过程
中新网北京7月26日电 题:乌拉圭农业专家:农业科技合作是互学互鉴的过程
作者 孙翔 苏婧欣 赵婧姝 赖纨伶
“我此次为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的农业科技合作而来,这是一次互学互鉴之行。”乌拉圭农业专家米格尔·塞拉·佩雷罗说。
乌拉圭驻华大使馆25日晚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乌拉圭农业领域研究及与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合作。乌拉圭国家农牧业研究院创新与传播经理、乌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前主席、农业工程师米格尔·塞拉·佩雷罗作为主讲嘉宾进行介绍。
塞拉说,自1994年乌拉圭国家农牧业研究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科技合作公约以来,两国在种质资源研究、技术援助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入。
塞拉此次在中国访问了北京、上海等6座城市,涉及科技及农业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等多类型机构,还到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乌拉圭商品在华销售点等地调研。他说,此次来华交流很有收获,科技合作的意义在于彼此取长补短。
塞拉认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富有启发性。中国在发展可持续的集约化农牧业生产中善用高技术,如生物技术、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以及智慧农业等。
在农科院参访过程中,塞拉看到中国研究机构使用数字技术了解动物健康状况,比如通过扫描牛的眼睛,就能知道牛是否缺乏维生素A。
中国将卫星技术应用于畜牧业及农业,对于种子的种植、农田灌溉等情况的掌握更加全面。“从这些而言,我觉得中国(农业技术)领先。”塞拉说。
“乌拉圭科研的能力非常强,但是缺乏这种把科技转化到商务商业应用的途径,所以我们希望中国在这方面领先的企业能够帮助乌拉圭去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塞拉说。
“乌中农业科技合作有很大互补的空间。乌拉圭愿与中国深化农业科技合作,促进两国在创新转化成果进入全球市场方面互补互鉴,并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南方共同市场及拉美合作。”塞拉认为,在当前全球合作的背景下,要更积极建立国际合作关系。
塞拉认为宏观层面的科技创新中长期规划非常重要,同时还需实施稳定的科技政策,通过统筹全局、协调各相关部门来推动科技创新。在政策上,既要创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也要引导优先发展的领域。具体而言,塞拉表示,乌拉圭可以借鉴中国地方政府在成立科研转化中心方面的经验。
塞拉认为两国在数字化、环境以及农业畜牧业生产方面合作前景广泛。他希望双方建设更多联合研究机构,并进一步鼓励两国科研人员交流往来。(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欢迎来到麦乐村》开播 靳东祖峰张雨绮演绎援非故事
- 澳前总理基廷:“中国军事威胁论”愚蠢且不值得回答
- 三部门紧急向福建、广东调拨1万件中央救灾物资
- 第四代核电领域再突破 上海电气产学研合作结硕果
- 特朗普再度登场!TA们如何影响世界政坛?
- 石家庄至日本东京国际货运航线开通
- 北京市数字人基地正式启用
- 海口机场9月8日12时前执飞的航班预计全部取消
- 三季度广州市服装鞋帽类、电信服务投诉量超万件
- 广东海洋新兴产业跑出“加速度” 助力打造“海上新广东”
- 两部门联合出台政策 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
- 海地黑帮暴力持续升级
- 我国第二种无足目两栖动物在云南发现
- 纪念老子诞辰2595周年祭典在河南鹿邑举行
- 深圳市最大最先进的海洋维权执法船在广州交付
- 新闻1+1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有哪些变化和重点?
- 7月份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26.6亿人次
- 北京市多部门联合开展优化消费营商环境政策解读
- 冬季进补喝药酒不是人人适宜
- 湖北加快推进完整社区建设 强化社区便民功能
- 热门推荐
-
- 系统施治化解 风险
- 新疆莎车县“海鲜”上市 销往全国
- 湖南新化残疾人无障碍家改让爱无“碍”
- 三分钟速读,能治好“名著恐惧症”吗
- 中外学者相聚山东青岛对话海洋可持续发展
- 重庆上演特色美食大赛 观众体验“烹燃”心动瞬间
- 走向新时代开放融通之路|外眼看中国:走进云冈石窟,探寻千年遗产
- 普里戈任坠机身亡 一文看懂瓦格纳事件时间线
- 在北京体验雪域高原文化魅力 壤塘非遗精品亮相北海公园
- 再现鲁迅与内山“世纪友谊” 上海内山书店旧址变身“大先生会客厅”
- 敦煌历史研究新成果《敦煌通史》出版
- 印尼一汽车与火车相撞7人受伤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答记者问
- 美国一架飞机在高速公路紧急迫降 与地面汽车碰撞
- 中非合作大使说 | 纳米比亚驻华大使:助力双边关系 实现和谐共赢
- 上海浦东2024年重大工程计划投资创新高 多个与东方枢纽相关项目加快推进
- 免签首日 泰国总理机场迎接中国游客
- 中外专家山西共议中西医结合免疫学发展
- 低空游成旅游市场新宠 “Z世代”追逐飞驰人生
- 浙江:东阳籍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回乡“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