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B毒株致病力如何?如何预防?张伯礼院士解读
近期,奥密克戎新变种XBB毒株引发各方关注。中国疾控中心4日发布信息称,我国短期内XBB系列变异株引发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低。那么,这一新毒株的特点是什么?致病力如何?会否引起二次感染?是否主要攻击肠道?该如何预防?引发二次感染怎么办?针对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关注点一:新毒株特点是什么?
张伯礼:目前,国内有境外输入XBB.1.5毒株的报道,但仅在极少数入境隔离人员中检出,尚未在社会面上造成本土传播。
从国外研究数据看,相较于BQ.1毒株和先前的BA.5毒株,XBB.1.5毒株的传播速度更快。纽约的一项研究显示,从发现毒株到达到30%的毒株感染比例,BQ.1毒株用了26天,而XBB.1.5毒株仅用了17天。
XBB.1.5与同族的毒株不同,它有一个额外的关键突变F486P,使其具有更高的人ACE2受体结合亲和力,免疫逃逸能力更高。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由于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变异频率较高,在今后还可能会变异。
关注点二:新毒株致病力如何?
张伯礼:根据现有的研究数据,XBB毒株的致病力与其他亚系相当。新加坡去年10月至11月的XBB疫情高峰,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死亡人数高峰。根据新加坡政府2022年10月14日发布的信息,没有证据表明XBB比以前的变异株更具有致病力。甚至与BA.5毒株相比,XBB的住院风险降低了30%。
2022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认为截至当前,没有数据支持XBB导致疾病的严重程度与BA.5存在显著差异。当前没有证据表明XBB毒株的致病力较其他毒株增强,也没有证据显示XBB毒株对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具有特殊的致病力。感染XBB亚型毒株的症状仍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主要包括发热、鼻塞、咽痛、头痛、疲劳等,与BA.5毒株的症状类似。
关注点三:新毒株会否引起二次感染?
张伯礼: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主要与人体免疫水平、病毒株变异,以及后期个人防护有关。目前XBB毒株和我国流行的BA.5有所差异,随着感染BA.5后一段时间,人体免疫水平下降,遇到免疫逃逸能力强的新毒株,再感染的风险会一定程度增加。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在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已在发挥作用。当前临床观察,感染后3到6个月内发生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风险比较小,而且感染后的症状通常比第一次轻微,但也有个别报告症状会加重。
关注点四:新毒株是否主要攻击肠道?
张伯礼:部分感染了新冠的患者确实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从国外的报道来看,XBB毒株也同样可能造成腹泻,但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并没有出现更常见或更严重的迹象。XBB毒株还是以侵犯呼吸道为主,因而“XBB主要攻击肠道”的说法并不准确。
感染新冠后出现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肠道,引起了病毒性肠炎;也有可能是病毒产生的毒素诱发了胃肠功能紊乱;还有可能是药物引起的腹泻。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腹泻通常比较轻微,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短期内就能自行缓解。如果腹泻严重,则应补充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通常口服补液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而不是盲目服用止泻药、抗菌药。
关注点五:新毒株该如何预防?
张伯礼:对抗新冠病毒的“主力”是自身免疫力,因此,囤药不如囤“好身体”。调整好身体状态,注意休息,适量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证营养的摄入,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机体免疫力。
对于新冠康复者,疫情期间预防二次感染最好的办法,仍是落实好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勤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特别是对老年人和儿童“阳转阴”患者,应当保暖、尽量少聚集、保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营养饮食,增强免疫力,降低再次感染风险。
感染新冠病毒后,康复者出现的一些持续性症状还需要积极干预,近三年来的诊疗经验表明,用中药、针灸、推拿以及传统功法等,能够促进患者愈后,改善乏力、气短等症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促进治愈者的身心恢复到较好的状态也有助于预防二次感染。
关注点六:新毒株引发二次感染怎么办?
张伯礼:如果出现再次感染,一定要首先分清“复阳”与二次感染。“复阳”发生在转阴后2至3周内,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主要是体内残留病毒片段在排出过程中被检测出的阳性,一般没有传染性;而二次感染一般发生在首次感染后数月至一年内,相当于一次新的感染,一般有临床症状出现,并且病毒核酸载量较高,具有传染性。
“复阳”患者无须再治疗,注意休息,合理膳食和营养即可。而二次感染的患者则需再次进行规范治疗,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做好自我隔离,注意对家人、同事的保护,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青海:培育地理标志农产品乐都长辣椒产业 守护民众“钱袋子”
- 违法代言保健品广告 演员潘粤明被罚25万余元
- 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去世 终年86岁
- 文化中国行丨从出圈到出海 这些非遗为何“走红”又如何“长红”?
- 韩媒: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 李在明被判有期徒刑1年
- 微短剧只让人“爽”不是长久之道
- 从苏丹撤走外交官却抛下平民 美式撤离行动遭批
- (寻味中华|非遗)蒙古族呼麦:从一人歌喉听万马奔腾
- 中国增压能力最大的海上循环注气平台成功投用
- 隆基绿能宣布终身认养一只秦岭大熊猫 命名为“嘿猫”
- 广铁今年暑运累计已发送旅客超1亿人次
- 聚焦文化兴盛 杭州政府报告首提“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
- 天津发布海上大风黄色预警
- 2024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3%
- 上过太空,它们有了“超能力”
- 寻访明城墙遗址:绿梢新柳明城墙,角箭楼前壮思飞
- 2023年宁夏科学技术奖揭晓
- “Z世代”国际青年对话“洋景漂”:以瓷为媒促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 西藏拉萨“一杯咖啡”的社会气象
- “两新”成效不断显现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热门推荐
-
- 明年1月1日起,北京存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将下调!
- (乡村行·看振兴)安徽金寨:盘活闲置地 民宿经济旺
- 全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数量突破100万辆
- 国内首个全信创环境开源平台在长沙上线
- 北京密云檀营小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培训
- 古巴官员:古巴正式申请获得金砖国家伙伴国地位
- 北京发布21条文旅骑行线路 730公里“慢”游京城
- 外媒关注2023“欢乐春节”活动:共享中国文化盛宴的重要平台|世界观
- AI眼中的中国|阳光海南,瞰海岛天堂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海南:将推出“海南钱包”,可将外币兑换成电子人民币
- 年轻戏剧人创作 新趋势:重体验,强思辨
- 飞机撞上公路!马来西亚坠机事故已致10人死亡
- 激发本土产业比较优势(现场评论)
- 送别|两位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去世
- 歌词只有一句 斯琴格日乐“向世界问好”
- 甘肃种质库保种量逾2.2万份 农业“种源”插“科技翅膀”
- 中新人物丨林永健:善于向生活学习,这是演员的必修课
- 江苏徐州举办两岸飘香美食节 民众家门口乐享台湾美食
- 以总理称只会在实现所有目标后结束战争
-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在土耳其办“丝路对话”推动旅游业提质升级